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行政法论文 >

公安机关维稳工作法治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1 23:14

  本文关键词:公安机关维稳工作法治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当今世界不断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世界形势复杂多变,波诡云谲。与此同时,我国在历经30多年的改革开放风雨发展之后,已经进入一个改革攻坚期和社会稳定风险期的“新常态”,维护社会大局稳定更加具有必要性和正当性。党的十八大提出“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坚持依法治理,加强法治保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这都要求公安机关依法办事,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行使权力,要把群众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解决好,要强化法律在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中的权威地位,要树立法治底线,不能突破法律底线维护社会稳定。公安机关的维稳能力是党、政府与公安机关总体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更是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面对日益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公安机关必须大力学习和贯彻维稳工作法治化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为共同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为铸造中华民族共同的伟大中国梦添砖加瓦。为此笔者按如下思路对本论文进行写作:论文的主要内容一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重点阐述了稳定的概念、维稳的定义和维稳工作法治化的内涵以及维稳工作法治化开展依托的理论发展脉络。在这一章的内容里,首先,笔者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阐述了稳定的概念和法治思维的概念以及维稳工作法治化的内涵,同时对时代“互联网+”新形势下的“互联网+维稳”工作进行新定义。其次,笔者梳理了维稳工作法治化的相关理论基础,包括依法治国的理论和建设法治政府的理论基础以及公安机关维稳工作法治化的理论基础。之后重点阐述了公安机关将维稳工作纳入法治轨道,注入法治血液,践行法律精神的重要意义。具体包含三个方面:一、理论意义:第一,有利于深化公安机关对于维稳工作的认识,把握维稳工作法治化的规律。第二,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国家现代化治理理论体系。二、实践意义:第一,公安机关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把维稳工作法治化放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大局中来谋划,有利于维护社会的长治久安。第二,公安机关维稳工作法治化是践行“国之利剑”角色,切实推进国家安全战略。第三,公安机关维稳工作法治化的深入开展是推进传统公安工作向现代公安工作的转变。第四,维稳工作法治化推进实现的长期效应。第二部分论述了公安机关维稳工作的现状和目前存在的问题,追溯分析了相关原因。首先论述公安机关在现实中维稳工作存在的问题。第一,非法律手段维稳的方式花样繁多,维护社会稳定的成效明显下降。第二,“刚性维稳”的短处和弊端日益明显。第三,人治思维主导下的工作方式方法大行其道。第四,维稳悖论现象的最终出现。其次论述公安机关在“互联网+维稳”领域出现的问题。第一,“互联网+”维稳战场面临的新对象为直觉和情绪所主导。第二,爆炸式的网络政治参与给互联网领域的维稳带来极大的紧迫感。第三,“网络参与鸿沟”阻碍网络参与的均衡发展。第四,“互联网+维稳领域”被国际敌对势力的网络渗透和网络攻击带来了空前的挑战。之后追溯了当前我国公安机关维稳工作进展不畅出现诸多问题的原因。第一,公安机关的部分领导对于稳定认识不准确,维稳观念偏颇。第二,公安机关民警法治思维的缺乏。第三,公安机关的正面形象由于错误的维稳工作方式方法受到极大损害。第四,能力值和期望值不对等导致公安机关基层维稳工作左右为难。第五,论述了“互联网+维稳”工作陷入僵局的主观原因。第六,“互联网+”领域立法的欠缺和互联网本身的特点给“互联网+维稳”领域带来的困难和挑战。第三部分对公安机关维稳工作法治化提出了建议。首先公安机关应该树立正确的维稳工作法治化观念。第一,公安机关在维稳工作中应牢固树立法治思维,彻底摈弃人治思维。第二,坚持公安机关维稳工作法治化进程中正确的以人为本观。第三,坚持公安机关维稳工作法治化进程中正确的全面观。第四,坚持公安机关维稳工作法治化进程中正确的动态可持续观。第五,加强对法治的学习和实践,不仅使法治思维内化于心,更要外化于行。其次从五个方面推进建立公安机关维稳工作法治化的工作长效机制。第一,从依法行政层面推进公安机关的维稳工作法治化。第二,从微观层面推进公安机关的维稳工作法治化。第三,从宪法层面推进公安机关的维稳工作法治化。第四,从公安民警考核层面对每一名公安民警的维稳工作法治化能力进行考核。第五,从群众路线层面推进公安机关维稳工作的法治化。最后提出了对“互联网+”阵地的维稳工作法治化的研究与思考的一些建议设想。第一,要大力推进互联网领域法律制度建设。第二,在互联网领域要掀起学习贯彻落实法治精神的新高潮,将在互联网领域的法治宣传常态化。第三,培养公安机关民警互联网领域维稳的法治开放心态。第四,建立公安机关互联网领域独立依法预警处理机制。
