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行政法论文 >

行政过程性信息的不公开原则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3 09:14

  本文关键词:行政过程性信息的不公开原则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政府信息公开作为与公民知情权息息相关的一项政府工作内容,它的公开方式和公开程度历来受到各界的关注。作为政府信息的一种,行政过程性信息是行政机关在行政决定作出的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行政过程性信息的公开适用不公开的原则。但是,由于法律规范的模糊性规定,行政机关和法院关于过程性信息公开问题产生的争议呈现越来越多的趋势。解决行政过程性信息公开问题产生的争议,首先要确定过程性信息的内涵和界定标准。就实际情况来讲,通过对行政过程性信息与政府信息的概念与特征方面的比较,过程性信息属于政府信息的范围,而它自身又具有特殊性,主要表现在(1)行政过程性信息在形成时间上具有特殊性;(2)它所指向的结果具有不确定性;(3)行政过程性信息的效力具有特殊性。除了过程性信息自身具有的上述特殊性之外,过程性信息还不同于内部管理信息。而通过对过程性信息公开问题产生的争议及过程性信息自身的特点分析来看,过程性信息的公开应当以不公开为原则、公开为例外。行政机关和法院在解决过程性信息公开问题上产生的争议要求尽快明确过程性信息公开与否的适用原则;虽然目前我国的法律规范对过程性信息的规定比较模糊,但是从现有规范来看过程性信息一般不予公开。确定过程性信息的公开范围也符合追求法安定性的需要。所以行政机关要合理行使自己的自由裁量权,运用利益衡量的标准,明确需要公开的过程性信息的范围。同时,还要借鉴域外的成熟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明确过程性信息公开适用的原则。行政过程性信息的公开问题是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所以明确过程性信息公开与否的适用原则对于公民对行政行为产生稳定预期及维护行政秩序的安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过程性信息 公开 适用原则 范围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2.1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8
  • 引言8-11
  • 一、问题的提出8-9
  • 二、研究的价值与意义9
  • 三、文献综述9-10
  • 四、主要研究方法10
  • 五、论文结构10
  • 六、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10-11
  • 第一章 行政过程性信息是特殊的政府信息11-25
  • 第一节 行政过程性信息是特殊的政府信息11-18
  • 一、行政过程性信息是政府信息11-14
  • 二、行政过程性信息的特殊性14-18
  • 第二节 过程性信息不同于内部管理信息18-21
  • 一、过程性信息不同于行政机关内部管理信息18-20
  • 二、行政过程性信息的内涵20-21
  • 第三节 行政过程性信息的界定标准21-25
  • 一、行政过程性信息的界定标准分析21-23
  • 二、行政过程性信息采用时间性标准更适宜23-25
  • 第二章 行政过程性信息公开与否的争议25-38
  • 第一节 行政机关对于过程性信息公开与否的争议25-30
  • 一、行政机关认为过程性信息可以公开27-28
  • 二、行政机关认为过程性信息不应公开28-30
  • 第二节 法院对于过程性信息公开与否的争议30-34
  • 一、行政决定做出之后是否仍为过程性信息的争议31-32
  • 二、事实性信息是否公开存在争议32-34
  • 第三节 行政过程性信息公开产生争议的原因34-38
  • 一、法律规定模糊34-35
  • 二、行政机关自由裁量权的滥用35-37
  • 三、缺乏统一的界定标准37-38
  • 第三章 行政过程性信息的不公开原则38-46
  • 第一节 行政过程性信息应以不公开为原则38-42
  • 一、行政过程性信息的不公开原则38-39
  • 二、行政过程性信息适用不公开原则的原因39-42
  • 第二节 行政过程性信息公开的例外情形42-46
  • 一、客观性信息42-44
  • 二、公开带来的利益明显大于不公开保护的利益所涉及的过程性信息44-46
  • 第四章 行政过程性信息公开适用原则的原因46-54
  • 第一节 过程性信息的适用原则的现实必要性分析46-48
  • 一、该原则有利于解决法院和行政机关在该问题上的争议46-47
  • 二、该原则有利于维护公共秩序,,树立政府权威47
  • 三、保障公民知情权的需要47-48
  • 第二节 过程性信息适用原则的实施可能性48-54
  • 一、该原则适用的立法保障49
  • 二、行政机关的自由裁量权为该原则的适用提供保障49-51
  • 三、域外成功经验的借鉴51-54
  • 结语54-55
  • 参考文献55-58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8-59
  • 后记59-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钟琪;廖为建;;行政过程中的传播要素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2 周海生;公共行政过程中相关主体的行为分析——以一项集资政策为例[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3 杨天庆;高智芳;;何妨“政误公开”[J];中国信息界;2007年02期

4 赵石强;丁磊;王红林;;中外政党对政府行政过程的影响比较研究[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年03期

5 马琳;;从袁裕来诉安徽省政府案看行政过程中的政府信息公开[J];学理论;2011年09期

6 龙观华;;均衡结构与交涉机制:当代行政过程的法律特征[J];求索;2011年11期

7 江利红;;行政过程的阶段性法律构造分析——从行政过程论的视角出发[J];政治与法律;2013年01期

8 程迈;;中国行政过程中的公众参与——一个比较和再认识的视角[J];研究生法学;2008年02期

9 林奇富;;重视行政过程中协商的功能[J];探索与争鸣;2009年03期

10 金国坤;;行政过程中的信息公开问题探讨[J];北方法学;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程雁雷;梁亮;;基于行政过程的政府信息公开[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2 金国坤;;行政过程中的信息公开问题探讨[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3 吕成;刘靖华;;行政过程中的政府信息公开问题——“袁某诉A省人民政府案”评析[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赵银翠;;论行政行为说明理由——以行政过程为视角[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5 唐浩;;德治至善 中庸之道——发展中学校和谐校园建设浅议[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神州教育卷2)[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杨丽娟;作风建设决定发展成败[N];辽宁日报;2013年

2 华东政法大学教授 江利红;鼓励公民参与行政过程[N];检察日报;2014年

3 李少军;浅析律师在依法行政过程中的作用[N];乌海日报;2012年

4 本报记者 田远进 通讯员 谭惺 黄玲;明晰行政过程:是功是过明明白白[N];桂林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谭霜;印江“阳光政务”服务于民[N];铜仁日报;2011年

6 四川省广元市巷溪县县长 贾邦彦;转变政府职能 强化为民服务[N];中国特产报;2004年

7 胥会云;专家:要主动公开,而不是等着群众上门来找[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8 何艳玲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讲述中国大故事 回答学科大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9 宋涛 王晓茁 齐福臣;创建高效能机关 做人民满意公务员[N];唐山劳动日报;2006年

10 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刘兆鑫;将创新精神融入政府服务[N];河南日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丽;论行政过程信息公开[D];兰州大学;2013年

2 唐通富;行政过程中公众参与制度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3 武艳;行政过程性信息的不公开原则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6年

4 黄砾;试论行政过程中的公众参与[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5 魏洪杰;“行政过程”视野下城管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6 李行;行政过程中的职务犯罪预防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7 孙沙沙;行政过程中的公众参与及其法律完善[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8 阳澜;论行政过程利益分配的法律规制[D];湘潭大学;2008年

9 马明茹;公众参与行政过程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10 吴小红;行政过程中的利害关系人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行政过程性信息的不公开原则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27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3427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91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