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制定法定程序的正当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6 11:15
本文关键词:标准制定法定程序的正当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政府治理理念和方式的转变,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和深化社会管理体系是当今构建服务性政府的主要任务,标准作为社会规范体系中的一员,在调节社会关系中一直发挥着作用。依法治国进一步细化近似以标治国,标准在社会治理中除了作为强制性规范指导社会活动以外,还可以发挥硬法不具有的非强制性约束力软法作用。善治除了良法以外更需要善标予以辅助,善标的产生诸如良法一般需要正当化的程序提供制度保障,而目前我国缺乏足够的善标为推动善的社会提供规则支持。究其原因是我国的现行的标准制定程序存在着设计缺陷,标准制定程序未法治化和缺乏正当性因素造成制定过程缺乏民主性和程序约束,缺失正当性造成了我国目前标准制定问题的困境。工艺错误自然造不出好产品,制标也是同样道理。好的标准离不开制定过程的公正和透明性,制定程序的独立与分化,标准的制定过程需要正当法律程序来保障其公正性和理性,为此,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标准制定程序的发展现状进行梳理和分析,以进一步来发现标准制定活动这一行政行为存在的深层程序问题,以期为我国标准化的改革和建立标准制定的正当法律程序提供理论支持。本文的主要结构如下:第一部分通过现实的社会问题引出标准问题。首先,通过燃油国标问题揭开序幕引出标准话题。其次,通过对标准的法律性质分析来说明标准本质。再次,阐述了标准制定程序正当化对社会经济的作用和在社会治理中的意义。第二部分对我国标准制定程序进行了实证考察。首先,根据《标准化法》相关规定的说明标我国标准制定权限划分体系及管理体制。其次,查阅资料、实地调查以松阳茶为例进一步具体演示了我国的标准制定的具体流程。再次,通过燃油国标问题和农夫山泉标准门事件等社会问题对我国标准制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实践分析,以进一步立体化的凸显问题与不足。同时阐述了我国标准制定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闭门造车、科学绑架民主及私利排挤公益,标准制定体制混乱及标准制定过程利益化等主要问题。第三部分对我国标准制定程序进行了规范分析。首先,对我国标准制定程序法律制度建设进行了一般梳理,介绍了相关标准制定程序法律制度的现行规范。其次,通过对现行法律制度的分析提出标准制定程序法律规范的滞后性、与相关法律冲突的问题。再次,区别了法律程序与正当法律程序的内涵及指出我国标准制定缺乏正当法律程序这一关键问题。第四部分对标准制定程序正当化中的具体要素进行了阐述。首先,提出了标准制定程序正当化面临的问题要理清标准与技术及技术规范的联系与区别。其次,提出了技术自发的进步性与标准不断完善的矛盾,再次,标准的技术因素使得制定主体选择的有限性和公众参与的有限性也是标准制定程序正当化要面临的问题。第五部分介绍了标准制定程序正当化建设的域外经验。首先,介绍美英等标准化发达国家的标准制定程序民主、透明性,法治建设与标准的发展的协调一致性,将标准制定的每个环节都予以规范化。其次,介绍了社会组织在标准制定中的积极参与性和其特殊作用。提高标准制定的活力实现法律与公共政策互动性,相互配合软硬兼施、共同作为治理社会的手段。第六部分提出了构建标准制定正当法律程序的具体思路。首先,在未来的标准化法治建设中明确标准制定的公平、合理、民主、法律优先等基本法律原则。其次重构标准制定主体和正当化程序,确立标准制定主体的遴选机制和参与的程序标准的起草、征求意见、投票、表决等过程和记录机制。再次,建立标准之间的配套保障机制明确不同标准之间的效力等级,新旧标准冲突之间的解决规范及标准的复查清理机制。建立标准制定违反法定程序的救济机制,将标准制定活动纳入司法审查范围及提出构建标准过程性审查方法的新构思。
【关键词】:标准 技术 法律程序 正当化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工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2.17
【目录】:
- 摘要2-5
- ABSTRACT5-11
- 引言11-12
- 一、问题的缘起12-16
- (一) 由燃油标准的制定问题说起12-13
- (二) 标准的法律性质甄别13-14
- (三) 标准制定程序正当化的价值14-16
- 二、我国标准制定程序的实证考察16-22
- (一) 我国标准制定程序的现行体制16-17
- (二) 标准制定程序的具体流程—以松阳茶生产技术规范为示例17-18
- (三) 我国标准制定程序缺失正义的实例分析18-21
- (四) 标准制定中“科学”绑架“民主”21-22
- 三、我国标准制定程序的法律依据分析22-27
- (一) 标准制定程序法律制度一般梳理22-23
- (二) 现行标准制定程序法律规范的滞后性23-24
- (三) 现行标准制定程序原则混乱和正当法律程序缺位24-27
- 四、标准制定程序正当化的困境27-30
- (一) 标准与技术的紧密关联性27
- (二) 技术进步的过程性与标准的层级性和完善的阶段性27-28
- (三) 技术性与标准制定主体选择的局限性28-29
- (四) 技术性与参与监督标准制定过程的受限性29-30
- 五、标准制定程序正当化建设的域外经验30-34
- (一) 标准制定程序的民主性和主体的均衡性30-32
- (二) 民间组织在标准制定程序中的参与性32-34
- 六、我国标准制定程序正当化的方案34-44
- (一) 建立标准制定正当化的程序原则34-37
- (二) 标准制定程序正当化的具体构建37-40
- (三) 建立标准之间协调配套的保障机制40-41
- (四) 标准不合理之司法监督41-44
- 结语44-45
- 参考文献45-47
- 致谢47-4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晓桦 ,李斌 ,郭涛 ,李鹤田;我国信息安全标准制定和实施工作的几点思考[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05年05期
2 董志超;;能力素质标准制定探析[J];人事天地;2013年07期
3 罗蓉蓉;;技术标准制定中垄断行为的规制及对策研究[J];法学杂志;2013年10期
4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规范社会救助标准制定和调整工作的意见 渝府发[2011]82号[J];重庆市人民政府公报;2011年20期
5 范葆荣;石华;;乳及乳制品国家安全标准制定[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0年04期
6 李海炅;欧洲II号提前实施的法律思考[J];科技与法律;2004年01期
7 张冉燃;走出农民因病致贫的怪圈[J];w挛胖芸,
本文编号:3483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348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