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察委员会办理职务犯罪案件程序问题研究——以768份裁判文书为例
发布时间:2022-04-26 20:26
根据监察委员会成立以来法院作出的768份裁判文书的实证研究,职务犯罪案件委托律师辩护率高;留置期限整体较长、解除留置后逮捕率高;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和速裁程序适用率低;非法证据排除难;定案以言词证据为主,证据之间相互"印证"成为此类案件典型的办案模式。在具体操作中,还存在与刑事诉讼法衔接不畅的问题。基于此,应当保障辩护律师介入的时间和诉讼权利;提高留置措施的适用标准;明确职务犯罪案件中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标准和同步录音录像资料的调取、出示程序;庭审中应当贯彻直接言词原则,加强证据审核,建立证人、鉴定人和调查人员出庭作证机制。
【文章页数】:16 页
【文章目录】:
一、 导 论
(一) 研究意义和背景
(二) 样本的选取和初步分析
二、 问题与现状:基于裁判文书的初步考察
(一) 辩护情况
1. 辩护率较高。
2. 辩护形态以“量刑辩护”为主,“无罪辩护”“程序性辩护”较少。
3. 律师介入刑事诉讼的时间不明确。
4. 补充调查、补充侦查期间是否存在律师辩护问题。
(二) 留置情况
1. 留置期限。
2. 留置地点。
3. 留置措施与刑事强制措施的衔接。
4. 退回补充调查、补充侦查是否“退回留置”。
(三)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适用
1.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率低。
2. 审理程序以普通程序为主,速裁程序极少适用。
(四) 非法证据排除问题
1. 证据合法性调查程序启动难。
2. 非法证据排除更难。
3. 录音录像资料“留存备查”的规定给取证合法性证明带来困扰。
(五) 证据与证明问题
1. 证据种类以言词证据为主。
2. “印证”色彩浓重。
三、 对策与建议:未来尚需明确和改革的问题
(一) 明确律师介入案件时间为案件移送至检察机关之日起
(二) 留置措施的改进
(三) 完善调查阶段认罪认罚从宽的适用条件
(四) 落实录音录像资料“留存备查”制度
(五) 对“印证模式”的矫正
四、 余 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监察法与刑事诉讼法衔接中录音录像制度[J]. 卞建林,陶加培.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19(03)
[2]《监察法》中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适用[J]. 熊小刚. 人民法治. 2019(10)
[3]论监察委留置权:权力属性、运行原则及程序衔接[J]. 洪浩,朱良.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2019(02)
[4]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职务犯罪案件中的适用困境及其化解[J]. 詹建红.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2)
[5]公职人员职务犯罪追诉程序的重大变革、创新与完善——以《监察法》和《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为背景[J]. 顾永忠. 法治研究. 2019(01)
[6]论监察委员会的调查权[J]. 陈瑞华.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8(04)
[7]监察委员会留置措施研究[J]. 秦前红,石泽华. 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 2017(04)
[8]论证据相互印证规则[J]. 陈瑞华. 法商研究. 2012(01)
[9]被告人与律师之间的辩护冲突及其解决机制[J]. 韩旭. 法学研究. 2010(06)
[10]印证与自由心证——我国刑事诉讼证明模式[J]. 龙宗智. 法学研究. 2004(02)
本文编号:3648679
【文章页数】:16 页
【文章目录】:
一、 导 论
(一) 研究意义和背景
(二) 样本的选取和初步分析
二、 问题与现状:基于裁判文书的初步考察
(一) 辩护情况
1. 辩护率较高。
2. 辩护形态以“量刑辩护”为主,“无罪辩护”“程序性辩护”较少。
3. 律师介入刑事诉讼的时间不明确。
4. 补充调查、补充侦查期间是否存在律师辩护问题。
(二) 留置情况
1. 留置期限。
2. 留置地点。
3. 留置措施与刑事强制措施的衔接。
4. 退回补充调查、补充侦查是否“退回留置”。
(三)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适用
1.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率低。
2. 审理程序以普通程序为主,速裁程序极少适用。
(四) 非法证据排除问题
1. 证据合法性调查程序启动难。
2. 非法证据排除更难。
3. 录音录像资料“留存备查”的规定给取证合法性证明带来困扰。
(五) 证据与证明问题
1. 证据种类以言词证据为主。
2. “印证”色彩浓重。
三、 对策与建议:未来尚需明确和改革的问题
(一) 明确律师介入案件时间为案件移送至检察机关之日起
(二) 留置措施的改进
(三) 完善调查阶段认罪认罚从宽的适用条件
(四) 落实录音录像资料“留存备查”制度
(五) 对“印证模式”的矫正
四、 余 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监察法与刑事诉讼法衔接中录音录像制度[J]. 卞建林,陶加培.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19(03)
[2]《监察法》中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适用[J]. 熊小刚. 人民法治. 2019(10)
[3]论监察委留置权:权力属性、运行原则及程序衔接[J]. 洪浩,朱良.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2019(02)
[4]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职务犯罪案件中的适用困境及其化解[J]. 詹建红.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2)
[5]公职人员职务犯罪追诉程序的重大变革、创新与完善——以《监察法》和《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为背景[J]. 顾永忠. 法治研究. 2019(01)
[6]论监察委员会的调查权[J]. 陈瑞华.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8(04)
[7]监察委员会留置措施研究[J]. 秦前红,石泽华. 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 2017(04)
[8]论证据相互印证规则[J]. 陈瑞华. 法商研究. 2012(01)
[9]被告人与律师之间的辩护冲突及其解决机制[J]. 韩旭. 法学研究. 2010(06)
[10]印证与自由心证——我国刑事诉讼证明模式[J]. 龙宗智. 法学研究. 2004(02)
本文编号:36486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3648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