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贷论文 >

人力资本结构演进与实际汇率变动

发布时间:2018-03-01 11:02

  本文关键词: 实际汇率 人力资本结构 不对称信息 出处:《世界经济》2011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将人力资本因素引入到实际汇率的决定问题之中,通过一个基准的委托-代理模型揭示了人力资本结构与实际汇率的基本关系,分析了人力资本结构影响实际汇率的作用机制,这些机制主要包括要素禀赋效应、内生B-S效应以及在人力资本结构存在部门差异时的部门差异效应。行业间技术差异、出口导向政策、工会组织的工资议价机制等通过影响人力资本结构运动而作用于实际汇率。研究发现:人力资本结构改善会带来实际汇率的升值。其中,人力资本结构的内生B-S效应为负,要素禀赋效应为正,后者在对实际汇率的影响中占据主导作用,验证了人力资本存在使B-S效应消失的作用机制。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human capital factor is introduced into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real exchange rate, and the bas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human capital structure and the real exchange rate is revealed through a benchmark principal-agent model.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echanism of human capital structure influencing real exchange rate. These mechanisms mainly include factor endowment effect, endogenous B-S effect and sectoral difference effect when human capital structure is different. Export-oriented policies, wage bargaining mechanisms of trade unions and so on, act on the real exchange rate by influencing the human capital structure movement.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improvement of the human capital structure will bring about the appreciation of the real exchange rate. The endogenous B-S effect of human capital structure is negative, the factor endowment effect is positive, and the latter plays a leading role in the influence on the real exchange rate, which verifies the existence of human capital that causes the disappearance of B-S effect.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国际金融系;
【基金】:教育部规划课题“刘易斯拐点下的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趋势:基于人力资本结构的内生演进分析”(项目批准号:10YJC790335)的资助
【分类号】:F830.7;F240;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陈钊,陆铭,金煜;中国人力资本和教育发展的区域差异:对于面板数据的估算[J];世界经济;2004年12期

2 王泽填;姚洋;;结构转型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J];世界经济;2009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亚男;;我国教育投入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J];北方经济;2010年14期

2 陈飞翔;黎开颜;刘佳;;“Lock-in Effect” to Be Blamed for Regional Development Imbalances[J];China Economist;2008年03期

3 魏下海;王岳龙;;城市化、创新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J];财经科学;2010年03期

4 张全红;;我国劳动收入份额影响因素及变化原因——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检验[J];财经科学;2010年06期

5 张学刚;钟茂初;;外商直接投资与环境污染——基于联立方程的实证研究[J];财经科学;2010年10期

6 魏下海;张建武;余玲铮;;人力资本不平等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关系[J];财经科学;2011年01期

7 魏下海;李树培;;区域经济差异、生产率的分解及收敛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9年05期

8 严成j;龚六堂;;政府公共支出理论框架评述[J];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01期

9 郭玉清;刘红;郭庆旺;;中国财政科教支出动态经济效应分析[J];财经研究;2006年05期

10 魏下海;;人力资本、空间溢出与省际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基于三种空间权重测度的实证检验[J];财经研究;2010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曲兆鹏;姜晓华;;二元性劳动力市场政策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证据(讨论稿)[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王林辉;宋冬林;董直庆;;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个文献综述[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纪念新中国建国60周年(2009)[C];2009年

3 张学刚;;“经济发展-政府规制-公众参与”的环境影响分析框架及实证[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二)[C];2010年

4 杨文举;;中国1990年以来的地区经济差距演变——基于适宜技术理论的经验阐释[A];“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孙旭;;嵌套技术扩散模型估计与落后地区的技术追赶[A];2011年产业组织前沿问题国际研讨会会议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永华;国际分割生产与中国制造业出口发展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魏下海;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人力资本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燕安;我国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趋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周明海;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测度与机理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5 计志英;中国转型期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D];复旦大学;2005年

6 朱晓明;人力资本差异性与区域经济增长[D];浙江大学;2006年

7 许治;政府公共R&D与内生经济增长[D];西北大学;2006年

8 潘力;人力资本投资与中国高等教育投融资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9 李静;中国省区经济增长进程中的生产率角色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10 逯进;西部地区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益鸣;企业家创业和创新精神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2 李俊丽;外商直接投资对环境质量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3 沈亚芳;人力资本对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4 金碧;中国外商直接投资就业效应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5 周之又;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差异及其收敛性[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6 杨悦;人力资本流动对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分布的影响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何琼峰;中国人力资本区域迁移、空间配置与经济增长[D];湖南大学;2007年

