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行政法论文 >

劳动关系中实际用工行为的认定

发布时间:2021-06-13 22:25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下称《劳动合同法》)实施后,确认劳动关系的标准从订立书面合同转为实际用工行为,这一变化将此前实务中存在的大量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形纳入保护范围,使得书面劳动合同不再是确立劳动关系的实质标准。因此,准确把握用工的内涵和构成要件是认定劳动关系的关键环节。然而,“用工”一词虽然多次在《劳动合同法》中出现,但该法并未对“用工”作进一步解释。在学术界,涉及“用工”问题的研究亦是凤毛麟角,几乎没有什么现成的理论学说和代表性观点,因此,研究与“用工”相关的问题迫切而重要。具体来说,“用工”一词在《劳动合同法》中主要分布在第二章和第五章两个部分,本文探讨的是一般形式下的“用工”认定问题,不涉及第五章的特别规定。 

【文章来源】: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4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劳动关系及用工行为概述
    (一)劳动关系的内涵及特征
        1.劳动关系的内涵
        2.劳动关系的特征
    (二)用工的内涵及构成要件
        1.用工的内涵
        2.用工的构成要件
    (三)用工行为与其他相关问题的关系
        1.用工与签约的关系
        2.用工代替签约后的事实劳动关系
    本章小结
二、实际用工行为的认定及其缺陷分析
    (一)实际用工行为的司法认定——以36件涉及劳动关系认定案件为样本
        1.实际用工行为司法认定样本
        2.实际用工行为司法认定标准的归纳
    (二)实际用工行为司法认定存在的问题
        1.劳动争议案件息讼服判率较低
        2.司法认定所依据规范层次较低并单一
        3.司法认定采用从属性标准涵盖不全
    本章小结
三、完善实际用工行为认定的建议
    (一)用工认定应遵循的原则
        1.保障民生和促进企业发展并重原则
        2.维护劳动关系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原则
        3.执行法律与相贯彻政策相统一原则
    (二)明确从属性标准
        1.从属性标准的确定
        2.从属瑕疵,劳动关系应区别对待
    (三)适当考虑合意要素
        1.合意要素的确定
        2.合意瑕疵,劳动关系应区别对待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事实劳动关系的法律识别——基于体系化的研究[J]. 金荣标,叶高.  人民论坛. 2011(02)
[2]事实劳动关系的法律规制——以《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完善为核心[J]. 程钰文,金福海.  人民论坛. 2010(32)
[3]《劳动合同法》中“用工”内涵及效力探析——兼谈《劳动合同法》相关条文的修改[J]. 何伦坤.  理论月刊. 2010(04)
[4]劳动关系的内涵及雇员和雇主身份之认定[J]. 谢增毅.  比较法研究. 2009(06)
[5]社会法特征之我见[J]. 汤黎虹.  法治研究. 2009(11)
[6]浅论劳动力权[J]. 王艳军.  法制与社会. 2009(15)
[7]“用工”法律问题初探[J]. 许建宇.  北方法学. 2009(03)
[8]对我国事实劳动关系立法的反思[J]. 李凌云.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08(06)
[9]事实劳动关系的再认识[J]. 卢修敏,怀晓红.  法律适用. 2008(11)
[10]《社会保险法》需要新的理念与观念[J]. 劉俊.  中国法律. 2008(03)

硕士论文
[1]司法审判中劳动关系的认定分析[D]. 赵灿.山东大学 2017
[2]劳动争议案件劳动关系认定法律问题研究[D]. 郑娟.兰州大学 2014
[3]“用工”法律基本问题初论[D]. 徐志强.西南政法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2284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32284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5a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