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行政法论文 >

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法律责任认定分析

发布时间:2021-06-20 16:46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之根本,以往我们只关注经济价值,而忽视了生态价值,造成了生态环境损害愈加严重。自2015年起,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最高人民法院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有关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文件,成为救济生态环境损害的新途径,取得了一定实效,但因尚处于探索阶段,在司法应用实践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首先从概念、特征、属性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法律责任进行界定,从理论基础、适用范围两方面进行论证,以此认定损害赔偿法律责任。接着从典型案例着手分析主体定位冲突、归责原则混乱、构成要件模糊、责任承担困难、衔接机制不当的现状,以及造成索赔主体起诉意愿不强、损害事实确定较为困难、生态环境修复效率不高、限制公益诉讼发展空间的消极后果,然后借鉴了美国、欧盟、俄罗斯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法律责任认定的规定,总结在损害赔偿索赔主体的多元化、损害事实确定的科学评估、损害赔偿责任主体的社会化等方面的经验,在此基础上,从索赔主体和责任主体、归责原则、责任构成要件、配套制度、与其他环境侵权责任认定机制的衔接、责任的实现模式,这六个方面对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法律责任的理论提出完善建议。本文在具体阐释中,... 

【文章来源】:兰州理工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
第2章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法律责任概述
    2.1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法律责任的界定
        2.1.1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法律责任的概念
        2.1.2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法律责任的特征
        2.1.3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法律责任的属性
    2.2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法律责任的认定
        2.2.1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法律责任认定的理论基础
        2.2.2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法律责任认定的适用范围
第3章 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法律责任认定的实证考察
    3.1 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纠纷典型案例
        3.1.1 江苏省政府诉安徽海德公司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
        3.1.2 重庆市政府等诉重庆藏金阁公司、重庆首旭公司案
        3.1.3 山东省环保厅诉金诚化工公司、弘聚新能源公司案
    3.2 从以上案例分析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法律责任认定之现状
        3.2.1 主体定位冲突
        3.2.2 归责原则混乱
        3.2.3 构成要件模糊
        3.2.4 责任承担困难
        3.2.5 衔接机制不当
    3.3 从以上案例评价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法律责任认定之消极后果
        3.3.1 索赔主体起诉意愿不强
        3.3.2 损害事实确定较为困难
        3.3.3 生态环境修复效率不高
        3.3.4 限制公益诉讼发展空间
第4章 国外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法律责任认定的借鉴
    4.1 国外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法律责任之认定
        4.1.1 美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法律责任之认定
        4.1.2 欧盟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法律责任之认定
        4.1.3 俄罗斯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法律责任之认定
    4.2 国外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法律责任认定之经验
        4.2.1 损害赔偿索赔主体的多元化
        4.2.2 损害事实确定的科学评估
        4.2.3 损害赔偿责任分担的社会化
第5章 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法律责任认定的完善
    5.1 明确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权利义务主体
        5.1.1 赔偿权利人的法律地位
        5.1.2 赔偿义务人的主体范围
    5.2 确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
        5.2.1 二元化归责体系的主要内容
        5.2.2 二元化归责体系的适用理由
    5.3 明晰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
        5.3.1 生态环境损害行为
        5.3.2 生态环境损害事实
        5.3.3 生态环境损害行为与事实的因果关系
    5.4 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法律责任认定的配套制度
        5.4.1 生态环境损害事实鉴定评估制度
        5.4.2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保险制度
        5.4.3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司法专门化制度
    5.5 完善与环境侵权责任认定相关机制的衔接
        5.5.1 与民法相关责任认定机制的衔接
        5.5.2 与公益诉讼制度的衔接
    5.6 建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法律责任的实现模式
        5.6.1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法律责任追究机制
        5.6.2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法律责任承担方式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本文编号:32395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32395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bb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