8 金淑兰;内蒙古地区人力资本积累对居民收入增长的影响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7年

9 郭惠武;技术创新与内生经济变迁[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张卫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粮食主产区经济发展路径选择[D];河南农业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军,吴桂英,张吉鹏;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J];经济研究;2004年10期

2 胡援成,曾超;中国汇率制度的现实选择及调控[J];金融研究;2004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雅恒;;改善人力资本的供给结构[J];科技经济市场;2006年09期

2 邱冬阳;汤华然;李雪;;中国人力资本存量结构的估算:基于教育基尼系数法[J];科学发展;2010年01期

3 姚立根;马丽娜;;人力资本与资本结构优化研究[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5年05期

4 王良健;何琼峰;;中国人力资本区域配置及其优化[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5 叶刚;吴伟;;浅析人力资本对我国外贸竞争力的影响[J];经济师;2008年11期

6 陈家宁;薛冰;;人力资本及其结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6年04期

7 安慧玉;;黑龙江省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8 王志芹;;浅议我国电视产业人力资本构建[J];现代电视技术;2008年02期

9 安慧玉;;黑龙江省各地区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的面板数据估算[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郝玉凤;;资源型城市转型中人力资本作用[J];商业经济;2008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汤华然;邱冬阳;张云龙;;区域间人力资本结构调整对策研究[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二)[C];2010年

2 丁剑平;;实际汇率研究的过去、现在与未来[A];上海市经济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李维伟;魏杰;夏军剑;;不对称信息下逆向供应链的协调研究[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C卷[C];2011年

4 姜鹏;韩松;;不对称信息条件下资本市场监管的两种模式[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段琳;;论现代企业融资结构的财务激励功能[A];中国会计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6 颜克权;孔国元;;不对称信息下的大型企业人力资源成本控制方法研究[A];2004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王相宁;韩旭;;基于实际利率差模型的人民币实际汇率研究[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邹薇;李淑峗;;人力资本结构与长期经济增长:一个新的分析思路[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9 范从来;曹丽;;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计算:1994-2001[A];与时俱进 开拓进取(下)[C];2002年

10 王文行;;不对称信息条件下的绩效评估问题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徐建华;人民币汇率逼近7.79新高[N];中国证券报;2007年

2 刘勘;以实际汇率判断A股走势[N];财经时报;2006年

3 CUBN记者 倪珊珊;人民币实际汇率下跌[N];中国联合商报;2007年

4 左小蕾;经济学理论推导的人民币加速升值论不成立[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5 第一创业证券 陈若劲;汇率加速爬行是货币政策主线[N];中国证券报;2006年

6 卢锋;万亿外储背后的机遇与挑战(上)[N];证券时报;2006年

7 曹阳邋龚溪渔;提高人民币汇率短期波动性是关键[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8 江涌;美欧高压下中国的应对之策[N];中国经营报;2005年

9 刘黄;汇率升值必须提防紧缩效应[N];中华工商时报;2005年

10 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 袁岳;寻找不对称信息空间赚钱[N];中华工商时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梦全;城市化、人口结构变化对实际汇率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2 陶小龙;中国经济增长的人力资本结构问题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3 王成;模糊不对称信息决策模型与分析[D];天津大学;2010年

4 马亚男;人民币实际汇率的长短期结构、影响因素和变动趋势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5 唐国锋;不对称信息下应用服务外包合同与应用服务供应链风险分担合同[D];重庆大学;2011年

6 蔡珞珈;实际汇率与BS汇率的适用性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7 王凯;人民币实际汇率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8 范兆斌;跨国移民、人力资本结构和经济增长[D];暨南大学;2011年

9 虞慧晖;经济体制、信息结构与企业破产[D];浙江大学;2004年

10 郭旺;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勇;防范金融危机:一个资本流入角度的分析[D];湖南大学;2005年

2 邹巍;经济增长与人民币实际汇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丁小江;人民币汇率均衡、失调以及调整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4 郭玉江;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决定及其趋势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5 严雷;中国出口竞争力的实证研究[D];安徽大学;2005年

6 冯凯;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发展及对人民币汇率适用性的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7 李祥来;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对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分析[D];厦门大学;2009年

8 吴凌;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在中国的检验[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8年

9 魏巍;论我国实际汇率对贸易收支的影响[D];天津财经大学;2008年

10 胡尧;我国外汇储备的因素分析与规模合理化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516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15516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2a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