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生态保护红线法律制度研究
本文关键词:湿地生态保护红线法律制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湿地和海洋森林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在调节气候、蓄洪防旱、降解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态效益。除此之外,湿地还为人类提供多种自然资源,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因此湿地是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在经济发展中,人们为了片面追求经济的高速增长,只注重湿地的经济效益,却忽视了湿地的生态效益。曾一度对湿地过度开发和利用,导致湿地面积减少、生态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锐减,因此保护好湿地显得刻不容缓。湿地生态保护红线在保护湿地、提升湿地生态功能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需要通过法律对湿地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管控、越线责任及相关制度保障等进行明确,确保湿地生态保护红线法律制度的顺利实施和运行。本文除了引言和结语,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湿地生态保护红线制度的概述;第二部分是湿地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在国内的实施现状及问题;第三部分是湿地生态保护红线制度的运行保障。第一部分是本文的基础,首先谈论了生态红线的缘起、概念以及湿地的含义,并对湿地生态保护红线和湿地生态保护红线制度进行了定义。其次,分析了湿地生态保护红线与其他红线制度不同之处;区分了湿地生态功能红线与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的差异;讨论了环境质量红线和资源利用上线与排污许可制度、总量控制制度的差别。最后,分析了湿地生态保护红线在维护生态安全方面的理论价值。第二部分,首先探讨了我国湿地面临的问题及成因,分析了划定湿地生态保护红线对保护湿地的重要性。其次,总结了湿地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在国内的实施现状,分析了湿地生态保护红线在实施中出现的问题,主要包括利益冲突、划定程序和越线责任不明确、缺少公众参与等。第三部分作为文章的核心,主要研究了生态保护红线的运行保障。首先提出了政府应该树立红线意识和底限思维,并且应该改变现有的经济社会发展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实现“绿色GDP”考核。其次,指出了应该通过立法明确湿地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程序,包括评估勘察、拟定划定方案,公告和意见征集、决定和公示几个方面。第三,提出湿地生态保护红线需要由林业部门统一监管,其他部门在职权范围内参与管理,保证湿地生态保护红线的系统性,除此外,还应该成立专门的监测机构,对湿地进行全方位监测。第四,提出了应该建立以行政责任为主,民事和刑事责任为辅的越线责任体系。最后,探讨了应该通过有差别的生态补偿标准和全方位的公众参与等制度,保障湿地生态保护红线的运行。
【关键词】:湿地生态保护红线 法律制度 运行保障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2.68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9
- 引言9-15
-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9-10
- (二)国内研究现状10-13
- (三)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13
- (四)研究创新13-15
- 一、湿地生态保护红线制度概述15-25
- (一)湿地生态保护红线及其制度内涵15-19
- (二)湿地生态保护红线制度与其他制度比较分析19-24
- (三)湿地生态保护红线在维护生态安全方面的理论价值24-25
- 二、湿地的保护现状及湿地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在国内的实施状况25-33
- (一)湿地保护红线制度在国内的实施状况26-27
- (二)湿地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在实行中存在的问题27-33
- 三、湿地生态保护红线制度的运行保障33-43
- (一)树立红线意识和底限思维,,完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33-34
- (二)湿地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与管理34-38
- (三)湿地生态保护红线的越线法律责任追究制度38-40
- (四)湿地生态保护红线的相关制度保障40-43
- 结语43-44
- 参考文献44-46
- 致谢#@@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加重生态保护分量[J];环境科学动态;2001年01期
2 王农,刘建设;西部开发与生态保护对策[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1年02期
3 谢莲香,安琪;西部大开发中的水土保持与生态保护[J];云南环境科学;2001年04期
4 ;李鹏指出西部开发要实现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J];油气田环境保护;2001年01期
5 ;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强调 力争在生态保护关键环节取得突破[J];领导决策信息;2001年09期
6 汤九夫;祁连山生态保护与河西可持续发展[J];人大研究;2002年04期
7 李三民,任云峰;小栗园村重视生态保护与建设的调查[J];陕西环境;2002年04期
8 赵军;曹静;朱瑜馨;;祁连山生态保护与河西走廊可持续发展研究[J];未来与发展;2002年05期
9 房玮;;建立生态保护信息新体系[J];环境;2002年03期
10 李如芳;加快实施我国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水利专家指出实施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J];可再生能源;200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万茂;李志国;;关于耕地生态保护规划的几点思考[A];土地利用与城乡发展——2000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2 蔡炯毅;;泉州市“西北洋”滞洪排涝区水环境与生态保护建设[A];福建省科协第八届学术年会水利分会论文集[C];2008年
3 张吉;李广慧;魏子章;杨金霞;于远涛;孙燕青;;新农村建设与生态保护[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2年
4 魏芬;;对广西防城港市生态保护情况的调查和思考[A];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调研成果集(2012年)[C];2013年
5 陈伯良;袁翔珠;何前斌;阳燕平;;论亚热带石灰岩地区少数民族生态保护习惯法[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6 邓仪;;生态保护实践的认识与变迁[A];三生共赢论坛·2009北京会议会议材料[C];2009年
7 凌欣;;渤海专门立法的生态保护事务思考[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中)[C];2011年
8 洛桑·灵智多杰;;开发青藏高原旅游必须注重生态保护[A];青藏高原资源·环境·生态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2007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9 成功;刘春晖;薛达元;;民族地区生态保护与传统知识相互关系刍议[A];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分4民族文化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10 梅宏;;论我国生态保护立法及其完善[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宗边;加强生态保护工作[N];中国环境报;2000年
2 记者 向建福 通讯员 龙军;拓宽生态保护思路[N];中国环境报;2001年
3 记者 方芳 于平;增强生态保护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N];中国环境报;2003年
4 高立洪;生态保护呼唤补偿机制[N];中国水利报;2005年
5 记者 钟文;我市昨启动生态保护科普教育推广项目[N];成都日报;2006年
6 记者 王玲;六项措施加大生态保护力度[N];经济日报;2006年
7 记者 马玉宏邋通讯员 韩福龙;青海海南州促进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N];经济日报;2007年
8 朱振;生态保护也应关注增长方式[N];中华工商时报;2007年
9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教授,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 王健;生态保护区需要行政管理体制创新[N];中国改革报;2007年
10 张革文;重锤大音振聋发聩 敦煌生态亟待保护[N];甘肃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冯刚;新农村建设中经济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模式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2 胡英姿;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共赢[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李彩红;水源地生态保护成本核算与外溢效益评估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4年
4 杨凡;北极生态保护法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晓;水源生态保护补偿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浙江大学;2008年
2 屈远;论中国生态保护事业中的行政问责制[D];吉林大学;2008年
3 郑羽钧;当代中国生态保护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4 赖耀才;国有资本的生态保护功能及其实现的研究[D];贵州财经大学;2014年
5 宋彦霖;基于生态保护的海岛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6 徐卫进;区域生态保护的立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4年
7 付景新;论林农在生态保护中的主体地位[D];浙江农林大学;2011年
8 李人达;海岛生态保护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9 薛华;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旅游生态保护法律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10 庞沙其楞贵;古代蒙古生态保护法律与措施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湿地生态保护红线法律制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95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379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