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行政法论文 >

我国自然资源损害民事责任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06 11:44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地球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要素。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及需求激增,自然资源的稀缺性日益显现。由于资源的分布不均,地区性甚至世界性的资源短缺和资源危机问题已经出现,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对自然资源的占有。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一方面,我们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又存在着诸如无序开发、资源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不注重生态保护等乱象,自然资源损害案件频发。我国自然资源的所有权属于国家或集体,作为产权主体,在维护自然资源价值的过程中主体却处于虚置或缺位状态。现行环境保护法、侵权责任法只保护自然资源作为媒介损害的第三人的财产权和人身权。自然资源损害是指自然资源自身遭受的损害,包括自然资源在经济价值上的减损或灭失,也包括其在非财产(现阶段主要指生态)价值上的减损或破坏。这种损害未经传统侵权行为法规范,也没有被环境法调整,属于区别于传统环境侵权的新型损害。我国欠缺完善的自然资源损害民事法律责任制度,急需加强研究,构建完善的自然资源损害民事责任制度,利用民事责任体系为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 

【文章来源】:武汉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2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论文创新点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的缘起
        1.1.1 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但人均资源量小
        1.1.2 资源使用效率低、资源的浪费与破坏现象严重
        1.1.3 现行自然资源损害民事法律责任制度存在不足
        1.1.4 司法实践急需自然资源损害民事责任的完善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研究方法
2 自然资源损害民事法律责任概述
    2.1 自然资源的定义
        2.1.1 自然资源学对自然资源的定义
        2.1.2 法学对自然资源的定义
        2.1.3 自然资源与环境
    2.2 损害的定义
    2.3 自然资源损害概述
        2.3.1 国内外对自然资源损害的界定
        2.3.2 自然资源损害的概念、类型及特征
    2.4 构建和完善自然资源损害民事责任的理论基础及必要性
        2.4.1 自然资源损害民事责任的界定
        2.4.2 构建和完善我国自然资源损害民事责任的理论基础
        2.4.3 构建和完善我国自然资源损害民事责任的必要性
3 我国自然资源损害民事法律责任的设置
    3.1 自然资源损害民事责任的功能定位
    3.2 自然资源损害民事责任的设置模式
        3.2.1 国外自然资源损害民事责任的设置模式
        3.2.2 我国自然资源损害民事责任的设置模式
    3.3 设置自然资源损害民事责任应遵循的原则
        3.3.1 预防与填补损害原则
        3.3.2 区别责任方式原则
        3.3.3 注重生态效益原则
4 自然资源损害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及构成要件
    4.1 民事责任归责原则的一般理论
    4.2 自然资源损害民事责任归责原则的典型域外立法
        4.2.1 美国自然资源损害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
        4.2.2 欧盟自然资源损害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
    4.3 我国自然资源损害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
    4.4 我国自然资源损害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
        4.4.1 自然资源损害行为
        4.4.2 自然资源损害的事实或损害的危险
        4.4.3 损害行为与自然资源损害的事实或损害的危险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4.4.4 自然资源损害民事责任的免责事由
5 自然资源损害民事责任的实现
    5.1 自然资源损害民事责任的具体承担方式
        5.1.1 概述
        5.1.2 损害赔偿
    5.2 承担自然资源损害民事责任的主体范围
    5.3 有权对自然资源损害救济提出请求的主体
        5.3.1 概述
        5.3.2 国外的法律规定
        5.3.3 行使自然资源损害救济请求权的主体
    5.4 自然资源损害民事责任实现的相关制度保障
        5.4.1 预缴生态保证金制度
        5.4.2 自然资源损害民事赔偿责任限制制度
        5.4.3 自然资源损害民事责任的保险制度
        5.4.4 自然资源损害民事责任公共补偿基金制度
        5.4.5 实现自然资源损害民事责任的程序保障
结语
中英文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渤海溢油事故海洋生态损害赔偿研究——以墨西哥湾溢油自然资源损害赔偿为鉴[J]. 刘丹.  行政与法. 2012(03)
[2]论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依法构建[J]. 王朝梁.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2012(02)
[3]从无过错责任到动态的风险责任——从我国侵权法的规定与实践出发[J]. 黄本莲.  社会科学家. 2011(09)
[4]部门法体系下环境资源保护的一体化[J]. 周珂,欧阳杉.  人民论坛. 2011(26)
[5]矿产资源损害法律责任的结构失衡与矫正[J]. 张璐.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2011(04)
[6]自然资源损害的法律修复路径[J]. 钟刚.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2011(04)
[7]论政府介入自然资源损害补偿的角色[J]. 范俊荣.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2011(04)
[8]论环境损害责任三元立法[J]. 代杰.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1(03)
[9]论我国海洋石油污染中环境损害的范围认定[J]. 李伟芳.  政治与法律. 2010(12)
[10]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类型探究[J]. 张敏纯,陈国芳.  法学杂志. 2010(08)

博士论文
[1]美国《综合环境反应、赔偿和责任法》上的环境民事责任研究[D]. 李冬梅.吉林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我国自然资源损害赔偿问题研究[D]. 袁昊.吉林大学 2010



本文编号:29605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29605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40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