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仲裁制度与矿业权市场的完善
本文选题:私序 + 公序 ; 参考:《中国矿业》2015年03期
【摘要】:大多数重要的矿业权及其交易通常具有不同于普通物品及其交易的特性,这些特性所导致的矿业权高昂交易费用,阻碍了矿业权交易,从而不利于发挥市场在配置矿业权方面的决定性作用。减少矿业权交易纠纷、提高解决交易纠纷的效率,是降低矿业权交易费用的重要途径。本文在阐述交易合约所涉及的三类信息的基础上,分析了矿业权交易纠纷专业仲裁机构在裁决矿业权交易纠纷方面相比法庭的优势,揭示了当前我国矿业权交易纠纷专业仲裁机构缺失的原因,提出了等我国的仲裁法修改完善后在矿业权交易中心成立矿业权交易纠纷专业仲裁机构的建议。
[Abstract]:Most important mining rights and their transactions usually have characteristics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ordinary goods and their transactions, which result in high transaction costs of mining rights and hinder mining rights transactions, This is not conducive to giving play to the decisive role of the market in the allocation of mining rights. It is an important way to reduce the transaction cost of mining rights to reduce the disputes of mining rights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resolving them. On the basis of the three kinds of information involved in the transaction con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of the professional arbitration institution in the adjudication of the mining right transaction dispute compared with the court. This paper reveals the reasons for the absence of professional arbitration institutions for mining rights disputes in our country at present,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professional arbitration institutions for mining rights trade disputes in the mining rights trading center after the arbitration law of our country has been revised and perfected.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文经管学院;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编号:265201-1276)
【分类号】:D922.63;F426.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李艳东;郑江淮;;私序的功能与转型:一个述评[J];产业经济研究;2007年01期
2 晏波;;矿业权不同转让方式比较[J];中国矿业;2008年05期
3 晏波;;矿业权交易效率与矿业权交易中心角色定位[J];中国矿业;2009年01期
4 晏波;;私序及其对矿业权市场发展和完善的作用[J];中国矿业;2014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孔云龙;;试论我国体育仲裁机构的建构[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2 周立波;;论环境民事纠纷的可仲裁性[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年04期
3 夏宏强;林泰;;论“和谐”对仲裁制度价值目标的建构[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4 崔学杰;杨馥宇;;商事仲裁司法监督的实证研究——以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商事仲裁司法监督的实践为视角[J];北京仲裁;2010年01期
5 魏莹;;仲裁条款独立性原则理论进路及范围界定的再思考[J];北京仲裁;2011年02期
6 王莹丽;;临时仲裁在我国金融仲裁机制中的引入分析[J];商业研究;2011年06期
7 王海涛;邸勇;;关于私营企业采矿权变相非法转让问题的思考[J];中国城市经济;2010年10期
8 杨光;;国内仲裁裁决不予执行制度应予废除之理由探析[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7期
9 杜承秀;曹吉锋;;仲裁管辖问题研究[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10 萧凯;罗骁;;仲裁第三人的法理基础与规则制定[J];法学评论;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刘德军;;试论临时仲裁制度在我国的建立[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1辑)[C];2010年
2 周红民;宋玉;;试析仲裁程序中的第三人制度[A];中国仲裁与司法论坛暨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于喜富;;比较法视角下仲裁裁决的执行监督——兼论我国仲裁裁决不予执行制度之存废[A];中国仲裁与司法论坛暨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张俊国;;论仲裁裁决司法审查的现状及对策[A];中国仲裁与司法论坛暨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翔;当代国际商事仲裁实体法适用之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袁忠民;我国仲裁机构演变的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3 姜霞;仲裁司法审查程序要论[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4 赵宁;国际商事仲裁裁决撤销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5 晏波;矿业权交易制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6 刘凤泉;现代商事促裁制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申黎;国际商事仲裁的司法介入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8 孟刚;黑龙江省矿业权市场运行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2年
