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2-04-26 17:59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建立在我国民主法治建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为增加政府的透明度、控制行政权的违法行使提供了有力的武器。由于处在社会转型时期,我国的社会结构、社会机制、价值观念等都在发生巨大的转变,各种社会矛盾不断凸显,加上全球化时代在给我国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挑战,因此,社会稳定问题在当下中国具有全局的意义。这就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社会稳定作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一项原则提供了正当语境。但是,由于社会稳定这一法律概念的不确定性,行政机关在信息公开过程中往往会滥用法律解释权,以危及社会稳定为借口拒绝公开政府信息。为了保障公民的知情权,落实“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政府信息公开宗旨,同时也为了维护社会稳定,本文认为有必要建立政府信息公开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保证行政机关在判断政府信息的公开会否危及社会稳定时有法可依、客观公正,杜绝权力滥用的空间。笔者在总结政府信息公开与社会稳定的基本理论之后,从评估主体、评估原则、评估内容、评估流程四个方面来构建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同时对机制构建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次
1 引言
2 政府信息公开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概述
2.1 政府信息公开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内涵
2.2 建立政府信息公开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必要性
2.3 我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立法现状的启发
3 政府信息公开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构建
3.1 评估主体
3.2 评估原则
3.2.1 “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
3.2.2 客观性原则
3.3 评估内容
3.3.1 社会稳定指标体系
3.3.2 初步风险评估
3.3.3 详细风险评估
3.4 评估流程
3.4.1 确定评估对象
3.4.2 调查相关资料
3.4.3 编制初步风险评估报告
3.4.4 编制详细风险评估报告
3.4.5 备案和审查
3.5 案例分析
4 建立政府信息公开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面临的问题
4.1 法律救济问题
5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社会稳定评估体系的构建论纲[J]. 姚成林,刘尚华. 法学论坛. 2011(04)
[2]重点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评估探究[J]. 王智勇. 建设监理. 2010(07)
[3]社会维稳的风险治理研究[J]. 唐钧. 教学与研究. 2010(05)
[4]关于政府信息免予公开典型条款的几点思考[J]. 贺诗礼. 政治与法律. 2009(03)
[5]美国的信息公开诉讼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赵正群,宫雁. 法学评论. 2009(01)
[6]社会稳定的制度分析与政策建议[J]. 罗来武,雷蔚.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07(01)
[7]公民知情权与政府信息公开[J]. 桂步祥.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5(01)
[8]行政程序法的价值及立法意义[J]. 马怀德. 政法论坛. 2004(05)
[9]中国社会风险预警系统的设计与运行[J]. 宋林飞. 东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01)
[10]社会风险指标体系与社会波动机制[J]. 宋林飞. 社会学研究. 1995(06)
硕士论文
[1]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救济制度初探[D]. 李振兴.中国政法大学 2009
[2]信息公开视野下保守国家秘密法律制度的研究[D]. 姚亚楠.中央民族大学 2009
[3]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研究[D]. 胡新明.广西师范大学 2008
[4]我国行政信息公开制度的法律救济问题研究[D]. 冯都.苏州大学 2007
[5]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研究[D]. 张艳杰.中国政法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648466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次
1 引言
2 政府信息公开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概述
2.1 政府信息公开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内涵
2.2 建立政府信息公开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必要性
2.3 我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立法现状的启发
3 政府信息公开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构建
3.1 评估主体
3.2 评估原则
3.2.1 “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
3.2.2 客观性原则
3.3 评估内容
3.3.1 社会稳定指标体系
3.3.2 初步风险评估
3.3.3 详细风险评估
3.4 评估流程
3.4.1 确定评估对象
3.4.2 调查相关资料
3.4.3 编制初步风险评估报告
3.4.4 编制详细风险评估报告
3.4.5 备案和审查
3.5 案例分析
4 建立政府信息公开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面临的问题
4.1 法律救济问题
5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社会稳定评估体系的构建论纲[J]. 姚成林,刘尚华. 法学论坛. 2011(04)
[2]重点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评估探究[J]. 王智勇. 建设监理. 2010(07)
[3]社会维稳的风险治理研究[J]. 唐钧. 教学与研究. 2010(05)
[4]关于政府信息免予公开典型条款的几点思考[J]. 贺诗礼. 政治与法律. 2009(03)
[5]美国的信息公开诉讼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赵正群,宫雁. 法学评论. 2009(01)
[6]社会稳定的制度分析与政策建议[J]. 罗来武,雷蔚.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07(01)
[7]公民知情权与政府信息公开[J]. 桂步祥.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5(01)
[8]行政程序法的价值及立法意义[J]. 马怀德. 政法论坛. 2004(05)
[9]中国社会风险预警系统的设计与运行[J]. 宋林飞. 东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01)
[10]社会风险指标体系与社会波动机制[J]. 宋林飞. 社会学研究. 1995(06)
硕士论文
[1]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救济制度初探[D]. 李振兴.中国政法大学 2009
[2]信息公开视野下保守国家秘密法律制度的研究[D]. 姚亚楠.中央民族大学 2009
[3]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研究[D]. 胡新明.广西师范大学 2008
[4]我国行政信息公开制度的法律救济问题研究[D]. 冯都.苏州大学 2007
[5]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研究[D]. 张艳杰.中国政法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6484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3648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