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口航道行政法律责任研究
本文关键词:长江口航道行政法律责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航道作为水路运输基础,是沿海港口的生命线,更是不可再生的基础设施。长江是我国主要的通航河流,是沿江流域运输体系的关键要素,对沿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长江航道的咽喉,长江口航道是关系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运输通道,战略地位的重要性显而易见。2005年,长江口航道管理局成立,作为交通部直属长江口水域的航道管理机构履行长江浏河口至长江入海口122公里的航道规划、管理、建设、养护和科研的职责,负责长江入海口12.5米深水航道以及自然水深航道资源保护。长江入海口河势复杂变动频繁,滩洲调整剧烈难预测,非常容易受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的影响。非法采砂、非法倾倒、违规建造涉水工程等行为,不仅破坏航道资源、改变地形河势,更会造成通航安全隐患。受上级交通主管部门委托,长江口航道管理机构对破坏航道及航道资源的行为进行执法。2015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法》2颁布施行,开启了我国航道行政管理的新局面。笔者以长江口航道管理局自成立至今在对违法行为法律责任追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为切入点,梳理归纳长江口水域内违法行为和类别,梳理研究长江口违法行为,分析违法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针对实际存在的无法对航道违法行为进行法律责任追究、阻碍航道行政管理的落实、危及到长江口航道及航道资源的有效保护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根据条分缕析的原因分析,提出解决违法行为责任追究难题的对策,为长江口航道管理部门顺利开展航道行政执法工作打下基础。本文将基于对违法行为、法律责任的分析,即长江口航道行政执法中发现的违法行为和对应法律责任归纳梳理,分析目前长江口违法行为法律责任追究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及原因,结合本人实际工作,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从而对提高航道行政执法水平和效果,推进航道管理机构法治部门建设的进程,确保长江口航道及航道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关键词】:长江口航道 法律责任 原因分析 对策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2.1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8
- 导论8-10
- 第一章 长江口航道违法行为法律责任分析10-23
- 第一节 长江口航道违法行为研究10-18
- 一、未按规定办理航道通航条件影响评价审核手续的行为11-12
- 二、危害长江口航道通航安全的行为12-16
- 三、长江口水域内非法采砂行为16-18
- 第二节 长江口航道违法行为法律责任研究18-21
- 一、违反航道通航条件影响评价制度应承担的法律责任19-20
- 二、危害航道通航安全的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20
- 三、非法采砂行为损害航道通航条件的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20-21
- 本章小结21-23
- 第二章 长江口航道违法行为法律责任追究的难点23-28
- 第一节 执法主体方面23-25
- 一、缺乏执法主体资格23-24
- 二、执法工作缺乏法律支撑24
- 三、航道行政管理影响力不够24-25
- 第二节 行政执法体制机制方面25
- 一、航道管理体制有待完善25
- 二、执法单位内设机构不健全25
- 第三节 航道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方面25-26
- 一、执法装备力量薄弱25-26
- 二、执法人员经验不足26
- 第四节 航道行政执法其他不足方面26-27
- 一、没有专门的执法经费26
- 二、执法相关规章制度不够完善26-27
- 本章小结27-28
- 第三章 解决长江口航道违法行为法律责任追究难的对策28-40
- 第一节 明确长江口航道管理机构执法主体资格28-29
- 第二节 明确长江口航道行政执法的法律依据29-30
- 一、法律29
- 二、交通运输行政法规29-30
- 三、交通运输行政规章30
- 第三节 加强长江口航道行政执法能力建设30-38
- 一、加强执法人员能力建设31
- 二、加强执法队伍建设31-32
- 三、建章立制严格行政监督32
- 四、保障执法资金渠道32-33
- 五、推进长江口航道行政执法工作33-35
- 六、建立并落实航道保护范围制度35-38
- 本章小结38-40
- 结论40-42
- 参考文献42-43
- 致谢43-4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俊;尽快出台航道法[J];中国水运;2004年12期
2 ;修改后的公路、水运、航道管理条例实施[J];交通与计算机;2008年06期