【关键词】:维稳 法治 公安机关 互联网+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2.1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引言12-16
  • 一、公安机关维稳工作法治化的理论基础与推进意义16-23
  • (一) 核心概念界定16-17
  • 1. 维稳16
  • 2. 维稳工作法治化16
  • 3. 法治思维16-17
  • 4. 互联网+维稳17
  • (二) 关于公安机关维稳工作法治化的理论基础17-19
  • 1. 关于依法治国相关理论17-18
  • 2. 关于建设法治政府的相关理论18-19
  • (三) 推进公安机关维稳工作法治化的意义19-23
  • 1. 深化对维稳工作的认识,,把握维稳工作法治化的规律19
  • 2. 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国家现代化治理理论体系19-20
  • 3. 维稳工作法治化是维护社会长治久安的必要举措20
  • 4. 公安机关维稳工作法治化是践行“国之利剑”角色,切实推进国家安全战略20-21
  • 5. 公安机关维稳工作法治化的深入开展是推动传统公安工作向现代公安工作的转变21
  • 6. 推进公安机关维稳工作法治化的长期效应21-23
  • 二、目前公安机关维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23-33
  • (一) 我国公安机关目前维稳工作存在的若干问题23-25
  • 1. 非法律手段维稳的方式花样繁多,维护社会稳定的成效下降23
  • 2.“刚性维稳”的短处和弊端日益明显23-24
  • 3. 人治思维主导下的工作方式方法大行其道24
  • 4. 维稳悖论现象的最终出现24-25
  • (二)“互联网+维稳”领域出现的“新常态”问题25-28
  • 1.“互联网+维稳”战场面临的新对象为直觉和情绪所主导25-26
  • 2. 爆炸式的网络政治参与给互联网领域的维稳带来极大的紧迫感26-27
  • 3.“网络参与鸿沟”阻碍网络参与的均衡发展27
  • 4. 国际敌对势力的网络渗透和网络攻击给“互联网+维稳”领域带来了空前的挑战27-28
  • (三) 追溯当前公安机关维稳工作困局的原因28-33
  • 1. 公安机关的部分领导对于稳定工作认识不准确,维稳观念偏颇28-29
  • 2. 法治思维的缺乏29-30
  • 3. 公安机关的正面形象由于错误的维稳工作方式方法受到极大损害30
  • 4. 能力值和期望值不对等导致公安机关维稳工作左右为难30-31
  • 5.“互联网+维稳”工作陷入僵局的主观原因31
  • 6.“互联网+”领域立法的欠缺和互联网自身的特点给“互联网+维稳”领域带来困难和挑战31-33
  • 三、对推进公安机关维稳工作法治化提出的建议33-43
  • (一) 公安机关应该树立正确的维稳工作法治化观念33-35
  • 1. 公安机关在维稳工作中应牢固树立法治思维,摈弃人治思维33
  • 2. 坚持公安机关维稳工作法治化进程中正确的以人为本观33-34
  • 3. 坚持公安机关维稳工作法治化进程中正确的全面观34
  • 4. 坚持公安机关维稳工作法治化进程中正确的动态可持续观34-35
  • 5. 加强对法治的学习和实践,不仅使法治思维内化于心,更要外化于行35
  • (二) 建立公安机关维稳工作法治化的长效机制35-39
  • 1. 从依法行政层面推进公安机关的维稳工作法治化35-36
  • 2. 从微观层面推进公安机关的维稳工作法治化36-37
  • 3. 从宪法层面推进公安机关的维稳工作法治化37-38
  • 4. 从公安民警考核层面对每名公安民警的维稳工作法治化进行考核38
  • 5. 从群众路线层面对推进公安机关维稳工作的法治化38-39
  • (三)“互联网+”阵地的维稳工作法治化的研究与思考39-43
  • 1. 要大力推进互联网领域法律制度建设39-40
  • 2. 在互联网领域要掀起学习贯彻落实法治精神的新高潮,将在互联网领域的法治宣传常态化40
  • 3. 培养公安机关民警互联网领域维稳的法治开放心态40-41
  • 4. 建立公安机关互联网领域独立依法预警处理机制41-43
  • 结论43-46
  • 参考文献46-49
  • 附录49-52
  • 后记52-53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正伟;;树立和落实科学的维稳理念[J];今日浙江;2009年18期

