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行政法论文 >

我国草原保护法律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07 02:05
  草原作为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之一,是我国自然资源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面临严峻危机的自然资源。我国草原面临不同程度的沙化、退化、盐渍化及石漠化等问题,生态恶化并引发沙尘暴、湿地面积缩减、生物多样性减少和草原文化丢失等一系列生态以及社会问题,保护草原刻不容缓。法律是调整人的行为最强有力的手段,因此用法律手段保护草原,规范人类的行为,是明智之举。本文首先阐述了草原保护法律制度的概念、理论基础及我国草原保护法律制度在不同阶段的特点。草原保护法律制度的概念为:在用法律手段对草原进行保护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所有法律、法规的统称。草原保护的理论基础包括:经济理论基础、可持续发展理论基础和生态系统价值论。我国草原保护法律制度的特点:新中国成立后至1979年,这段时间是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伦理观占主导地位,草原立法主要体现在地方,国家层面少而分散;1979年《环境法(试行)》首次较明确的规定了草原保护制度,1985年《草原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草原管理步入法制化,2003年《草原法》的实施使我国草原法制趋于健全。其次,分析我国草原保护法律制度中存在的不足和国外可资借鉴的经验。不足包括:立法理念相对滞后、内容不... 

【文章来源】:河北地质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论文的框架结构
第二章 我国草原保护法律制度概述
    2.1 我国草原保护法律制度的概况
        2.1.1 草原的概念
        2.1.2 草原保护法律制度的概念
        2.1.3 我国草原保护法律制度的立法现状
    2.2 我国草原保护法律制度的特点
        2.2.1 1979 年《环境保护法》之前草原立法的特点
        2.2.2 1979 年我国《环境保护法》颁布之后草原立法的特点
    2.3 草原保护的理论基础
        2.3.1 经济学理论
        2.3.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3.3 生态系统价值理论
第三章 我国草原保护法律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草原保护立法理念相对滞后
    3.2 草原保护立法内容不完整
        3.2.1 草原生物多样性制度缺失
        3.2.2 草原生态补偿制度不健全
        3.2.3 草原公众参与制度不明确
        3.2.4 草原法律责任制度规定不足
    3.3 草原保护立法与相关立法存在冲突
第四章 国外草原保护法律制度考察与借鉴
    4.1 在草原管理活动中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
        4.1.1 对草原保护给予高度重视
        4.1.2 加大对草原的物质投入
        4.1.3 明确草原的产权
        4.1.4 实现农牧民的充分参与
        4.1.5 促进草原发展中产业的多样化
        4.1.6 开展国际合作共同治理草原
    4.2 国外草原生态补偿制度之借鉴
        4.2.1 加强政府在生态补偿制度中的主导作用
        4.2.2 完善资金筹集措施
        4.2.3 明确补偿标准和补偿范围
第五章 我国草原保护法律制度的完善建议
    5.1 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立法理念
    5.2 健全草原立法内容
        5.2.1 增设草原生物多样性制度
        5.2.2 完善草原生态补偿制度
        5.2.3 明确草原保护公众参与制度
        5.2.4 细化草原法律责任制度的规定
    5.3 增进草原立法与相关立法的合作关系
        5.3.1 协调草原立法与环境部门法的冲突
        5.3.2 加强草原立法与地方立法的协调性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本文编号:31225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31225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a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