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行政法论文 >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制度困境与优化路径

发布时间:2022-01-06 06:28
  2019年6月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试行)》为指导人民法院正确审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提供了基本遵循,但这一试行的诉讼规则也存在诸多争议。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程序规则设计粗疏是导致其短期内难以案结事了的主要因素。基于此,有必要作出分散式、补丁式的制度创新:在起诉主体上,拓展起诉主体范围;在受案范围上,统一对各地法院受案识别标准进行规范;在管辖规则上,调整和变通地域管辖和级别管辖的规定;在证据规则上,统一举证责任分配规则;在诉讼衔接上,明确两诉可以合并审理并优化诉讼顺位。 

【文章来源】: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35(05)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制度设计
    (一)明确了原告主体范围
    (二)规定了诉讼受案范围
    (三)建立了诉讼管辖规则
    (四)确立了举证责任规则
    (五)落实了诉讼衔接规则
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规范桎梏
    (一)原告设定有待考量
    (二)受案范围边界模糊
    (三)管辖规则有待细化
    (四)举证责任分配不当
    (五)诉讼衔接尚需优化
三、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优化路径
    (一)拓展诉讼起诉主体范围
    (二)合理界分案件受案范围
    (三)规范构造诉讼管辖规则
    (四)统一举证责任分配规则
    (五)协调公益诉讼衔接适用
四、结 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举证责任相关问题探析[J]. 吴一冉.  法律适用. 2020(07)
[2]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衔接问题研究[J]. 刘慧慧.  法律适用. 2019(21)
[3]论生态环境损害救济之主体制度[J]. 楚道文,唐艳秋.  政法论丛. 2019(05)
[4]生态损害赔偿诉讼的本质及相关问题研究——以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为视角的分析[J]. 李浩.  行政法学研究. 2019(04)
[5]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举证责任分配的反思与重构[J]. 王秀卫.  法学评论. 2019(02)
[6]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辨析——以诉讼标的为切入的分析[J]. 牛颖秀.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01)
[7]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可诉范围研究[J]. 乔刚,赵洋.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8(02)
[8]论行政机关提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正当性与可行性[J]. 梅宏,胡勇.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5)
[9]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发展方向:基于行政权与司法权关系理论的分析[J]. 王明远.  中国法学. 2016(01)
[10]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管辖权问题研究[J]. 李翠影.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6(01)



本文编号:35719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35719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36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