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行政法论文 >

论农村土地属于集体所有的宪法解释

发布时间:2018-10-29 10:54
【摘要】:法学界对我国宪法上农村土地属于集体所有条款的规范属性、规范内涵等问题的理解存在诸多认识误区,亟待加以澄清和辩明。我国宪法上关于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条文是强制性规范而非任意性规范,省略的规范语词是"应当"而非"可以"。土地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系平等的法律关系,解释为整体和部分的政治关系因违背宪法解释的逻辑而不能成立。集体土地所有权符合基本权利的构成要件,具有时代性和强制性特征,属于政策性基本权利。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具有双重性,农民通过成员权实现作为土地所有者权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解释结论的巨大差异反映了对转型宪法解释在方法论方面的大异其趣,中庸主义宪法解释方法论是解释转型宪法应遵循的基本准则。
[Abstract]:There are many misunderstandings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normative attribute and the connotation of the collective ownership of rural land in the constitution of our country, which need to be clarified and identified urgently. The provisions on collective ownership of rural land in China's constitution are mandatory norms rather than arbitrary norms, and the omitted normative words are "should" rather than "can". The equal legal relationship between collective ownership of land and state ownership is interpreted as a whole and part of the political relationship which cannot be established because it runs counter to the logic of constitutional interpretation. Collective land ownership accords with the constitutive elements of basic rights, and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imes and compulsion, and belongs to the basic rights of policy. The main body of collective land ownership has dual nature, and farmers realize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land owners through membership rights. The great differences in the interpretation conclusions of collective ownership of rural land reflect the great differences in methodology of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transitional constitution. The methodology of the constitution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doctrine of moderation is the basic criterion to be followed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transitional constitution.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法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社团自治的行政法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1BFX100)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1;D922.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锦光,王丛虎;论我国宪法解释的实践[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2 牛凯;宪法解释若干问题初探[J];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3 程宗璋;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宪法解释制度[J];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4 王丛虎;我国宪法解释价值论[J];浙江社会科学;2000年02期

5 王广辉;宪法解释与宪法理解[J];中国法学;2001年04期

6 程宗璋;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宪法解释制度[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2期

7 孙婷婷;对我国宪法解释体制的一次挑战[J];中国律师;2001年12期

8 周伟;;宪法解释案例补充宪法规定的实证研究[J];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9 周伟;宪法解释惯例研究[J];社会科学研究;2002年03期

10 章志远;略论宪法解释的基本原则[J];法学杂志;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冯国发;;修宪与宪法的稳定性和时代性[A];学习宪法修正案座谈会文集[C];2004年

2 王振民;;宪法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A];和谐·创新·发展——首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7年

3 夏勇;;中国宪法改革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从“改革宪法”到“宪政宪法”[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法治文明的承继与融合”法律分论坛论文或提要集[C];2004年

4 李文祥;;分权原则的理论基础与制度变迁[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20世纪西方宪政的发展及其变革[C];2004年

5 王士如;;从宪法到宪政的思考——立宪主义思想研究[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上)[C];2004年

6 张文显;刘红臻;;人权的宪法载列与保障:理由、进展与努力的方向[A];“‘人权入宪’与人权法制保障”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陈剑;;宪政法治,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必经之路[A];第四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8 许艳娜;;从立法层面保障我国宪法的实施[A];2003年贵州省宪法法理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方立新;徐钢;;论宪法在私法秩序内的意义[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20世纪西方宪政的发展及其变革[C];2004年

10 李俊明;;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税法合宪性思考[A];财税法论丛(第5卷)[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潘园园 通讯员 曹文琦 实习生 林熙;宪法:在普及中遭遇缺失[N];福建日报;2004年

2 杨景宇;宪法的稳定和与时俱进[N];人民日报;2003年

3 顾元;西方国家的宪法解释机制[N];学习时报;2000年

4 杨帆;宪法:关注历年考题的易出错点[N];检察日报;2007年

5 武汉大学法学院 潘弘祥;完善宪法公民基本权利的四点建议[N];检察日报;2007年

6 武汉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 周叶中;关于我党运用宪法思维执政的思考[N];北京日报;2008年

7 加州圣玛利学院英文系教授 徐贲;解释宪法是法官的事,也是民众的事[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1年

8 丁剑(法学博士);慎言修宪[N];南方周末;2003年

9 蔡定剑;宪法就是拿来用的[N];南方周末;2008年

10 田必耀;宪法,,我们共同的生活方式[N];检察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施嵩;美国宪法解释的原意主义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陈诚;论宪法的纲领性条款[D];浙江大学;2011年

3 刘广登;宪法责任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4 谭钟毓;中日韩宪法移植研究[D];湘潭大学;2012年

5 宋海春;国共两党的宪法思想与中国宪政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蕾;诠释学视域下的宪法平等规范[D];苏州大学;2007年

7 李峰;中华人民共和国四部宪法比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8 崔雪丽;美国宪法解释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杨思留;论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宪法表达[D];苏州大学;2007年

10 朱应平;论平等权的宪法保护[D];苏州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丰收;论我国准二元宪法解释体制的构建[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2 王阳;论宪法解释[D];长春理工大学;2009年

3 王瑜程;宪法解释的类型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4 张洁;论宪法解释权的主体[D];吉林大学;2011年

5 宋婧博;宪法责任初探[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6 李宇;论宪法解释的主体[D];延边大学;2007年

7 许傲雪;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宪法解释制度[D];郑州大学;2007年

8 杨熙玲;宪法解释[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9 郝静;宪法解释权比较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10 赵佩佩;宪法解释权性质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2974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22974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cb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