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商管理论文 >

转型期中国制造业结构变动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7 11:16
   制造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端化是制造业竞争力提高的关键,目前中国制造业结构无法满足激烈的国际竞争要求,同时“民工荒”的发生及劳动力成本上升周期的到来、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发展条件的深刻变化严重冲击国内制造业依赖廉价劳动力和资源的比较优势进行扩张的发展模式,迫切需要进行结构升级。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制造业结构发生较大变动,处于向更高层次提升的转型阶段,这一时期的制造业发展是当前制造业结构状态形成的基础。要推动制造业结构合理调整以适应国内外竞争要求,必须对制造业结构升级进行理论上的有力指导,尤其是通过转型期中国制造业结构变动的实践发展的研究,指引制造业结构快速提升。然而,在有关产业结构研究文献中,国外专门针对制造业结构变动进行专题论述的内容比较少,国内学者对转型期这一特定阶段中国制造业结构新变动进行的理论研究比较匮乏,无法对国内制造业结构升级产生有力的理论支撑。理论研究现状和制造业发展的现实需求,都要求对转型期中国制造业结构变动进行认真总结。本文研究正是满足这一需要。 本文首先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探讨转型期不同要素密集型制造业及其内部各行业的结构变动形态,判断结构高度的演化状况,明确不同行业规模增长的内部结构动力,解决已有研究对不同行业内部结构关系的模糊认识及对结构高度的错误判断;然后针对已有研究忽视结构变动的开放性特征并对制造业结构变动效率增长判断的分歧,构建反映要素异质性的效率测量模型,考察制造业效率的改善状况,以此评价制造业结构变动的效果;随后运用逐步回归法分析影响转型期中国制造业结构变动的重要因素,从中探寻推动结构提升的突破口;最后,结合结构变动的现实和国际分工发展对制造业结构升级的要求,指出国内现有策略的不足,提出未来结构变动应建立在动态比较优势策略上。 研究表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技术密集型行业扩张最快,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对要素的总体吸引度则下降,增值水平改善较大的行业其发展快于其它行业,制造业结构高度得到一定提高。在制造业结构变动中,要素流动导致的类型结构变动成为行业增长的主要动力,而不同要素密集型制造业内部各部门的结构不平衡性发展,是不同行业相互竞争引发的要素配置结果,尚未成为制造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推动力。 然而,从制造业增值水平和结构调整效率看,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在增值能力和效率改善上明显优于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又好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形成了结构加快优化、效率改善滞后的局面,说明转型期中国制造业结构虚高特征明显,结构升级的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制造业结构变动的这种状况,与需求结构升级、技术创新、经济开放度、制度变革、劳动力成本、人力资源素质密不可分,其中技术创新成为结构变动的首要影响因素,劳动力成本上升、人力资源素质优化有利于推动结构升级。 未来中国制造业结构升级应加快发展策略转换,由以静态比较优势为主的思路调整到动态比较优势的构筑上,加强行业结构升级所需的科技、管理、服务等人力资本的战略性要素培养,把更多的一般劳动力加速培养成具有较高知识与技能的知识型劳动力,发展高级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实现由低级劳动密集型转向高级劳动密集型即密集使用丰富人力资本的结构升级新路径。
【学位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9
【中图分类】:F224;F424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制造业结构变动
        1.2.1 产业结构中的制造业结构
        1.2.2 总量结构中的制造业结构变动
    1.3 制造业研究的时段及行业划分
        1.3.1 制造业结构中的时段
        1.3.2 研究时段内的行业划分
    1.4 研究思路与内容
        1.4.1 研究思路与逻辑结构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制造业结构变动有关研究综述
    2.1 结构理论的早期论述
    2.2 国内外对制造业结构变动的研究
        2.2.1 制造业结构变动趋势研究
        2.2.2 制造业结构变动的效率
    2.3 已有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三章 转型期中国制造业结构形态演进判析
    3.1 制造业结构变动形态分析的偏离份额模型
        3.1.1 偏离份额分析的数量模型
        3.1.2 偏离份额分析的比例模型
    3.2 转型期中国制造业结构变动的总体判断
    3.3 不同要素密集型制造业结构变动判析
        3.3.1 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结构变动形态
        3.3.2 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结构变动形态
        3.3.3 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结构变动形态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转型期中国制造业结构变动的效率
    4.1 全要素生产率与制造业结构变动
    4.2 制造业结构变动投入要素的异质性
    4.3 制造业结构变动的效率测度模型
    4.4 制造业结构变动中投入要素量计算
        4.4.1 制造业增加值
        4.4.2 劳动投入
        4.4.3 资本投入
    4.5 制造业效率增长测算与结构变动分析
        4.5.1 不同要素密集型行业投入要素的产出水平分析
        4.5.2 行业结构变动下的效率增长评价
        4.5.3 制造业结构变动的分行业效率变化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转型期中国制造业结构变动影响因素测度及分析
    5.1 影响产业结构变动因素的测度方法
        5.1.1 原有测度方法的不足
        5.1.2 结构变动影响因素测度的逐步回归法
    5.2 制造业结构变动影响因素选择
    5.3 制造业结构变动影响因素的影响度
        5.3.1 影响因素回归结果
        5.3.2 制造业结构变动影响因素的影响力解释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国制造业结构提升的策略安排
    6.1 中国制造业结构提升的方向选择
    6.2 中国制造业结构提升的策略
        6.2.1 发展中国家产业发展战略
        6.2.2 中国制造业结构提升策略的取向
        6.2.3 顺应中国制造业结构提升新策略的建议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本文主要创新点
    7.3 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引证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霄琼;中国制造业结构变动和生产率增长的相关性分析[D];南开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常琳;中国制造业二氧化碳排放分析与预测[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8874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28874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ec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