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行政法论文 >

污染场地修复法律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8 11:24

  本文关键词:污染场地修复法律制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原有的城市布局及产业结构模式已不适应城市发展且不能满足人们当前的需求,因此许多大量排放危险废弃物的企业被迁到郊区,然而在这些留下的土地上,许多城市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被修建。企业虽然搬迁了,但企业对土壤所造成的污染依旧存在,这种污染对环境和公众都存在隐形的、潜在的,甚至是直接的环境安全隐患。在我国,目前没有制定专门土壤污染防治法,在污染场地修复方面缺乏相应的法律制度用以规制污染场地的行为。在国外,尤其是在美国、德国及日本,在污染场地修复方面,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立法体系与治理机制。在美国,《超级基金法》在污染场地修复方面被成功运用;在德国,《联邦土壤保护法》与《联邦土壤保护和污染场地条例》被运用于土壤保护;在日本,《土壤污染对策法》主要运用于城市用地。这些法律制度为本国污染场地修复提供了明确而又具体的指引与规范作用。因此,笔者试图在阐明我国污染场地修复法律制度一般原理的基础上,检视我国污染场地修复法律制度的现状,并对域外污染场地修复法律制度加以分析,将我国污染场地修复法律制度现状与国外的经验相结合,进而为完善我国污染场地修复法律制度提出建议。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污染场地修复法律制度的一般原理。首先,对污染场地修复法律制度进行界定。其次,分析污染场地修复法律制度的特征。再次,对污染场地修复法律制度的原则进行了简要的梳理。最后对污染场地修复法律制度的功能加以描述。第二部分检视我国污染场地修复法律制度的现状。笔者主要从融资机制、责任主体、立法现状等方面检视了我国当前污染场地修复法律制度的现状。第三部分介绍国外污染场地修复法律制度。笔者主要介绍了国外主要国家,如美国、日本及德国,分析了其在污染场地修复方面的立法背景,立法模式,主要内容,并对其做了简要评述,最后分析了他国立法对笔者的启发。第四部分完善我国污染修复法律制度的路径。在宏观方面,明确提出规范我国污染场地修复的立法模式。在微观方面,笔者在污染场地修复法律制度的具体构建方面提出了个人见解。
【关键词】:污染场地 修复 法律制度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2.68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8
  • 1 绪论8-12
  • 1.1 选题背景8
  • 1.2 研究意义8-9
  • 1.2.1 理论意义8-9
  • 1.2.2 实践意义9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9-10
  • 1.3.1 国内研究现状9
  • 1.3.2 国外研究现状9-10
  • 1.4 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10-12
  • 1.4.1 主要内容10
  • 1.4.2 研究方法10-12
  • 2 污染场地修复法律制度的一般原理12-20
  • 2.1 污染场地修复法律制度的界定12-13
  • 2.1.1 污染场地的概念12-13
  • 2.1.2 污染场地修复法律制度的定义13
  • 2.2 污染场地修复法律制度的特征13-16
  • 2.2.1 社会本位性14
  • 2.2.2 系统规律性14-15
  • 2.2.3 科技能动性15
  • 2.2.4 宏观统一性15-16
  • 2.3 污染场地修复法律制度的原则16-17
  • 2.3.1 预防原则16
  • 2.3.2 协调发展原则16-17
  • 2.3.3 污染者付费原则17
  • 2.4 污染场地修复法律制度的功能17-20
  • 2.4.1 保障生态安全17-18
  • 2.4.2 维护公众环境权益18
  • 2.4.3 促进和谐发展18-20
  • 3 污染场地修复法律制度的现状检视20-25
  • 3.1 未将土壤作为独立环境要素予以保护20
  • 3.2 立法笼统化、分散化20-22
  • 3.3 评估制度缺失22
  • 3.4 保障资金不足22-23
  • 3.5 程序性不强,责任主体不清23
  • 3.6《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滞后23-25
  • 4 污染场地修复法律制度的域外借鉴25-33
  • 4.1 美国污染场地修复法律制度25-28
  • 4.1.1 美国污染场地修复的立法背景25
  • 4.1.2 美国污染场地修复立法模式25-26
  • 4.1.3 美国污染场地修复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26-27
  • 4.1.4 美国污染场地修复法律制度的评价27-28
  • 4.2 日本污染场地修复法律制度28-30
  • 4.2.1 日本污染场地修复的立法背景28
  • 4.2.2 日本污染场地修复立法模式28
  • 4.2.3 日本污染场地修复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28-29
  • 4.2.4 日本污染场地修复法律制度的评价29-30
  • 4.3 德国污染场地修复法律制度30-32
  • 4.3.1 德国污染场地修复的立法背景30
  • 4.3.2 德国污染场地修复立法模式30-31
  • 4.3.3 德国污染场地修复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31
  • 4.3.4 德国污染场地修复法律制度的评价31-32
  • 4.4 域外污染场地修复法律制度对我国的启发意义32-33
  • 5 我国污染场地修复法律制度的构建33-38
  • 5.1 信息收集制度34
  • 5.2 调查评估制度34-35
  • 5.3 公众参与制度35
  • 5.4 资金保障制度35-36
  • 5.5 修复监测制度36
  • 5.6 法律责任制度36-37
  • 5.7 土壤质量标准制度37-38
  • 6 结语38-39
  • 致谢39-40
  • 参考文献40-4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战国;会计诚信与会计职业道德相关问题思考[J];中州煤炭;2005年05期

2 潘新美;;我国地方税费制度改革之法律分析[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12期

3 戴雅娜;;企业生态化建设的法律制度探讨[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01期

4 王鑫;;完善放射性污染风险防范的具体法律制度[J];北方经贸;2012年04期

5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戈华清;;西部地区土壤保护法律制度分析[A];适应市场机制的环境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2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2年

2 曾文革;王海志;田路;;论我国绿色贸易法律制度的建构和完善[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4年

3 岳彩申;张晓东;;风险与安全的重新平衡:银行法律制度的新走向[A];金融法学家(第一辑)[C];2009年

4 史辉;;对二手车交易若干问题的法律思考[A];第三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涛;农民向市民转化的法律思考[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2 林鹭;我国突发疫病应急法律制度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3 郑丹;污染场地修复法律制度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4 范静思;中国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法律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5 林珊珊;我国廉租住房法律制度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2年

6 王雯;我国慈善组织法律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12年

7 陈颖;云南境外非政府组织准入法律制度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3年

8 李雅倩;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9 杜莉;清洁发展机制下的中国相关法律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10 张晓彬;中国廉政法律制度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污染场地修复法律制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27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2927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b0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