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程序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程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程序蕴含着丰富的程序价值理念:公正与效率、自由与权利等。其核心价值要素是正当法律程序原则。以程序的视角审视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程序,完善的答辩程序有助于提高论文质量,保障大学学术品质;有助于提升评判结果的可接受度;有助于在充分辩论中推进问题的深化。我国目前的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程序的规定存在于各个高校的“校规”之中,通过对高校现行“校规”的文本进行分析考察,可以发现我国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程序中存在诸多问题:答辩委员会组成方式不合理,回避制度存在一定问题,答辩过程中答辩者和答辩提问程序中有效参与不足,答辩委员会评议基准未得到细化,表决机制不科学,答辩案卷制度不完备,答辩者救济程序不健全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将正当法律程序理念贯彻整个答辩的过程中,就要对论文答辩程序的各个环节进行程序完善,在程序规范的前提下实现答辩过程的公平、公正,保障学术品质。具体而言,细化答辩委员会的组成规则,对答辩委员会组成的数量、职称和专业要求进行规范,并建立健全答辩委员专家库制度和建立健全回避制度。加强答辩委员会提问和答辩的程序完善,对答辩提问程序中有效性参与进行保障,规范答辩环节中提问和发言顺序。答辩委员会评议与表决机制的完善,从制定评议裁量的基准的控制规则、表决过程中的票决机制两方面进行完善。完善答辩案卷制度,要从答辩记录人的选任、答辩记录的规范化、案卷的归档三个方面完善答辩案卷制度。完善答辩结果不服的救济机制,可从校内申诉和行政诉讼两方面进行救济。
【关键词】:正当法律程序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学术评议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2.1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1章 绪论8-12
- 1.1 问题的提出8-9
- 1.2 研究现状综述9-11
- 1.3 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11-12
- 第2章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程序的价值与功能12-18
- 2.1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程序的价值之维12-15
- 2.1.1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程序中的公正与效率12-13
- 2.1.2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程序中的自由与权利13-15
- 2.2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程序的功能之维15-18
- 2.2.1 在答辩中保证学术的品质15-16
- 2.2.2 在辩论中提升评判结果的可接受度16-17
- 2.2.3 在问答中推进问题的深度17-18
- 第3章 我国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程序规则制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8-32
- 3.1 我国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程序规则的现状18-26
- 3.1.1 答辩委员会的组成18-21
- 3.1.2 答辩程序中的提问与回答21-23
- 3.1.3 答辩秘书的选任23-24
- 3.1.4 答辩委员会的的评议与表决机制24-25
- 3.1.5 答辩人的救济机制25-26
- 3.2 我国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程序规则存在的问题26-32
- 3.2.1 答辩委员会组成不合理26-27
- 3.2.2 回避制度不完善27-28
- 3.2.3 答辩提问程序中有效性参与不足28
- 3.2.4 答辩委员会评议与表决机制不科学28-30
- 3.2.5 案卷制度不完备30
- 3.2.6 答辩人救济程序不健全30-32
- 第4章 完善我国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程序的建议32-45
- 4.1 答辩委员会组成规则的完善32-35
- 4.1.1 答辩委员会成员的数量要求32-33
- 4.1.2 答辩委员会组成的结构要求33
- 4.1.3 建立健全答辩委员专家库制度33-34
- 4.1.4 建立健全回避制度34-35
- 4.2 提问和答辩程序的完善35-37
- 4.2.1 提问程序中有效性参与的保障35-36
- 4.2.2 答辩程序中发言顺序规则36-37
- 4.3 评议与表决机制的完善37-40
- 4.3.1 评议裁量的基准规则37-39
- 4.3.2 表决过程中的票决规则39-40
- 4.4 案卷制作与归档40-42
- 4.4.1 答辩秘书的选任41
- 4.4.2 答辩笔录的规范化41-42
- 4.4.3 案卷的归档42
- 4.5 不服与救济机制42-45
- 4.5.1 完善校内申诉制度43
- 4.5.2 完善行政诉讼制度43-45
- 结语45-46
- 参考文献46-48
- 致谢48-5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公开发表的论文5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北京市东城区法院在涉少刑事审判中首推量刑答辩程序[J];法庭内外;2009年06期
2 郑楠;李贞;;小议量刑答辩程序的构建[J];学理论;2009年18期
3 余秀华;;关于死刑二审量刑答辩程序的几点思考[J];公民与法(法学版);2009年11期
4 余秀华;;关于死刑二审量刑答辩程序的几点思考[J];中国检察官;2010年01期
5 香香;;河南高院量刑答辩杀人案[J];民主与法制;2009年15期
6 郑楠;;建立量刑程序的必要设计[J];大众商务;2009年12期
7 王健;胡雅君;;北京法院上演“量刑博弈”[J];浙江人大;2009年07期
8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喻建立;量刑答辩刑罚裁量的程序性保障[N];检察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罗菱;走出后台 量刑“实战”庭审[N];北京日报;2009年
3 记者 徐日丹;赴辽津京抽查督导[N];检察日报;2009年
4 敬一山;谁为季建业“私人订制”博士帽[N];法制周报;2014年
5 本报记者 蒋皓 黄洁;司法保护未成年人有了资金双向保障[N];法制日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罗美平;我国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程序研究[D];湘潭大学;2015年
2 陈川;论我国刑事答辩程序的构建[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程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91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379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