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自愿住院精神障碍患者医疗权利保障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14 17:16
长期以来,我国立法与实践对非自愿住院精神障碍患者医疗权利的保障皆存在诸多问题,社会上一系列侵害精神障碍患者利益事件的发生使我们无法忽视这些问题的严峻性,应当去反思、探讨这一特殊群体的权利保障问题,以寻求解决之道,切实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在对非自愿住院精神障碍患者的权利保障进行研究时,需要去平衡患者的医疗自主权与自身健康权、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冲突。而医疗是一个过程,包括入院诊断、治疗、护理、康复、出院等多个阶段。具体来讲,在非自愿住院精神障碍患者入院阶段,存在不正当诊断收治问题,这里涉及到精神障碍诊断的主观性与滥用、非自愿住院的诊断标准不完善、非自愿住院的决定主体不适格的问题。在治疗阶段,存在患者知情同意权的行使、妥善治疗权的获得与拒绝治疗权的实现面临很大阻碍的问题。在出院阶段,存在监护人监护权的滥用与患者长期滞留医院的问题,造成“出院难”这一困境。上述种种问题,分别从不同方面损害了非自愿住院精神障碍患者的医疗权利。因此,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与发展现状,并借鉴域外合理经验,必须采取措施去解决。应当尊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医疗自主权,遵循最小限制原则;确立患者的预先指示权,防止近亲属监护权的滥用;...
【文章来源】:华北理工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4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非自愿住院精神障碍患者医疗权利保障问题的提出
1.1 “精神障碍”的内涵与特征
1.2 精神障碍患者非自愿住院的法定情形和种类
1.3 非自愿住院精神障碍患者医疗权利保障的发展历程
1.4 非自愿住院精神障碍患者医疗权利保障的理论基础
1.4.1 人的尊严与平等保护权
1.4.2 正义理论
1.5 非自愿住院精神障碍患者医疗权利保障中存在的问题
第2章 非自愿住院精神障碍患者医疗权利保障问题的分析
2.1 入院阶段:不正当诊断收治问题
2.1.1 精神障碍诊断的主观性与滥用
2.1.2 非自愿住院的诊断标准不完善
2.1.3 非自愿住院的决定主体不适格
2.2 治疗阶段:患者知情同意权、妥善治疗权、拒绝治疗权保障的缺失
2.2.1 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受到忽视
2.2.2 患者的妥善治疗权未得到保障
2.2.3 患者的拒绝治疗权难以实现
2.3 出院阶段:监护人监护权的滥用与患者长期滞留医院问题
第3章 非自愿住院精神障碍患者医疗权利保障问题的解决
3.1 尊重患者的医疗自主权,遵循最小限制原则
3.2 确立患者的预先指示权
3.3 增加“可治疗性”要件作为非自愿住院诊断标准
3.4 建立针对非自愿住院治疗的司法审查或独立第三方机构审查制度
3.5 改善精神卫生服务,规范医务人员治疗护理行为
3.6 发展社区康复治疗,构建多方合作的权利保障体系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民法总则》中的成年监护制度[J]. 孟强.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7(04)
[2]宪法上的尊严理论及其体系化[J]. 王旭. 法学研究. 2016(01)
[3]论精神障碍患者强制住院的民事司法程序[J]. 郝振江. 中外法学. 2015(05)
[4]精神障碍患者知情同意权的伦理审视[J]. 张婷,沈春明,刘鹏飞,胡晓. 医学与哲学(A). 2015(05)
[5]治疗权是精神障碍者的宪法权利吗?——以Youngberg v.Romeo案为例[J]. 陈绍辉. 医学与哲学(A). 2015(01)
[6]精神障碍患者非自愿住院医疗与强制医疗概念之厘清——与陈绍辉博士商榷[J]. 孙东东,曾德荣. 证据科学. 2014(03)
[7]精神障碍患者保安性非自愿住院的主体与标准问题研究[J]. 戴庆康,葛菊莲.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3)
[8]《精神卫生法》对“被精神病”现象规制之评析[J]. 刘晓燕. 医学与哲学(A). 2013(04)
[9]精神卫生法中的预先指示制度论析[J]. 孙也龙. 太原大学学报. 2012(04)
[10]知情同意权视角下的预先医疗指示制度[J]. 祝彬.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2(12)
本文编号:3588899
【文章来源】:华北理工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4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非自愿住院精神障碍患者医疗权利保障问题的提出
1.1 “精神障碍”的内涵与特征
1.2 精神障碍患者非自愿住院的法定情形和种类
1.3 非自愿住院精神障碍患者医疗权利保障的发展历程
1.4 非自愿住院精神障碍患者医疗权利保障的理论基础
1.4.1 人的尊严与平等保护权
1.4.2 正义理论
1.5 非自愿住院精神障碍患者医疗权利保障中存在的问题
第2章 非自愿住院精神障碍患者医疗权利保障问题的分析
2.1 入院阶段:不正当诊断收治问题
2.1.1 精神障碍诊断的主观性与滥用
2.1.2 非自愿住院的诊断标准不完善
2.1.3 非自愿住院的决定主体不适格
2.2 治疗阶段:患者知情同意权、妥善治疗权、拒绝治疗权保障的缺失
2.2.1 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受到忽视
2.2.2 患者的妥善治疗权未得到保障
2.2.3 患者的拒绝治疗权难以实现
2.3 出院阶段:监护人监护权的滥用与患者长期滞留医院问题
第3章 非自愿住院精神障碍患者医疗权利保障问题的解决
3.1 尊重患者的医疗自主权,遵循最小限制原则
3.2 确立患者的预先指示权
3.3 增加“可治疗性”要件作为非自愿住院诊断标准
3.4 建立针对非自愿住院治疗的司法审查或独立第三方机构审查制度
3.5 改善精神卫生服务,规范医务人员治疗护理行为
3.6 发展社区康复治疗,构建多方合作的权利保障体系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民法总则》中的成年监护制度[J]. 孟强.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7(04)
[2]宪法上的尊严理论及其体系化[J]. 王旭. 法学研究. 2016(01)
[3]论精神障碍患者强制住院的民事司法程序[J]. 郝振江. 中外法学. 2015(05)
[4]精神障碍患者知情同意权的伦理审视[J]. 张婷,沈春明,刘鹏飞,胡晓. 医学与哲学(A). 2015(05)
[5]治疗权是精神障碍者的宪法权利吗?——以Youngberg v.Romeo案为例[J]. 陈绍辉. 医学与哲学(A). 2015(01)
[6]精神障碍患者非自愿住院医疗与强制医疗概念之厘清——与陈绍辉博士商榷[J]. 孙东东,曾德荣. 证据科学. 2014(03)
[7]精神障碍患者保安性非自愿住院的主体与标准问题研究[J]. 戴庆康,葛菊莲.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3)
[8]《精神卫生法》对“被精神病”现象规制之评析[J]. 刘晓燕. 医学与哲学(A). 2013(04)
[9]精神卫生法中的预先指示制度论析[J]. 孙也龙. 太原大学学报. 2012(04)
[10]知情同意权视角下的预先医疗指示制度[J]. 祝彬.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2(12)
本文编号:35888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3588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