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行政法论文 >

劳动合同法对员工加班时间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12-11 23:45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各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导致企业延长员工劳动时间的现象越来越普遍。甚至,由于加班导致的过劳死现象时常发生。因此,加班现象成为经济学中最受学者关注的社会现象之一。2008年1月1日,《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劳动合同法》包含了限定劳动者工作时间、限制企业单方面解雇劳动者等内容,切实维护了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特别是对劳动者的加班时间产生了深远地影响。那么,加班时间如何界定?劳动合同法又是如何影响加班时间?本文将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上述问题展开研究。首先,本文对加班时间进行了界定。《劳动法》第41条对用人单位延长劳动者的工作时间进行了规定:每日加班时间一般不得超过1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每月总时数不得超过36小时。本文根据官方公布的标准40小时工时制度和加班规定,按照月计薪日22天(4.4周)换算周工作时间,定义超时加班为周工作时间在48小时及以上。其次,在实证分析时,本文主要利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2007年与2013年的数据。为了准确识别出《劳动合同法》对加班时间的影响程度,本文按照各... 

【文章来源】:南京财经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对于劳动合同法对加班时间影响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对于劳动合同法对加班时间影响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设计
        1.3.1 论文结构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劳动合同法中工作时间的相关概念及现状
    2.1 工作时间的相关概念阐述
        2.1.1 工作时间的认定
        2.1.2 加班的认定
    2.2 我国法律对工作时间及加班的界定
    2.3 加班时间的现状
第三章 员工加班时间的变化
    3.1 样本数据整理
        3.1.1 数据来源
        3.1.2 数据整理
    3.2 识别
    3.3 分组
    3.4 描述性统计
第四章 劳动合同法对员工加班时间影响的实证分析
    4.1 模型的选取
    4.2 双差分分析
    4.3 异质性检验
        4.3.1 受教育程度
        4.3.2 企业规模
        4.3.3 企业所有制
        4.3.4 地区
    4.4 稳健性分析
        4.4.1 分组标准的有效性(1)
        4.4.2 分组标准的有效性(2)
第五章 结论和政策建议
    5.1 主要结论
    5.2 政策建议
        5.2.1 适当的调整法定工时制度
        5.2.2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5.2.3 “过劳死”的工伤责任认定
        5.2.4 从社会本位出发,改革工会体制
        5.2.5 从微观本位出发,提高用人单位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29114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29114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ee3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