9 张妮;第三人撤销之诉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10 韩朝炜;证券交易所自律司法介入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婷;论国际商事仲裁第三人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吴筱婉;临时仲裁制度及其对我国海事仲裁的借鉴意义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3 王俊梅;新西兰体育仲裁制度探析[D];湘潭大学;2010年
4 赵宇贤;市场经济下商事仲裁的运作过程及其经验浅析[D];西北大学;2011年
5 王应春;争议的可仲裁性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6 郭玉洁;国际商事仲裁第三人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7 刘艳桃;民商事仲裁司法监督制度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8 刘鸿业;我国知识产权纠纷仲裁制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何晓微;预备性仲裁请求研究[D];海南大学;2011年
10 闫光鹏;建立仲裁第三人制度法律问题探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晖;;我国行业组织管理体制的模式选择[J];财经问题研究;2008年08期
2 李艳东;郑江淮;;私序的功能与转型:一个述评[J];产业经济研究;2007年01期
3 郑江淮;江静;;理解行业协会[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4 杨居正;张维迎;周黎安;;信誉与管制的互补与替代——基于网上交易数据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8年07期
5 张新香;胡立君;;声誉机制、第三方契约服务与平台繁荣[J];经济管理;2010年05期
6 吴德胜;;网上交易中的私人秩序——社区、声誉与第三方中介[J];经济学(季刊);2007年03期
7 周黎安;张维迎;顾全林;沈懿;;信誉的价值:以网上拍卖交易为例[J];经济研究;2006年12期
8 吴德胜;李维安;;集体声誉、可置信承诺与契约执行——以网上拍卖中的卖家商盟为例[J];经济研究;2009年06期
9 余晖;;行业协会及其在中国转型期的发展[J];制度经济学研究;2003年01期
10 晏波;安琼伟;;政府声誉与采矿权价值[J];中国矿业;2007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柯柯;;浅议我国的仲裁机构[J];今日科苑;2009年18期
2 罗典荣;邓建熙;;建立环保仲裁机构 加强法制建设[J];环境保护;1981年04期
3 宋丽萍;伍洋;;论合同解释[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7年11期
4 ;政策与法规[J];中国科技信息;1991年10期
5 种煜晖;贾媛媛;;我国消费者争议仲裁制度评析[J];创新科技;2012年04期
6 朱晓春;企业如何运用仲裁维护合法权益[J];苏南乡镇企业;2001年09期
7 ;何谓无效经济合同[J];苏南乡镇企业;1994年10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吕勇;;“入世”十年与中国仲裁机构改革[A];WTO法与中国论丛(2012年卷)[C];2011年
2 宋翼;;浅议中国国际商事仲裁的发展与创新[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3 王灿;;关于构建我国专利纠纷调解和仲裁机构的建议[A];2013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暨第四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汇编第三部分[C];2013年
4 吕勇;黄志勇;;WTO与中国仲裁机构的改革[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二)[C];2003年
5 刘宁元;;各国对民事垄断行为的管辖权研究[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红松;仲裁机构:行政化还是民间化?[N];学习时报;2008年
2 杨 玲;仲裁机构的法律地位[N];人民法院报;2005年
3 北京仲裁委员会秘书长 王红松;坚持独立性公正性原则 建设民间性的仲裁机构[N];法制日报;2006年
4 海轩;约定仲裁机构 最好“指名道姓”[N];建筑时报;2007年
5 记者 赵巍;市人大领导视察宜昌仲裁机构规范化建设[N];三峡日报;2007年
6 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教授 博士生导师 宋连斌;仲裁机构的新挑战:从仲裁与调解相结合到单独调解[N];人民法院报;2009年
7 记者 张维;贸仲委设立香港仲裁中心[N];法制日报;2012年
8 记者 卢丽涛;贸仲“内战”再追踪:国内仲裁机构艰难转型[N];第一财经日报;2012年
9 记者 朱蓓宁 实习生 施蜜;仲裁机构为百姓解难[N];南通日报;2007年
10 陈福勇;模糊化还是明确化[N];人民法院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袁忠民;我国仲裁机构演变的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龙涓;论中国仲裁机构的改革与完善[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2 程新桐;论我国仲裁机构的去行政化[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3 李静;仲裁机构内部激励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4 赵莉;我国仲裁机构的管理模式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5 龚笑笑;外国仲裁机构在中国仲裁相关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6 林凌;中国仲裁机构定位问题浅析[D];云南财经大学;2013年
7 万曦;我国商事仲裁机构向民间组织转型的可行性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8 王朔;论我国仲裁机构的民间化[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9 Kawin Nitimontree;外国仲裁机构在中国作成裁决的之地位与承认[D];复旦大学;2013年
10 王政;仲裁的空间与控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0449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2044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