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集料裹浆厚度的水泥基透水砖配合比设计
本文选题:透水砖 切入点:集料 出处:《建筑材料学报》2015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基于透水砖的结构特征与设计要求,确定了以集料裹浆厚度为主要设计参数,通过改变集料裹浆厚度来满足强度要求的配合比设计思路,提出了一种水泥基透水砖配合比设计方法.该方法首先根据集料紧密堆积密度确定单位体积透水砖中集料的用量,然后根据集料的表观密度和粒径计算集料的比表面积,设定集料裹浆厚度与水灰比(质量比),再计算出水泥浆体体积与水泥用量,最后用减水剂来调整透水砖拌和物的工作状态.试验表明,该透水砖配合比设计方法切实可行.
[Abstract]:Based on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design requirements of permeable brick, the design idea of mix ratio is determined, which is based on the thickness of slurry wrapped in aggregate as the main design parameter and changing the thickness of slurry wrapped in aggregate to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strength. In this paper, a design method of mixture ratio of cement based permeable brick is put forward. Firstly, the amount of aggregate in unit volume permeable brick is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compact packing density of aggregate, and then 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aggregate is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the apparent density and particle size of aggregate. The thickness of aggregate slurry and the ratio of water to cement (mass ratio) are set, then the volume of cement paste and the amount of cement are calculated. Finally, the working state of water permeable brick mixture is adjusted by water reducing agent. The experiment shows that the design method of mixture ratio of permeable brick is feasible.
【作者单位】: 韶关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基金】:韶关市重点科技计划项目(韶财教2009-78号)
【分类号】:TU52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王瑞燕;吴国雄;郭鹏;;路面透水水泥混凝土性能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2 蒋玮;沙爱民;裴建中;王振军;;透水沥青混合料的热物特性与热阻功能[J];功能材料;2012年03期
3 蒋正武,孙振平,王培铭;若干因素对多孔透水混凝土性能的影响[J];建筑材料学报;2005年05期
4 孙家瑛;黄科;蒋华钦;;透水水泥混凝土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研究[J];建筑材料学报;2007年05期
5 陈瑜;王迪;;路面用多孔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J];建筑材料学报;2009年04期
6 侯立柱;冯绍元;韩志文;张书函;丁跃元;;透水砖铺装地面垫层结构对城市雨水入渗过程的影响[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祥;何培玲;李磊;;道路透水路面及其铺面材料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2期
2 王丽;;环保型透水地面砖的应用[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3 冯敏;郭鹏;王瑞燕;;钢渣透水混凝土影响因素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4 蒋正武;孙振平;王培铭;;电化学沉积法修复钢筋混凝土裂缝的愈合效果[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S2期
5 陈祥森;;新型透水性多孔混凝土路面的性能及其应用[J];福建建设科技;2007年01期
6 高庆强;;“建科”透水砖的研制与工程应用研究[J];福建建设科技;2008年03期
7 程火焰;李伟;;关于透水性混凝土试块振捣时间的探讨[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8 詹镇峰;李从波;;植生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述评[J];广东水利水电;2007年03期
9 王宝松;叶奋;朱天同;;基于正交设计法的透水混凝土人行道面在世博园区的应用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08年S1期
10 胥吉;李平基;王慧斌;;聚合物改性透水混凝土工作性研究[J];公路交通技术;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蒋正武;孙振平;王培铭;;电化学沉积法修复钢筋混凝土裂缝的愈合效果[A];第五届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李海燕;李小雪;黄延;;城市雨水渗透利用技术研究进展[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8年
3 徐仁崇;桂苗苗;黄洪财;刘君秀;;透水混凝土抗压强度及透水系数试验方法研究[A];特种混凝土与沥青混凝土新技术及工程应用[C];2012年
4 张燕刚;石云兴;屈铁军;李艳稳;刘伟;;火山渣透水混凝土与普通透水混凝土强度影响因素探讨[A];2013年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3年