2 ;创建“大平安”机制 构建“大维稳”格局[J];杭州(下半月);2009年12期

3 梁国越;周亚辉;;社会维稳的关键[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0年05期

4 ;地方维稳工作中的“异化”现象值得深思[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1年04期

5 孔祥勉;;“天价维稳”现象的政策浅析[J];改革与开放;2011年12期

6 宋志坚;;汉吏“维稳”二题[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2年06期

7 ;“权力维稳”不能取代“权利维稳”[J];浙江人大;2012年08期

8 刘玉强;;维稳困境的博弈论分析及对策探究[J];领导科学;2012年36期

9 李自生;;把握特点规律,盯住末端落实 切实做好执行维稳任务中的安全工作[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2年12期

10 邓;李海青;;原有维稳模式为何难以打破[J];当代社科视野;201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光武;;以维权促稳定 破解“维稳怪圈”[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宪法与人权委员会、行政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暨“律师参与化解社会矛盾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张义;邹韶红;;群体性暴力事件后驻疆维稳警察的心理应激状况调查[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李晓霞;;社区工作中的管理与服务——对新疆“四清四知四掌握”工作机制的探讨与分析[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汤啸天;;政府在公民维权中的指导责任和接受监督的义务[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5 尤俊意;;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实现维权维稳统一[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上)[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国志 燕家军 记者 赵恒;省委维稳工作调研督察组肯定我市维稳工作[N];广元日报;2007年

2 姚彦珊;维稳是企业发展的助推力[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李红英 通讯员 黄斌;地区维稳工作督导组今起下乡[N];阿克苏日报;2007年

4 蔡富强;加大维稳工作力度 确保社会和谐稳定[N];永州日报;2007年

5 陈艳艳;加快信访维稳及安全生产工作的落实[N];毕节日报;2008年

6 王平巍;红岗“三到位”抓好奥运期间维稳工作[N];海南农垦报;2008年

7 记者 李志宏;全面落实各项措施 全力抓好维稳工作[N];喀什日报(汉);2008年

8 记者 肖隆福;11镇街试点建设综治信访维稳中心[N];东莞日报;2009年

9 尹晓晖 记者王丽哲;发挥高校地方积极性深化维稳专题研究[N];抚顺日报;2009年

10 莫延钦 杨卫;各镇街维稳中心年底前要完工[N];东莞日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奔;协商民主视野下维稳长效机制的构建[D];中共江苏省委党校;2015年

2 胡波;大数椐时代高校学生维稳工作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3 董伟燕;新疆城市社区维稳工作现状的民族学考察[D];新疆大学;2015年

4 刘丽娟;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维稳路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5 鞠涛;临沂市维稳长效机制构建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6 王文海;论法治新常态下政法系统维稳工作的优化[D];华东政法大学;2016年

7 吴春喜;安徽省N县社会维稳工作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16年

8 胡中胜;我国地方政府维稳模式转变研究[D];云南大学;2016年

9 许强;抚顺市农村维稳工作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10 赵志刚;公安机关维稳工作法治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公安机关维稳工作法治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14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2814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37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