3 ;修改后的公路、水运、航道管理条例实施[J];交通建设与管理;2009年01期
4 ;广东省航道管理条例[J];人民之声;1995年S3期
5 本刊编辑部;;《航道法(草案)》获国务院讨论通过[J];中国水运;2014年04期
6 郭剑彪;;关于《浙江省航道管理条例(草案)》的说明[J];浙江人大(公报版);2010年03期
7 ;国务院关于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管理条例》的通知[J];吉林政报;1987年18期
8 ;云南省航道管理规定[J];云南政报;1999年03期
9 ;山东省航道管理规定[J];山东政报;2000年02期
10 陈晖;张柱庭;;《航道法》的若干问题[J];上海海事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闵永华;;航道走向社会化管理的浅探与建议[A];江苏省航海学会2007年度优秀论文集[C];2008年
2 王勤;潘仁宁;李占江;;开展航道协管、共管工作初探[A];江苏省航海学会2007年度优秀论文集[C];2008年
3 宗秀霖;;建设和谐航道文化 为航道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A];江苏省航海学会2007年度优秀论文集[C];2008年
4 闵永华;;航道走向社会化管理的浅探与建议[A];第四届长三角科技论坛航运分论坛暨2007年苏浙闽沪航海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5 林天岩;;鸭绿江口航道治理研究[A];第十二届中国海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6 潘建国;;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南京航道发展规划[A];2006年苏、浙、闽、沪航海学会学术研讨论文集[C];2006年
7 孔德文;;加强航道管理 深挖内部潜能 确保船闸安全高效运行[A];中国航海学会船闸专业委员会2008年论文汇编[C];2008年
8 任宏;;严格执法 综合治理 确保航道畅通——试论涡河航道通航秩序的整治[A];中国航海学会内河港航监督专业委员会2000年度学术交流会优秀论文集[C];2000年
9 郭阿宏;;全面彰显“JSHD”标志 大力提升航道行业形象[A];江苏省航海学会2007年度优秀论文集[C];2008年
10 郭阿宏;;全面彰显“JSHD”标志 大力提升航道行业形象[A];第四届长三角科技论坛航运分论坛暨2007年苏浙闽沪航海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勇 周家华;《航道法》的呼唤[N];中国水运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陈国雄 通讯员 钟子芳;《航道法》热盼重新立项[N];中国水运报;2004年
3 ;广西壮族自治区航道管理条例[N];广西日报;2002年
4 金义华;应该尽快出台《航道法》[N];人民政协报;2004年
5 江苏航道局供稿;江苏航道:为水运经济发展疏通血脉[N];中国交通报;2006年
6 王瑞水 仲天荐;为江苏航道畅通保驾护航[N];中国交通报;2006年
7 王取发;长江南京至浏河口段“数字航道”年底建成[N];中国交通报;2007年
8 苏航 樵夫;江苏航道为水运经济发展助跑[N];中国水运报;2006年
9 邓华宁 高友清;长江“数字航道”“十一五”将初步成型[N];经理日报;2006年
10 朱晓鸿;宝应航道管理站用“事误公开”深化“事务公开”[N];江苏经济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松淼;宁波港船舶进出航道综合规划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4年
2 胡波;三维航道动态监控系统应用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3 李鹏;浙北水域重点航道动态监管系统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4 李天碧;赣江数字航道构建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5 夏方;长江口航道行政法律责任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5年
6 李新通;天津港复式航道交通组织与仿真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4年
7 张前平;环淀山湖水域经济发展中航道管理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4年
8 叶东燕;右江航道大站化管理模式研究[D];广西大学;2007年
9 闫力;北极航道通航环境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10 张子昱;基于风险预测的受限航道交通组织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长江口航道行政法律责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73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357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