5 鲍胜;王火明;李汝凯;;多孔隙聚氨酯碎石应力——应变全曲线试验[A];2015年3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刘卫东;改性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工程性能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2 孟宏睿;生态轻质水泥基墙体材料性能及密肋复合墙体弹塑性分析模型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3 李九苏;基于活性粉末增强的混凝土再生利用技术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4 曹明莉;混凝土架构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5 徐方;一次摊铺成型的聚合物改性水泥混凝土路面功能层材料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6 钱嫦萍;中国南方城市河流污染治理共性技术集成与工程绩效评估[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燕刚;火山渣透水混凝土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1年
2 吴磊;生态植草混凝土工程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3 于洋;基于光影分析的地面停车场绿化模式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4 于涵;干旱与半干旱区节水型绿地建设设计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5 黄剑鹏;适于南方城市河道的护砌植生混凝土研制及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曹辉;大学校园节水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7 吴春雷;橡胶集料透水混凝土基本性能的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8 李伟;透水性混凝土力学性能及其在护坡板上的应用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1年
9 王安成;粗骨料架构特性与架构混凝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10 曾伟;透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倪彤元;杨杨;孔德玉;马成畅;方诚;;杭州气候条件下城市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温度[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9年01期
2 张鹏飞,姚成;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沿线交通噪声对环境的污染分析[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9年03期
3 吴国雄;王瑞燕;郑建明;;大孔隙透水砼结构特点及其力学性能研究[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4 吴国雄;王晨;王瑞燕;;透水砼结构特点及其透水性能研究[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5 陆爱萍,郭玉顺,丁华京,郭自力;矿渣多孔混凝土性能及其改性研究[J];房材与应用;1997年01期
6 徐飞,肖党旗;无砂多孔混凝土配合比的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05年04期
7 倪富健;徐皓;刘清泉;陈荣生;;排水性沥青表面层半刚性基层路面温度场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6年10期
8 杨文娟;顾海荣;单永体;;路面温度对城市热岛的影响[J];公路交通科技;2008年03期
9 王振军;王宇;蒋玮;肖晶晶;;多孔集料沥青基复合材料的隔热功能[J];功能材料;2011年05期
10 杨静,蒋国梁;透水性混凝土路面材料强度的研究[J];混凝土;2000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立华;;新型生态环保陶瓷透水砖及其应用[J];中小企业科技;2007年10期
2 社旗;环保陶瓷透水砖[J];企业导报;2003年01期
3 ;陶瓷透水砖[J];技术与市场;2003年03期
4 吴建锋;陈金桂;徐晓虹;刘孟;方斌正;李红丽;;利用废陶瓷制备陶瓷透水砖的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19期
5 马云龙;透水砖透水性和强度的影响因素[J];佛山陶瓷;2005年05期
6 周松青;林伟;肖汉宁;王伟;罗伟聪;;利用破损陶瓷和陶瓷废料制造陶瓷透水砖[J];佛山陶瓷;2007年08期
7 ;环保型陶瓷透水砖研制成功[J];江苏陶瓷;2001年04期
8 戴武斌;曾令可;简润桐;吴细贵;税安泽;刘平安;王慧;程小苏;;工艺条件对环保型透水砖基本性能的影响分析[J];中国陶瓷工业;2007年06期
9 欣月;环保型陶瓷透水砖研制成功[J];建材工业信息;2002年04期
10 何天驰;胡志华;肖正;唐玲莉;;循环流化床固硫灰制备透水砖的研究[J];粉煤灰综合利用;2014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本报记者 郭薇;新型透水砖解城市之渴[N];中国环境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韩生华;仁创生泰砂基透水砖三问[N];中国建材报;2006年
3 ;国产新型环保陶瓷透水砖面世[N];今日信息报;2003年
4 杜夏芳;透水砖生产过程中应注意事项[N];广东建设报;2005年
5 ;日本偏爱的建卫陶瓷[N];中华建筑报;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如林;伟晶石陶瓷透水砖的研制与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2 彭孟U_;应用疏浚泥制备透水砖及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3 贾兴新;纳米二氧化钛镶嵌透水砖的研究[D];大连工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5607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56076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