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行政法论文 >

沿海滩涂法律属性和管理制度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2018-06-23 14:39

  本文选题:沿海滩涂 + 法律属性 ; 参考:《生态经济》2017年07期


【摘要】:研究目的:梳理相关文献,为构建中国沿海滩涂的现代管理制度提供借鉴。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1)沿海滩涂概念界定不清;(2)法律属性模糊,有土地、海域、自然资源等不同法律属性;(3)海岸线划分标准不统一,有平均大潮高潮线、平均高潮线、低潮线等不同标准;(4)所有权主体不明确,使用、抵押、征收等物权制度不健全;(5)当前地方政府主导的职能分散的资源管理体制不适应新形势下沿海滩涂的综合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研究结论:加强基础研究,科学界定沿海滩涂的内涵及外延,明确法律属性,统一海岸线的划分标准,完善产权制度,构建生态系统一体化的综合管理体制,统筹协调沿海滩涂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之间的关系,实现沿海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Abstract]:Objective: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management system of coastal beach in China. Methods: literature analysis,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the concept of coastal beach is not clearly defined; (2) the legal attributes are vague and have different legal attributes, such as land, sea area, natural resources, etc.; (3) the standard of shoreline demarcation is not uniform, with the mean high tide line, the average high tide line, and the average high tide line. Low tide line and other different criteria; (4) ownership of the subject is unclear, use, mortgage, The system of expropriation and other property rights is not perfect. (5) the current decentralized resource management system led by the local government does not adapt to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coastal tidal flat and the protec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Conclusion: strengthen basic research, scientifically define the connotation and extension of coastal beach, clarify legal attribute, unify the standard of coastline division, perfect property right system, and construct integrated management system of ecosyste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xploitation, utilization and protection of coastal tidal flat is coordinated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oastal area.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课题“海峡西岸建设用地空间拓展关键技术研究”(201411003)
【分类号】:D922.33;D922.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万英,王建;江苏沿海滩涂可持续发展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4年04期

2 ;全国沿海滩涂资源考察与综合利用学术交流会在浙江召开[J];土壤通报;1979年02期

3 宋达泉,胡思敏;我国沿海滩涂资源的开发利用[J];水土保持通报;1983年04期

4 付光辉;刘友兆;;沿海滩涂开发生态风险源及其概念模型——以江苏省大丰市为例[J];广东土地科学;2009年04期

5 杨竞寸;沿海滩涂生态工程构造及其做法[J];农业环境保护;1996年02期

6 陈果行;大丰县沿海滩涂开发利用的环境效益[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1984年04期

7 刘同宝;唐野苍;;我国第一个滩涂型自然保护区[J];环境保护;1983年05期

8 杨竞寸;大丰县沿海滩涂优化生态环境建设初探[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1988年06期

9 杨竞寸;加强沿海滩涂资源管理和保护的回顾[J];农业环境保护;1995年03期

10 肖宏儒,曹曙明,万振邦,刘先才,刘学彬;沿海滩涂地区农业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模式的探索[J];农业环境与发展;199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陈君;;江苏沿海滩涂的围垦开发与管理[A];中国水利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集(滩涂利用与生态保护)[C];2006年

2 徐国华;;江苏省沿海滩涂的匡围问题[A];中国水利学会滩涂湿地保护与利用专委会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徐国华;;江苏省沿海滩涂的匡围问题[A];中国水利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集(滩涂利用与生态保护)[C];2006年

4 周景标;;加强生态保护,综合利用沿海滩涂资源[A];中国水利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集(滩涂利用与生态保护)[C];2006年

5 张长宽;陈君;;江苏沿海滩涂资源开发与保护[A];第十五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C];2011年

6 史英标;倪勇强;韩曾萃;鲁海燕;;沿海滩涂开发强度与维持平衡的临界阈值探讨[A];浙江省“生态围垦及其实施的工程技术”专辑[C];2006年

7 蓝锦毅;;广西沿海滩涂资源开发对策探讨[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自然科学篇)[C];2004年

8 陈君;张长宽;;江苏沿海滩涂资源利用研究[A];第十五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永利;市政协委员视察沿海滩涂开发利用工作[N];唐山劳动日报;2007年

2 民进连云港市委会;莫让沿海滩涂成为新的污染源[N];人民政协报;2007年

3 记者 袁春梅 通讯员 代桂 伟干 茜彩;赣榆再获省沿海滩涂开发资金300万[N];连云港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王紫;沿海滩涂到底属于土地还是海域?[N];人民政协报;2011年

5 记者 廉维亮 王硕;加强沿海滩涂开发保护顶层设计和总体布局[N];人民政协报;2014年

6 陶玉顺;“十五”期间我省完成百万亩沿海滩涂开发[N];新华日报;2006年

7 启东市农业资源开发局 丁圣齐;加快沿海滩涂资源开发之我见[N];江苏经济报;2009年

8 记者 陈炜 通讯员 贾延权;全市沿海滩涂开发获省专项资金1600万[N];连云港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刘宏奇 王世停 本报通讯员 张汉成;沿海滩涂,“绿化禁区”变身“绿色屏障”[N];新华日报;2010年

10 记者 袁春梅 通讯员 贾延权;10万亩滩涂掀起开发热潮[N];连云港日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楠;盐城沿海滩涂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战略选择[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2 许勇;江苏沿海滩涂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丁希宝;沿海滩涂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4 马志军;江苏省盐城市沿海滩涂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5 寇大鹏;沿海滩涂利用纠纷法律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6 顾进伟;大丰沿海滩涂演变及驱动力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7 王丽;盐城市沿海滩涂开发路径选择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8 张建功;盐城市沿海滩涂开发战略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0574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20574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5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