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访纠纷解决方式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2022-01-04 08:10
信访制度自从确立以来,已经成为群众和政府的重要沟通渠道,在了解民意,保障民权,维护民利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制度本身存在的缺陷,以及百态的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导致信访制度在运行过程中遇到了诸多问题,使得这一制度在发挥作用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社会现象,如由于部分群众“信访不信法”,相信“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而引发的重复访、闹访、群访等现象。这些现象的出现成为影响社会稳定,阻碍中国推进法治化进程的重要因素之一。信访是一个中国化了的问题,也是一个饱受争议,充满困惑,日益陷入困境的问题。本文试通过案例剖析的方式,从信访产生的历史原因以及现实原因入手,分析信访案件量长期居高不下的原因。中国自古代起即实行行政权、司法权一体的制度,行政长官同时也是司法长官。古来就有“登闻鼓”、“邀车驾”、“京控”的传统,决定了普通民众遇到问题,习惯找“大官”找“青天”解决,而不是通过司法途径解决。在现实生活中,种种原因造成大批群众涌向信访机关,只愿意相信唯有信访才能解决自己的问题。笔者认为产生此种现象的原因如下:首先是解决问题的渠道不畅通,基层组织不能及时有效的化解矛盾;其次是司法权威性的缺失以及司法成本之高,使...
【文章来源】: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3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的目的
二、 研究方法
三、 研究意义
第一章 信访个案案情简述
第一节 个案一:冀家沟案
一、 案情
二、 三次上访潮产生的原因
三、 具有代表性的上访方式方法
第二节 个案二:侯玉宝案
一、 案情
二、 阶梯式的诉求
三、 “芝麻”到“西瓜”的应变
第三节 个案三:时过 23 年的抚恤金发放案
一、 案情
二、 情可原,法无依式的诉求
第二章 分析信访问题产生的原因
第一节 历史成因的演变
一、 原始社会的末期、奴隶制社会的“上访”雏形
二、 传至封建王朝的“上访”延续
三、 新中国成立后的信访发展
四、 研究历史成因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节 现实原因
一、 解决问题的渠道不畅通,基层组织不能及时有效的化解矛盾
二、 司法权威性缺失,群众信访不信法
三、 利益分配不均,权利保障失衡
四、 受理范围广范,让群众误认为“信访是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
五、 信访成本的考量
六、 缺乏其他有效的制度支撑,法的衔接不顺畅
第三章 对于现状出路的探索
第一节 合理引导源头减负
一、 基层制度方面创新
二、 机制方面改革
第二节 法制保障依法问责
一、 程序法方面完善
二、 行政法方面补充和落实
第三节 法制方面建设
一、 提升信访法的位阶
二、 理顺法律间的衔接关系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我国信访制度的功能定位[J]. 湛中乐,苏宇.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09(03)
[2]最后的“青天”?——清代京控制度研究[J]. 胡震.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
[3]做好信访工作 促进社会和谐[J]. 廖洪. 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 2007(02)
[4]对信访制度改革争论的反思[J]. 于建嵘.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05(05)
[5]中国信访制度批判[J]. 于建嵘. 中国改革. 2005(02)
[6]被阉割的“刁民”邢树贞[J]. 杜斌. 中国社会导刊. 2002(03)
博士论文
[1]信访制度成本研究[D]. 陈丰.华东理工大学 2011
[2]党群关系视角下的信访制度研究[D]. 李娜.中共中央党校 2010
[3]公民的权利表达及其机制建构[D]. 张炜.西南政法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从几个个案看我国上访的原因及出路[D]. 蔡爽.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1
[2]中国古代直诉制度研究[D]. 陈丽红.安徽大学 2006
[3]论信访与请愿权[D]. 孙林.清华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568012
【文章来源】: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3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的目的
二、 研究方法
三、 研究意义
第一章 信访个案案情简述
第一节 个案一:冀家沟案
一、 案情
二、 三次上访潮产生的原因
三、 具有代表性的上访方式方法
第二节 个案二:侯玉宝案
一、 案情
二、 阶梯式的诉求
三、 “芝麻”到“西瓜”的应变
第三节 个案三:时过 23 年的抚恤金发放案
一、 案情
二、 情可原,法无依式的诉求
第二章 分析信访问题产生的原因
第一节 历史成因的演变
一、 原始社会的末期、奴隶制社会的“上访”雏形
二、 传至封建王朝的“上访”延续
三、 新中国成立后的信访发展
四、 研究历史成因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节 现实原因
一、 解决问题的渠道不畅通,基层组织不能及时有效的化解矛盾
二、 司法权威性缺失,群众信访不信法
三、 利益分配不均,权利保障失衡
四、 受理范围广范,让群众误认为“信访是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
五、 信访成本的考量
六、 缺乏其他有效的制度支撑,法的衔接不顺畅
第三章 对于现状出路的探索
第一节 合理引导源头减负
一、 基层制度方面创新
二、 机制方面改革
第二节 法制保障依法问责
一、 程序法方面完善
二、 行政法方面补充和落实
第三节 法制方面建设
一、 提升信访法的位阶
二、 理顺法律间的衔接关系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我国信访制度的功能定位[J]. 湛中乐,苏宇.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09(03)
[2]最后的“青天”?——清代京控制度研究[J]. 胡震.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
[3]做好信访工作 促进社会和谐[J]. 廖洪. 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 2007(02)
[4]对信访制度改革争论的反思[J]. 于建嵘.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05(05)
[5]中国信访制度批判[J]. 于建嵘. 中国改革. 2005(02)
[6]被阉割的“刁民”邢树贞[J]. 杜斌. 中国社会导刊. 2002(03)
博士论文
[1]信访制度成本研究[D]. 陈丰.华东理工大学 2011
[2]党群关系视角下的信访制度研究[D]. 李娜.中共中央党校 2010
[3]公民的权利表达及其机制建构[D]. 张炜.西南政法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从几个个案看我国上访的原因及出路[D]. 蔡爽.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1
[2]中国古代直诉制度研究[D]. 陈丽红.安徽大学 2006
[3]论信访与请愿权[D]. 孙林.清华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5680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3568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