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行政法论文 >

城市化进程中行政区划调整的风险分析——基于制度性风险理论的视角

发布时间:2018-06-20 16:10

  本文选题:城市化 + 行政区划调整 ; 参考:《行政论坛》2017年03期


【摘要】:行政区划调整作为一项国家制度性重大决策,是城市化进程进一步推进的必然结果,其在实施过程中也蕴藏一系列风险,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产生威胁。基于制度性风险理论分析我国行政区划调整可能引发的风险,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在政治层面上,行政区层级变动和经济增长的目标导向会导致政府合法性危机;在社会层面上,易诱发失地农民生存风险和企业搬迁成本高等社会风险;在生态层面上,土地浪费和环境污染使得生态风险逐渐加重;在文化层面上,文化遗产的破坏和文化认同性危机促使文化风险日渐凸显。要想保证行政区划调整顺利有效地实施,必须从提高政府合法性、建立社会风险评估制度、建立生态风险防控体制和完善文化保护与传承机制等四个方面防范制度调整引发的风险。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national institutional decision, the adjustment of administrative divisions is the inevitable result of the further advancement of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It also contains a series of risks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ation, which threaten the social stabilit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institutional risk theor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ossible risks caused by the adjustment of administrative divisions in China, mainly in four aspects: on the political level, the change of administrative level and the target orientation of economic growth will lead to the crisis of government legitimacy; On the social level, it is easy to induce social risks such as the survival risk of land-lost farmers and the high cost of enterprise relocation; on the ecological level, the ecological risk is gradually aggravated by land waste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on the cultural level, the ecological risk is gradually aggravated. The destruc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and the crisis of cultural identity make the cultural risk more and more promin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and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adjustment of administrative divisions, 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a social risk assessment system by improving the legitimacy of the government. Establishing ecological risk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ystem and perfecting cultural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mechanism are four aspects to guard against risks caused by system adjustment.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省际边缘区域整体性治理博弈研究”(71673111)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区域政策视角的广东区域经济空间结构优化研究”(2015A030313323) 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暨南大学广东产业发展与粤港澳台区域合作研究中心以及经纬粤港澳经济研究中心的资助
【分类号】:D632;D922.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戴均良,黄茹,黄智晖;宁夏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做法与启示[J];中国民政;2003年09期

2 ;浙江省民政厅加强乡镇行政区划调整规划工作[J];中国地名;2005年02期

3 ;哈尔滨行政区划调整翻开了新的一页[J];中国地名;2005年02期

4 王冉;张婷;;行政区划调整的城市化响应研究——以江苏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08年06期

5 谢涤湘;;快速城市化时期的行政区划调整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09年04期

6 刘琳;;浅析行政区划调整对广州市的影响[J];商品与质量;2011年S6期

7 曲世敏;;现状与展望:城市化视域中我国城镇行政区划调整[J];行政与法;2012年03期

8 陈小华;;试论我国行政区划调整制度的重构[J];人民论坛;2013年17期

9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民政局关于做好全市行政区划调整规划编制工作的意见的通知[J];重庆市人民政府公报;2003年14期

10 ;民政部等七部门发布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指导意见[J];河南政报;200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李郇;;行政区划调整是有效的吗?——基于全国撤县设区的绩效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李尉生;傅立德;;桂阳县行政区划调整规划的思考[A];构建和谐社会的城乡规划——2005年全省城乡规划论文竞赛获奖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舒圣祥;行政区划调整方案不妨公开招标[N];东莞日报;2008年

2 记者 刘华山;加强领导 有序推进 圆满完成行政区划调整任务[N];驻马店日报;2009年

3 张永琪;行政区划调整见大也要见小[N];中国建设报;2010年

4 记者喻兰 实习生 何龙;自治区行政区划调整调研组来昌[N];昌吉日报(汉);2011年

5 通讯员 左会斌;我省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进展顺利[N];安徽日报;2002年

6 山石;积极推进乡镇行政区划调整[N];安徽日报;2004年

7 山石;积极稳妥推进乡镇行政区划调整[N];安徽日报;2004年

8 记者 曹元场;我市行政区划调整实施方案进入实施阶段[N];开封日报;2005年

9 柏诺;哈尔滨行政区划调整乡镇总数减少近三成[N];中国社会报;2001年

10 本报记者 李田生;行政区划调整紧急“退烧”[N];西部时报;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姚永敬;上海某区行政区划调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杜曼;改革开放以来北京辖区(县)行政区划调整效果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3 闫倩倩;新型城镇化推进中乡镇行政区划调整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4 王琴;湖南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行政区划调整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5 刘芬;“三分巢湖”对合马芜经济发展的空间相关性影响[D];合肥工业大学;2017年

6 黄飞飞;公共服务为核心的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

7 张子牛;行政区划调整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8 叶茂;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对城镇土地集约利用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张二东;新时期我国乡镇行政区划调整与体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0448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20448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8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