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公益组织退出机制研究
[Abstract]:The value of withdrawal mechanism of social public welfare organizations is embodied in three levels: at the functional level, it realizes the unification of "registration" and "cancellation" information; at the effect level, it realizes the unification of "formal effect" and "substantial state"; at the level of interest, it realizes the unity of "formal effect" and "substantial state". Realize the unity of the interests of social public welfare organizations and stakeholders. There are four problems in the withdrawal mechanism of social welfare organizations in our country: the conditions of withdrawal are not unified, the starting mode of withdrawal is not complete, the disposition of assets after withdrawal is not unified, and the terms of responsibility after withdrawal are not complete. In order to perfect the withdrawal mechanism of social public welfare organizations in China, we should unify the withdrawal standard, appropriately introduce the compulsory cancellation mode according to their functions and powers, make clear the responsibility system after withdrawal, and further perfect the procedure of withdrawal.
【作者单位】: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南京大学法学院;
【基金】: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社会公益组织监管的法律问题研究”(项目号:2012ZDIXM004)资助
【分类号】:D922.18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戴军;;社会公益组织的品牌化突围[J];社会与公益;2012年11期
2 蔡屹;;社会公益组织和政府之间合作关系研究——上海A区社会公益组织项目化运作介绍[J];中国第三部门研究;2011年02期
3 周海生;;略论社会公益组织危机管理[J];延边党校学报;2009年03期
4 蔡屹;;项目化运作中社会公益组织和政府之间互动关系研究——以上海市X区为例[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5 虞谷民;;政府与社会公益组织协同机制探析[J];党政论坛;2012年08期
6 陈思融;;政府规制社会公益组织的工具选择[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7 张恽;张利;蔡爽;;上海市社会公益组织人才队伍建设探索[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8 沈金华;;要尽快实现社会公益组织的“五有”[J];杭州(周刊);2014年07期
9 戚小村;;“仁”以“诚”立:社会公益组织的诚信[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02期
10 韩正贤;;运用宣传手段有效提升社会公益组织的品牌影响力[J];社团管理研究;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陈岳堂;;政府职能转变与社会公益组织发展[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康晓强;;日本社会公益组织与自然灾害治理——基于阪神地震之后的考察[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吴永亮;社会公益组织 扶贫新生力量[N];经济日报;2001年
2 西南政法大学刑事法专业硕士、法律从业者 吴镇琦;社会公益组织独立备案注册 是规范的改革[N];东莞日报;2011年
3 记者 张继驰;我市首家民政注册社会公益组织成立[N];营口日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王淑军;“第三次分配”推进时机成熟[N];人民日报;2005年
5 柳岳龙;上海浦东:NPI助力社会公益组织发展[N];中国社会报;2009年
6 张婷婷 黄浦区政协委员 半淞园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英国社会公益组织扫描[N];联合时报;2014年
7 记者 马全祥 通讯员 刘焱;将在全市社区开展民俗专题系列讲座[N];北京社会报;2009年
8 ;从“三不”口水仗看社会组织培育[N];成都日报;2012年
9 高志民;“好的公益品牌是基金会发展的动因”[N];人民政协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郑国瑞;全市注册志愿者总数30.7万[N];惠州日报;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石梅微;辅助:志愿服务中的政社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 王佳杰;创新管理视域下的社会公益组织协同发展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3 钱佳丽;上海社会公益组织志愿文化的现状和对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4 任琦;中国社会公益组织企业化运作的可行性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5 王晓旦;社会公益组织孵化器网络虚拟化的可行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6 杨超;社会公益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价值与途径探析[D];山东理工大学;2013年
7 王东楠;软法视角下的社会公益组织治理[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2900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2290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