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媒体言论自由权与隐私权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8 14:21
当前社会,“告记者热”问题已被大家所熟知。全国各地法院接到起诉新闻出版单位及其记者的案件量大增,其中除去新闻出版单位侵害自然人名誉权、法人荣誉权的案件等外,大部分都是涉及自然人隐私权的问题。杨立新教授在对北京的两个区法院近年来受理的新闻侵权案件进行调研时发现,其中涉及侵犯隐私权的案件高达82.4%。“告记者热”问题的背后其实是新闻媒体言论自由权与自然人隐私权在现实中博弈的结果。本文正是抓住这一时代热点问题,本着寻求一套缓和新闻媒体言论自由权与隐私权紧张关系的方法为宗旨,展开整篇文章的论述,全文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首先从新闻媒体言论自由权与隐私权的概念界定入手,接着对二者权利背后的价值进行了深入的发掘。通过对新闻媒体言论自由权和隐私权的价值分析,进而阐释了新闻媒体言论自由权对公共利益维护和社会进步的作用,隐私权对于维护个人安宁与自然人人格尊严的意义,为后文对新闻媒体言论自由权与隐私权关系博弈过程的协调提供评价与衡量的标准。第二部分主要对现实中的新闻媒体言论自由权和隐私权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隐私权经历了从无到有,内容不断丰富、复杂化的过程,发展至今,呈现了一种不断扩张的趋势,且仍在持...
【文章来源】: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新闻媒体言论自由权与隐私权概述
(一) 概念界定
1.新闻媒体言论自由权的概念界定
2. 隐私权的概念界定
(二) 价值分析
1. 新闻媒体言论自由权的价值
2. 隐私权的价值
二、新闻媒体言论自由背景下的隐私权问题分析
(一) 隐私权的扩张问题
1. 新闻媒体言论自由背景下的隐私权现状
2. 新闻媒体言论自由背景下隐私权扩张引发的问题
(二) 隐私权规制正当性分析
1. 保障良好社会秩序的需要
2. 维护公共利益的要求
(三) 新闻媒体言论自由权的滥用对隐私权的侵犯
1. 对隐私权存在的社会基础的妨碍
2. 对隐私权人格尊严价值的侵蚀
3. 对隐私权客体范围的减损
4. 对新闻媒体言论自由权规制正当性分析
三、新闻媒体言论自由权与隐私权关系平衡
(一) 关于平衡新闻媒体言论自由权与隐私权的学说
1. 新闻媒体言论自由权优先说
2. 隐私权优先说
3. 个案平衡说
(二) 公共利益视域下的二者关系平衡
1. 公共利益的界定
2.公共利益对二者关系平衡的意义
3. 公共利益对二者关系的平衡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隐私权概念的再界定[J]. 王利明. 法学家. 2012(01)
[2]人格权的具体化及其保护范围·隐私权篇(上)[J]. 王泽鉴. 比较法研究. 2008(06)
[3]传媒与娱乐明星隐私权——对公众人物隐私权流行观点的思考[J]. 李华,蒙晓阳. 当代传播. 2008(06)
[4]个人信用信息的法律保护研究[J]. 周悦丽. 法学杂志. 2007(04)
[5]隐私权内容探讨[J]. 王利明. 浙江社会科学. 2007(03)
[6]论民法中的利益衡量[J]. 李旭东,段小兵.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06)
[7]论宪法隐私权的法理基础及其终极价值——以人格尊严为中心[J]. 王洪,刘革.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5(05)
[8]论公共利益概念的界定[J]. 胡锦光,王锴. 法学论坛. 2005(01)
[9]人格权的两种基本理论模式与中国的人格权立法[J]. 薛军. 法商研究. 2004(04)
[10]新闻自由权侵犯隐私权的法理评析[J]. 叶红耘. 法学. 2004(03)
硕士论文
[1]网络社区信息交流模式研究[D]. 赵旭.吉林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503061
【文章来源】: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新闻媒体言论自由权与隐私权概述
(一) 概念界定
1.新闻媒体言论自由权的概念界定
2. 隐私权的概念界定
(二) 价值分析
1. 新闻媒体言论自由权的价值
2. 隐私权的价值
二、新闻媒体言论自由背景下的隐私权问题分析
(一) 隐私权的扩张问题
1. 新闻媒体言论自由背景下的隐私权现状
2. 新闻媒体言论自由背景下隐私权扩张引发的问题
(二) 隐私权规制正当性分析
1. 保障良好社会秩序的需要
2. 维护公共利益的要求
(三) 新闻媒体言论自由权的滥用对隐私权的侵犯
1. 对隐私权存在的社会基础的妨碍
2. 对隐私权人格尊严价值的侵蚀
3. 对隐私权客体范围的减损
4. 对新闻媒体言论自由权规制正当性分析
三、新闻媒体言论自由权与隐私权关系平衡
(一) 关于平衡新闻媒体言论自由权与隐私权的学说
1. 新闻媒体言论自由权优先说
2. 隐私权优先说
3. 个案平衡说
(二) 公共利益视域下的二者关系平衡
1. 公共利益的界定
2.公共利益对二者关系平衡的意义
3. 公共利益对二者关系的平衡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隐私权概念的再界定[J]. 王利明. 法学家. 2012(01)
[2]人格权的具体化及其保护范围·隐私权篇(上)[J]. 王泽鉴. 比较法研究. 2008(06)
[3]传媒与娱乐明星隐私权——对公众人物隐私权流行观点的思考[J]. 李华,蒙晓阳. 当代传播. 2008(06)
[4]个人信用信息的法律保护研究[J]. 周悦丽. 法学杂志. 2007(04)
[5]隐私权内容探讨[J]. 王利明. 浙江社会科学. 2007(03)
[6]论民法中的利益衡量[J]. 李旭东,段小兵.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06)
[7]论宪法隐私权的法理基础及其终极价值——以人格尊严为中心[J]. 王洪,刘革.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5(05)
[8]论公共利益概念的界定[J]. 胡锦光,王锴. 法学论坛. 2005(01)
[9]人格权的两种基本理论模式与中国的人格权立法[J]. 薛军. 法商研究. 2004(04)
[10]新闻自由权侵犯隐私权的法理评析[J]. 叶红耘. 法学. 2004(03)
硕士论文
[1]网络社区信息交流模式研究[D]. 赵旭.吉林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5030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3503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