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湿地保护立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6 11:01
本文关键词:陕西省湿地保护立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湿地具有涵养水源、缓解“热岛效应”、美化自然环境等诸多价值,是自然界和人类所拥有的一笔珍贵的财富。当前由于人类的活动,湿地环境资源已经受到了非常严重的破坏,亟需通过立法的手段对湿地进行保护。工农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是导致陕西省湿地破坏的主要原因。为了保护湿地资源,陕西省相继颁布了一系列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制度,为湿地资源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但这些法规和政府规章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可避免的缺陷,需要进一步完善。论文从理论上将国内外湿地保护立法情况和相关调研作为基础,从而对陕西省湿地保护立法的制度构建提供理论基础,并期望以此可以对陕西省湿地保护立法实践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在湿地破坏的原因上,本文认为湿地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其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是湿地受到破坏的主要原因,主要通过水污染、资源的不合理开发等原因体现出来。在对陕西省湿地保护立法现状的研究中,本文重点对《陕西省湿地保护条例》进行了分析,认为《条例》能够充分的体现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在陕西省湿地保护工作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但由于《条例》内容存在一定缺陷,如基本原则偏于保守,立法宗旨偏于自然资源的利用而非湿地环境的保护,湿地管理职权不明确、湿地保护法律制度不完善、法律责任追究不严厉等。为了进一步完善湿地保护立法,本文针对陕西省湿地保护立法提出了以下几点应对措施:(1)将“恢复生态”和“可持续利用”作为立法宗旨的关键词,将“全面保护、保护优先”作为立法的根本原则,并在立法中注意层次性、协调性;(2)明确湿地的管理职权,一般情况下以林业部门为主体统一调配,对于湿地自然保护区应设立独立的管理机构;(3)从权属制度、生态补偿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湿地公园管理制度、有偿使用和占用补偿制度等几个主要方面,完善湿地保护的法律制度;(4)合理追究湿地违法犯罪的法律责任,在行政责任方面加大处罚力度并建立管理部门失职的问责和处分制度,在刑事责任承担方面湿地破坏者应负恢复湿地生态环境的责任。
【关键词】:湿地 环境保护 立法 法律制度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2.68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1 绪论9-19
-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9-10
- 1.1.1 研究背景9-10
- 1.1.2 研究目的10
- 1.2 文献综述10-17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0-12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2-17
- 1.3 研究方法17
- 1.4 论文主要内容17-19
- 2 陕西省湿地概述19-29
- 2.1 湿地的概念19-22
- 2.1.1 湿地的定义及分类19-20
- 2.1.2 湿地的价值20-22
- 2.2 湿地分布及特点22-24
- 2.3 湿地破坏及原因24-26
- 2.3.1 资源的不合理开发25
- 2.3.2 水污染25-26
- 2.3.3 生物多样性破坏26
- 2.4 小结26-29
- 3 陕西省湿地保护立法现状29-43
- 3.1 湿地保护立法历程29-30
- 3.1.1 湿地保护条例出台前的相关规定29-30
- 3.1.2 《陕西省湿地保护条例》的出台30
- 3.2 湿地保护立法的特色30-33
- 3.2.1 因地制宜,地区特色鲜明30-31
- 3.2.2 强调公众参与原则31-32
- 3.2.3 保护立法十分严格32-33
- 3.3 湿地保护立法存在的问题33-41
- 3.3.1 湿地保护立法宗旨与立法原则不准确34-35
- 3.3.2 湿地管理体制不健全35-36
- 3.3.3 湿地保护法律制度不完善36-40
- 3.3.4 湿地破坏责任追究不严厉40-41
- 3.4 小结41-43
- 4 完善陕西省湿地保护立法的建议43-57
- 4.1 对立法宗旨与立法原则的建议43-45
- 4.1.1 立法宗强调生态恢复43-44
- 4.1.2 立法原则侧重资源保护44-45
- 4.2 对湿地管理体制的建议45-47
- 4.2.1 明确湿地的管理职权、主管部门45-46
- 4.2.2 设立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并授予统一管理职权46-47
- 4.3 对湿地保护法律制度的建议47-52
- 4.3.1 完善湿地权属制度47-48
- 4.3.2 健全湿地资源生态补偿制度48-49
- 4.3.3 改进湿地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49-50
- 4.3.4 建立湿地公园管理制度50-52
- 4.3.5 设置湿地有偿使用和占用补偿制度52
- 4.4 对湿地保护法律责任的建议52-54
- 4.5 小结54-57
- 5 结论与展望57-61
- 5.1 主要结论及创新点57-59
- 5.1.1 主要结论57-58
- 5.1.2 创新点58-59
- 5.2 展望59-61
- 参考文献61-65
- 致谢65-67
-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6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蔡守秋;张百灵;;论我国滨海湿地综合性法律调整机制的构建[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05期
2 王彬辉;我国湿地保护的存在问题及法律对策[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3 汪达,汪明娜,汪丹;国际湿地保护策略及模式[J];湿地科学;2003年02期
4 刘华;范建秋;王丰;苏印泉;;陕西省湿地规划分区研究[J];陕西林业科技;2008年03期
5 黄锡生;黄亚珍;;我国湿地保护的法律思考[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年06期
6 李静,孙虎,邢东兴,王香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湿地特征与保护[J];中国沙漠;2003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胡长玲;我国湿地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2 冯霞;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立法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陈颜;中国湿地保护立法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陕西省湿地保护立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82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348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