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行政法论文 >

我国保障性住房融资租赁法律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21 09:25
  本文通过对保障性住房融资租赁模式的运作流程以及各方当事人权利义务的叙述,进而对保障性住房融资租赁中涉及的主要法律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资金来源主要有政府财政支持、土地出让净收益、公积金增值和企业自筹,其中企业自筹资金要占整个建设资金来源的70%以上,企业自筹资金中银行贷款约占一半,剩下的部分则需通过其他融资渠道解决,融资租赁就是其中重要选择之一。保障性住房融资租赁根据融资租赁物的不同分为两种运作模式,一种是以存量房为融资租赁物的运作模式,另一种是以在建/新建保障性住房为融资租赁物的运作模式,两种模式既有着相同的因素也存在差异,其中存量房是已建成房屋,权属明确,可直接办理权属变更手续;在建/新建保障性住房尚未建成,虽不能办理权属变更手续,但可通过预售方式解决。本文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现状及其融资工具分析,通过列举传统的保障性住房融资途径的优势和缺陷,详细分析了导致其融资严重短缺的原因,从而明确了融资租赁对于解决保障性住房资金短缺问题的重要意义;第二部分针对保障性住房融资租赁现有模式进行了论述,深入分析和探讨了保障性住房融资租赁的两种模式,即存量房融...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3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背景及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外研究现状
        (二) 国内研究现状
        (三) 研究思路、方法和结论
第一章 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现状及其融资工具分析
    一、 我国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及发展概况
        (一) “居者有其屋”是一项基本人权
        (二) 保障性住房是对公民住宅权的重要保障
    二、 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来源途径与现存问题
        (一) 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来源途径
        (二) 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短缺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三) 融资租赁对解决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短缺的重要意义
第二章 保障性住房融资租赁现有模式分析
    一、 保障性住房融资租赁的两种模式
    二、 保障性住房融资租赁两种模式法律关系构成要素比较
        (一) 主体
        (二) 客体
        (三) 内容
    三、 保障性住房融资租赁合同中的权利保护
        (一) 融资租赁物所有权
        (二) 担保
第三章 保障性住房融资租赁法律问题研究
    一、 保障性住房能否作为融资租赁物
    二、 保障性住房能否转让
        (一) “整体转让”成为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普惠政策”
        (二) 有限产权制度能否限制保障性住房作为融资租赁物进行转让
    三、 保障性住房融资租赁的营利性和公益性冲突之解决
        (一) 融资租赁公司的营利目的分析
        (二) 保障性住房融资租赁中营利性与公益性的平衡协调
    四、 保障性住房融资租赁合同无效情形的认定
    五、 保障性住房融资租赁的监管制度
        (一) 我国保障性住房融资租赁监管现状
        (二) 完善我国保障性住房融资租赁监管制度和具体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融资租赁法律制度的创新与完善[J].   法学. 2012(07)
[2]我国保障性住房融资模式探讨[J]. 王林.  中国房地产. 2012(14)
[3]论无效合同的判断标准[J]. 王利明.  法律适用. 2012(07)
[4]中国法语境下的合同效力:理论与实践[J]. 崔建远,吴光荣.  法律适用. 2012(07)
[5]我国融资租赁发展问题分析[J]. 于明言,王学柏.  当代经济. 2012(12)
[6]解决融资租赁业经营困境的途径[J]. 常殊昱,李佳昕.  中国国情国力. 2012(05)
[7]金融租赁防范政府融资平台风险的经济效应和模式选择[J]. 秦亚丽.  现代商业. 2011(32)
[8]城市保障房建设中的融资模式探析[J]. 郭明杰,王燕.  财政研究. 2011(11)
[9]房地产融资租赁各方的利益分析[J]. 罗燕霞.  经济研究导刊. 2010(36)
[10]试论完善房地产融资租赁法律制度的必要性[J]. 杨晨.  法制与经济(中旬刊). 2009(10)



本文编号:30926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30926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9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