论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变更的法律监管——对《土地管理法》修改的探索
本文选题:主体变更 + 实质限定 ; 参考:《现代经济探讨》2015年03期
【摘要】:尽管《物权法》已确认集体土地的"所有权"属性和财产价值,但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变更并不完全属于物权法上所有权处分的范畴。现行法下的特定行为和事件往往导致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变更。基于集体土地的社会性和资源性,现行立法从实体法和程序法两个层面设定了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变更监管制度。但现行监管制度的"先天缺陷"与"后天不足"客观制约了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变更监管制度绩效,这就需要从监管理念转变、"线性"主体制度架构、廓清集体土地所有权边界、特定国家行为的识别、变更方式多样化、内部监管规制与成员维权机制等方面入手,系统应对主管部门认知偏差、内部维权乏力、相关主题利益冲突、政府公权力失范等问题。
[Abstract]:Although the property Law has confirmed the "ownership" attribute and property value of the collective land, the change of the subject of the collective land ownership does not belong to the category of the disposition of ownership in the property law. The specific acts and events under the current law often lead to the change of collective land ownership subject. Based on the sociality and resourcefulness of collective land, the current legislation sets up the supervision system of the change of collective land ownership from two aspects: substantive law and procedural law. However, the "congenital defects" and "acquired deficiencies" of the present supervision system objectively restrict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ollective land ownership subject in changing the supervision system performance, which requires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supervisory concept to the "linear" subject system structure. By clarifying the boundary of collective land ownership, the identification of specific state behavior, the diversification of the ways of change, the internal supervision and regulation and the mechanism of safeguarding the rights of the members, the system should deal with the cognitive bias of the competent departments and the weakness of the internal rights protection. Related issues such as conflict of interest, government power loss and so on.
【作者单位】: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法学教研部;
【分类号】:D922.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韩松;论总同共有[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2 柳琳;论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性质[J];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际春;孙虹;;论“大民事”[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2 孙晓光;;从家庭本位到个人本位——古代法与近代私法主体之比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3 何志鹏;;非社会契约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4 王庆廷;;法律的亲情化求证——一个法理学的视角[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5 颜良伟;陈慰星;;侵权责任成立要件新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6 曹险峰;;罗马法中的人格与人格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7 孙日华;谢慧;;法律客观性的出路——中西对比的视角[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8 王凤涛;;迈向回应社会的法——精神慰藉困境与“常回家看看”入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9 尹德贵;;“描述社会学”的方法论解读[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10 刘少军;;论刑事诉讼合意的理论基础[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小君;高飞;李俊;;地权纠纷中的法律救济——村庄合并中的农地权属纠纷救济的理想与现实[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土地卷)第八集[C];2011年
2 张黎明;杨国章;;从法秩序利益看检察权的正当性[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朱富强;;两类立法原则之评述:法理的基础[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4 刘茂林;;村民自治权之规范求证及解题[A];新农村建设的制度保障[C];2005年
5 夏勇;;中国宪法改革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从“改革宪法”到“宪政宪法”[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法治文明的承继与融合”法律分论坛论文或提要集[C];2004年
6 张弘;;你就该为我服务,因为我们有约在先——以WTO行政服务契约性为研究视角[A];WTO法与中国论丛(2009年卷)——《WTO法与中国论坛》暨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杨朝霞;;论动物福利立法的定位——道德法律化的视角[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杜健勋;;环境利益论纲[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娄海东;;环境法律的捍卫——从“环境”概念切入[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王庆丰;谢锐勤;;互动与博弈:民事调解与能动司法——以城乡二元社会为背景[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旅燕;论我国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薛磊;当代国际法中的承认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张磊;外交保护国际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石欣;海洋环境监测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张广才;大河家镇周家村家庭经济调查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6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7 罗瑞芳;城市化背景下农村宅基地集约利用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史根洪;嵌入视角下司法信任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9 黄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制保障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10 林国荣;马克思《历史学笔记》在19世纪中晚期欧洲史学传统中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定位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屈怡;湖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邵江婷;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廉靖;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村矛盾化解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陈志科;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征收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胡昕宇;农民视角下的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纪召雷;我国土地储备法律制度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安光;论我国公民受教育权的法律保护[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8 李玉玉;论检察机关在行政公益诉讼中的原告资格[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9 刘本晓;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路径探索[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李冠鑫;“小产权房”合法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韩松;我国农民集体所有权的享有形式[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3年03期
2 韩松;农民集体所有权的实现机制[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4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杨;;完善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的具体对策[J];商品与质量;2011年S8期
2 蔡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之权利完善[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1年08期
3 蒋磊;;浅议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几个法律问题[J];法学天地;2000年09期
4 ;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行使的规定[J];安徽农业;2000年08期
5 陈晓静;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由谁行使?[J];新农业;2000年03期
6 俞树毅;论集体土地所有权的缺陷及其完善措施[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7 王延杰;也谈集体土地所有权[J];中国土地;2003年04期
8 祁全明;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有名无实”情况探析[J];甘肃农业;2003年10期
9 吕建春;论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困境及出路[J];菏泽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10 张伟;集体土地所有权法律制度研究[J];中国地质矿产经济;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伟;;集体土地所有权法律制度研究[A];21世纪中国土地科学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土地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祝之舟;;浅析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历史形态和发展趋势[A];2009年民商法学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祝之舟;;论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的重建——基于对“组有村管”模式的批判与反思[A];2011年第二届全国民商法学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贾宝金;;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立法反思[A];陕西省改革发展研究会2009优秀论文集[C];2010年
5 鲁宁;;集体土地所有权及使用权法律制度改革论[A];2011年第二届全国民商法学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彭小青;;试谈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以顺昌县为例[A];福建省土地学会2012年年会论文集[C];2012年
7 张永辉;;集体土地所有权再解读[A];2013年第四届全国民商法学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摘要集[C];2013年
8 李振杰;聂庆微;聂庆宇;;浅析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工作的意义和影响[A];2013年2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9 余伟京;余美峰;蔡亮;;论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及农村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虚位——农村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产权基础理论探究[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4年
10 戴威;;论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的私法改造[A];2009年民商法学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蔡卫华 中国土地矿产法律事务中心;登记中如何把握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0年
2 孙吉晶 叶盛;我市完成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N];宁波日报;2013年
3 于光明;完善集体土地所有权能的建议[N];江苏经济报;2014年
4 主持人 唐红波;土地征收应该坚持市场化原则[N];湖南经济报;2006年
5 任嵘;集体土地所有权既存问题浅谈[N];江苏经济报;2014年
6 胡新桥 余飞;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亟须立法厘清[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0年
7 李永宁;走出制度与现实的迷局[N];法制日报;2008年
8 高舒畅 山东省嘉祥县国土资源局;村民无权转让集体土地所有权[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2年
9 白新亚;镇政府能否成为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6年
10 王海璎 何信顺;椒江: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启动[N];台州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柳琳;中国农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法律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祝只舟;中国当代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法律分析[D];内蒙古大学;2008年
2 郭永庆;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改革论纲[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3 尹丽君;我国集体土地所有权限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戴柱贤;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发展路径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5 李立功;论我国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之改革路向[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6 谢静;论我国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的重构[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7 俞艺;论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D];西北大学;2011年
8 陈慧;集体土地所有权缺陷之原因及发展路径探析[D];江西财经大学;2006年
9 戴志刚;中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困境及其解决方略[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10 董海波;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之反思与完善[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8476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1847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