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行政法论文 >

我国跨区域行政规划中的公众参与

发布时间:2022-01-14 15:10
  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资源分布差异较大,导致跨区域行政规划面临制定和落实两难的困境,在跨区域行政规划的决策过程中引入公众参与可以较好的缓和这一问题。我国法律对此并无明文规定,但《长三角跨区域行政规划》、《京津冀跨区域行政规划》、《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泛珠三角跨区域行政规划》等已有引入公众参与的良好尝试。本文采用对现有实践的描述方法,概括和总结了三个典型跨区域行政规划中的公众参与实践,并发现了跨区域行政规划公众参与的主体特殊性、地区差异性、结果宏观性,以及参与的广度和深度;验证了公众参与在跨区域行政规划的编制阶段作为一种利益平衡机制,以及在实施阶段作为一种动力机制并实现区域平等的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描述还发现,跨区域行政规划缺乏公众有效参与、缺乏政府有效的反馈等问题,主张通过采用开放性的合作模式、提高公众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构造多元化的公众参与制度、健全与公众参与相关的法律法规四个层面予以发展和完善。 

【文章来源】: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和概念的界定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概念的界定
        (一) 跨区域行政规划的含义
        (二) 公众参与的含义
第二章 我国跨区域行政规划中公众参与的实践
    一、 《京津冀跨区域行政规划》的公众参与实践
        (一) 公众参与的时间
        (二) 公众参与的事项
        (三) 公众参与的主体
        (四) 公众参与的方式
        (五) 公众参与的效果
    二、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公众参与实践
        (一) 公众参与的时间
        (二) 公众参与的事项
        (三) 公众参与的主体
        (四) 公众参与的方式
        (五) 公众参与的效果
    三、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公众参与实践
        (一) 公众参与的时间
        (二) 公众参与的事项
        (三) 公众参与的主体
        (四) 公众参与的方式
        (五) 公众参与的效果
第三章 我国跨区域行政规划中公众参与实践的经验和困境
    一、 我国跨区域行政规划中公众参与实践的经验
        (一) 公众参与的主体特殊性、地区差异性和结果宏观性
        (二) 公众参与的实践已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三) 公众参与已成为区域利益平衡机制和规划实施的动力机制
    二、 我国跨区域行政规划中公众参与实践的困境
        (一) 启动和引入公众参与的时间缺乏规定
        (二) 公众参与方式、参与主体缺乏统一标准
        (三) 公众参与的结果缺乏有效的反馈
        (四) 公众参与权缺乏有效的保障
第四章 我国跨区域行政规划中公众参与的完善路径
    一、 采用开放性的跨区域行政规划模式
        (一) 建立开放式的民意调查制度
        (二) 落实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三) 强化协商谈判制度
    二、 提高公众的参与意识与参与能力
    三、 构造跨区域行政规划中多元化的公众参与制度
    四、 健全与公众参与相关的法律法规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公众参与行政立法决策状况分析[J]. 青锋.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 2012(06)
[2]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法律治理[J]. 叶必丰.  中国社会科学. 2012(08)
[3]跨区域规划的执行机理与系统优化——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J]. 杜德昌,卢中华.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4)
[4]基于回报预期分析的公众参与困境解读[J]. 张昊哲,金广君,宋彦.  城市建筑. 2010(12)
[5]中国公众参与的问题与前景[J]. 蔡定剑.  民主与科学. 2010(05)
[6]基于供需调查的长三角科技合作分析与对策建议[J]. 张华,刘波.  科技管理研究. 2010(S1)
[7]地方区域协调发展和区域合作的法制化构想[J]. 曹宇波.  人民之声. 2009(09)
[8]公众行政参与的法律应对及完善[J]. 黄凤兰.  行政法学研究. 2009(02)
[9]论长江三角洲物流的发展策略[J]. 王骏.  江苏商论. 2009(04)
[10]利益组织化、公众参与和个体权利保障[J]. 王锡锌.  东方法学. 2008(04)

硕士论文
[1]我国政府决策中公众参与的途径研究[D]. 袁金凤.吉林大学 2012
[2]论我国行政决策公众参与制度的完善[D]. 徐淑芹.中国海洋大学 2011
[3]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众参与机制问题研究[D]. 曾锋.福建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5887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35887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14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