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纠纷相关利益主体的分析
本文选题:体育管理 + 体育纠纷 ; 参考:《体育文化导刊》2015年10期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体育纠纷的内涵与特征进行阐述,对体育纠纷主体、体育纠纷客体、体育纠纷行为、体育纠纷的分类、体育纠纷的核心利益相关者进行分析。研究认为:体育纠纷的利益核心主体主要有政府体育部门、单项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运动员、教练员、赞助商等。
[Abstract]:Wit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d logic analysis,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ports disputes are expounded, the main body of sports disputes, the object of sports disputes, the behavior of sports disputes, the classification of sports disputes, etc. The core stakeholders of sports disputes are analyzed. The main interests of sports disputes are government sports departments, individual sports associations, sports clubs, athletes, coaches, sponsors and so on.
【作者单位】: 上海政法学院体育法学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4CTY02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13YJA890026) 上海政法学院“十二五”内涵建设体育法重点学科项目成果(2015SRW1008) 上海政法学院青年科研基金(2014XQN05)
【分类号】:D922.16;G80-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辛利;关于我国竞技体育俱乐部产业化经营模式的探讨[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2 严红;刘家库;;我国体育协会章程与体育纠纷解决方式的研究——以足球协会章程研究为中心[J];河北法学;2006年03期
3 张雄;;试论运动员是竞技体育第一要素[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4 张林,戴健,陈融;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运行机制的主要缺陷[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5 赵晶;闫育东;;我国职业篮球俱乐部组织模式现状与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6年08期
6 张发强;对我国体育产业化的战略思考[J];体育文史;1997年02期
7 郭树理;多元的体育纠纷及其救济机制的多元化[J];浙江体育科学;2005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红娟;中国职业足球运动员转会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露;吴亚楠;;略论人数不确定代表人诉讼的可行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2 王亚明;;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法文化探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3 刘兵;凌晓明;;诉调对接的运行及其社会效果[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4 唐茂林;;我国农村纠纷解决方式的转型——以纠纷解决的成本为视角[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4期
5 周洪珍;;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投入产出效益背景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10年03期
6 霍海红;;证明责任:一个功能的视角[J];北大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7 曾晖;王筝;;困境中的陪审制度——“法院需要”笼罩下的陪审制度解读[J];北大法律评论;2007年01期
8 李华;王存河;;司法权的定位和功能[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9 谢佑平;江涌;;论我国以人为本的刑事诉讼制度的应有结构——科学发展观的刑事司法解读[J];北方法学;2007年04期
10 冯乐坤;;农村集体财产纠纷解决模式之检讨[J];北方法学;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效率与保障:调解机制如何在我国民事争议解决中发挥作用[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熊春泉;童春荣;;规范量刑与自由裁量——博弈中的纳什均衡[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方然;;小额经济纠纷解决机制的改革与创新——以Cox比例风险模型为依据[A];政府创新的理论与实践[C];2006年
4 沈跃东;;论环境法庭的裁判程序[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5 卢炯星;吴永富;;环境风险事件的防范及法律建议——福建上杭县紫金山铜矿污染汀江事件为例[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11年
6 陈培杰;;论民间调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7 项冶萍;罗长青;费文婷;高俊;;美国ADR对完善我国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借鉴意义[A];2007年政府法制研究[C];2007年
8 申振东;;仲裁是实现社会管理创新的有效方式——基于商事仲裁的视角[A];中国仲裁与司法论坛暨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李青春;;董必武的人民司法思想与司法在农村社会中的运作进路[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六辑)[C];2007年
10 李青春;;董必武的人民司法观与司法解决纠纷机制在农村社会中的现实困境及运作进路——以民事司法为基点[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七辑)[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漆振光;新时期我国竞技武术人才资源开发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冯瑞;中国竞技体操制胜规律探骊[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袁日新;经营者集中救济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5 张佳鑫;协商解决纠纷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杨猛;新农村建设视阈下的农村纠纷多元解决机制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郭湫君;企业专利侵权诉讼预警机制与应对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张晓琳;中美竞技体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比较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9 邸慧君;我国体工大队“院校化”改革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10 刘晖;从“民族救亡”到“民族复兴”—我国近现代体育发展的历史动因[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卞晓伟;新时期我国农村纠纷的多元化解决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杨智;关于提高中超联赛吸引力的影响因素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马国祥;上海市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现状调查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4 李潇;上海市市级体育社团与政府间关系之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5 朱兴潮;国内视频分享网站优酷网体育频道的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6 陈莹;私力救济的法经济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李景旺;中美群体纠纷解决机制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张雅婷;诉前调解机制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赵国庆;远程审判初探[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肖育文;“三调联动”机制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建平,李敦杰,汤悟先;对我国篮球职业化改革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2 白喜林,苏荣伟,张勇,于爱凤;中国职业篮球俱乐部的经营现状与发展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3 赵芳;中、美职业篮球俱乐部之比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4 高文景;;关于完善我国体育仲裁制度的几点思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5 徐海燕,杨颖辉;运动员转会制度的法律思考[J];当代法学;2002年11期
6 张笑世;;对我国职业运动员工作合同法律问题的认识[J];中国司法;2008年05期
7 黄世席;国际体育争端及其解决方式初探[J];法商研究;2003年01期
8 杨薇;;论体育行业工会组织与运动员阶层的兴起[J];福建体育科技;2006年05期
9 王f愮,
本文编号:18645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1864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