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劳动争议调解程序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01 22:37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经济结构的调整,劳动关系的含义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劳动争议案件数量日益增多。那么,如何最大限度利用调解程序化解劳资矛盾,定纷止争,是当前我们迫切需要思考与解决的问题。我国劳动争议调解程序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仲裁前调解程序作用有限、调解程序不规范、裁诉调解程序不能有效衔接等。为解决上述问题,我国劳动争议调解程序应成立政府主导的劳动争议调解机构,构建协调联动调解机制,规范调解为必经程序,引导调裁诉对接,增强调解程序的实效性,从而使得劳动争议调解程序发挥应有的作用。
【文章来源】: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1,24(02)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安徽省劳动诉讼案件及法院收案量
2017年合肥市劳动仲裁阶段案件处理方式调解结案率(图2数据来源:《安徽省职工劳动权利司法保护状况(2013-2017)及典型案例》白皮书)
产生劳动争议的原因主要是经常拖欠工资和待遇比较低。以安徽省为例,2015-2017年工资待遇的相关问题情况如图3所示。2017年全省工资待遇案件为4004件,我们特别分析了2015年、2016年、2017年工资标准、拖欠工资、年休假工资、加班费、奖金等五类案件。由图3可知,工资待遇案件中争议主要集中在工资标准和拖欠工资上,与2016年相比,2017年度工资标准、年休假工资、加班费和奖金的案件数量均有所下降,但仍然存在一定数量。劳动者本来就处于弱势状态,因此面临着经济上的困难,如果取得权利后经济负担加重的话就会违背解决争议的初衷,造成经济上的负担。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任务中心模式在劳动争议调解个案中的运用[J]. 杨升. 中国社会工作. 2017(24)
[2]劳动争议仲裁程序存在的缺失与完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评议[J]. 王琦. 黄山学院学报. 2016(01)
[3]近年来国内劳动争议调解的研究综述与展望[J]. 谢鹏鑫.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5(01)
[4]我国劳动争议调解制度功能缺失之反思[J]. 何平. 河北法学. 2014(01)
[5]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比较研究——兼谈《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不足和完善[J]. 张冬梅.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08(03)
硕士论文
[1]中国劳动争议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 刘影影.山东大学 2018
[2]劳动争议调解制度研究[D]. 桂晓培.辽宁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210291
【文章来源】: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1,24(02)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安徽省劳动诉讼案件及法院收案量
2017年合肥市劳动仲裁阶段案件处理方式调解结案率(图2数据来源:《安徽省职工劳动权利司法保护状况(2013-2017)及典型案例》白皮书)
产生劳动争议的原因主要是经常拖欠工资和待遇比较低。以安徽省为例,2015-2017年工资待遇的相关问题情况如图3所示。2017年全省工资待遇案件为4004件,我们特别分析了2015年、2016年、2017年工资标准、拖欠工资、年休假工资、加班费、奖金等五类案件。由图3可知,工资待遇案件中争议主要集中在工资标准和拖欠工资上,与2016年相比,2017年度工资标准、年休假工资、加班费和奖金的案件数量均有所下降,但仍然存在一定数量。劳动者本来就处于弱势状态,因此面临着经济上的困难,如果取得权利后经济负担加重的话就会违背解决争议的初衷,造成经济上的负担。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任务中心模式在劳动争议调解个案中的运用[J]. 杨升. 中国社会工作. 2017(24)
[2]劳动争议仲裁程序存在的缺失与完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评议[J]. 王琦. 黄山学院学报. 2016(01)
[3]近年来国内劳动争议调解的研究综述与展望[J]. 谢鹏鑫.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5(01)
[4]我国劳动争议调解制度功能缺失之反思[J]. 何平. 河北法学. 2014(01)
[5]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比较研究——兼谈《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不足和完善[J]. 张冬梅.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08(03)
硕士论文
[1]中国劳动争议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 刘影影.山东大学 2018
[2]劳动争议调解制度研究[D]. 桂晓培.辽宁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2102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3210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