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复议中“协调结案”的中国式图景——基于1132件行政复议案件的分析
发布时间:2021-07-06 19:09
"协调结案"是行政复议中广泛存在的一种现象,呈现出类型相对集中、程序随意性强、方式灵活多样、制约因素多元等特征。"协调结案"之所以大行其道,是由于其可以实现行政复议决定无法实现的"多赢"办案效果。具体而言源于:复议机关基于多重因素的综合考虑、被申请人基于压力驱动的无奈选择、申请人基于利益诉求的理性权衡。但无原则、逾底线、超范围的"协调结案",突破法律优越原则、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削弱依法行政意识、消解行政复议监督纠错功能。为发挥"协调结案"的积极功能,可通过明确适用范围、完善运行程序、跟进后续监督等措施规范"协调结案"。
【文章来源】:行政法学研究. 2020,(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5 页
【部分图文】:
“协调结案”类型
图1“协调结案”类型根据复议机关或被申请人推动“协调结案”的原因,还可将其分为四种类型。一是疑难案件型。此类案件协调工作多由复议机关推动,以防止案件审理费时费力不讨好。二是败诉风险型。此类案件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作出维持或驳回决定后,复议机关在司法审查或国务院裁决中面临败诉风险,故由其组织或推动“协调结案”。另一种是复议机关拟作出“撤变确责”决定,被申请人积极组织协调。三是缠诉缠访型。对于一些信访大户提起的行政复议,也可能协调处理。四是重大影响型。对于一些影响重大的案件,为了增强案件审理的可控性,也可能协调处理。某一案件可能同时属于几种类型,如案例一就既属于败诉风险型,又属于重大影响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复议机关作共同被告制度实效考[J]. 俞祺. 中国法学. 2018(06)
[2]行政法上不确定性法律概念具体化的司法审查[J]. 郑智航. 政治与法律. 2018(05)
[3]五国行政复议制度的启示与借鉴[J]. 曹鎏. 行政法学研究. 2017(05)
[4]新《行政诉讼法》实施一年回顾与展望[J]. 耿宝建. 法律适用. 2016(08)
[5]行政纠纷解决机制研究[J]. 刘莘,刘红星. 行政法学研究. 2016(04)
[6]县级政府依法行政动力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善途径——基于我国23个省市区的调查统计数据[J]. 姚锐敏. 政治学研究. 2014(05)
[7]行政复议的理念调整与制度完善——事关我国《行政复议法》及相关法律的重要修改[J]. 杨海坤,朱恒顺. 法学评论. 2014(04)
[8]公共利益是判断利益是否具有合理性的标准——论爱尔维修利益观中的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J]. 赵丽欣,李冰. 学术界. 2013(11)
[9]论行政复议调解的正当性及制度建构[J]. 王青斌.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13(04)
[10]对我国行政问责制度之省思[J]. 余凌云. 法商研究. 2013(03)
本文编号:3268813
【文章来源】:行政法学研究. 2020,(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5 页
【部分图文】:
“协调结案”类型
图1“协调结案”类型根据复议机关或被申请人推动“协调结案”的原因,还可将其分为四种类型。一是疑难案件型。此类案件协调工作多由复议机关推动,以防止案件审理费时费力不讨好。二是败诉风险型。此类案件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作出维持或驳回决定后,复议机关在司法审查或国务院裁决中面临败诉风险,故由其组织或推动“协调结案”。另一种是复议机关拟作出“撤变确责”决定,被申请人积极组织协调。三是缠诉缠访型。对于一些信访大户提起的行政复议,也可能协调处理。四是重大影响型。对于一些影响重大的案件,为了增强案件审理的可控性,也可能协调处理。某一案件可能同时属于几种类型,如案例一就既属于败诉风险型,又属于重大影响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复议机关作共同被告制度实效考[J]. 俞祺. 中国法学. 2018(06)
[2]行政法上不确定性法律概念具体化的司法审查[J]. 郑智航. 政治与法律. 2018(05)
[3]五国行政复议制度的启示与借鉴[J]. 曹鎏. 行政法学研究. 2017(05)
[4]新《行政诉讼法》实施一年回顾与展望[J]. 耿宝建. 法律适用. 2016(08)
[5]行政纠纷解决机制研究[J]. 刘莘,刘红星. 行政法学研究. 2016(04)
[6]县级政府依法行政动力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善途径——基于我国23个省市区的调查统计数据[J]. 姚锐敏. 政治学研究. 2014(05)
[7]行政复议的理念调整与制度完善——事关我国《行政复议法》及相关法律的重要修改[J]. 杨海坤,朱恒顺. 法学评论. 2014(04)
[8]公共利益是判断利益是否具有合理性的标准——论爱尔维修利益观中的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J]. 赵丽欣,李冰. 学术界. 2013(11)
[9]论行政复议调解的正当性及制度建构[J]. 王青斌.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13(04)
[10]对我国行政问责制度之省思[J]. 余凌云. 法商研究. 2013(03)
本文编号:32688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326881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