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传统:现代法国组织社会学研究
本文关键词:超越传统:现代法国组织社会学研究
【摘要】: 围绕“社会行动及其展现的秩序是如何可能的”这样一个社会学研究的中心命题,当代社会学理论整体上通过对传统二元视角下的社会理论从它们所建基的方法论基础角度进行解构与重构,已经转向统合并寻求新的视角和工具,创建出新的社会研究范式,对此基本问题给出一种新的回答。 作为整体努力中的一个典型体现,法国学派的组织研究,以法国巴黎政治研究院组织社会学研究中心的米歇尔·克罗齐耶和埃哈尔·费埃德伯格教授为代表,从对普遍存在于社会领域各个层面的科层组织形式及其原则的反思,发展了一套独特的理论体系,不仅有效的克服了实体论的组织研究在分析组织运作不同运作机理的整合困境,拓展了组织分析的效力,而且由此扩展出来的用以分析集体行动的动力、规则和实际展现的秩序的诸种判断,为分析复杂社会形态下,社会行动的逻辑以及以此为基础的社会干预政策的制订,给出了不同于传统社会学理论解释路径的答案。 为充分展示并推广该种社会理论独特的理论品质,结合国内现有的研究情况,本文总体上力图将该学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置入于组织研究和社会学研究的整体图景中,通过梳理传统研究的基本脉络,确定这些研究在基本问题方面的基础判断和它们所建基的方法论基础,指出这些研究在组织行为和集体行动解释方面的功用及其解释的缺陷,进而将法国学派组织理论的方法论前提和基础判断嵌入于该两种研究领域的逻辑架构之中。这种向度的研究的目的不仅在于通过勾画法国学派组织理论在相关研究领域与传统研究的逻辑关联,以此系统展示相比较于传统研究而言,该学派的研究特性和风格,而且,也试图为该学派对于社会行动的逻辑的开创性分析奠定一个更为厚实的理论基础。 根据设计意图,本文关注于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以组织研究的基础假设和基本命题为主线,在梳理不同理论流派对于这些问题的判断的背景中,通过揭示并批判这些理论所建基的方法论基础,将法国学派组织理论关于组织研究经典命题的观点融入到组织研究的整体图谱中,以此展现在组织研究领域,该学派在研究方法和研究策略方面的独特意蕴。第二,以社会学研究的中心命题—“社会行动是如何可能的”为基本线索,在梳理传统社会学研究对此问题的不同向度判断的背景中,通过整理这些研究所建基的方法论基础,结合当代诸种新的具有整合意义的社会理论,将法国学派组织理论关于社会行动的逻辑的基本判断整合入社会学研究的整体图式中,以此展现在社会学研究领域,该学派是如何统合与超越传统研究的学理价值和局限,并对社会研究的中心命题是如何给出富有创意和实践意蕴的回答的。第三,以行动者系统为主要框架,通过梳理社会学、经济学有关行动者理论,将这些流派关于社会行动的基本观点,整合入行动者理性、行动策略、形式规则、实际行动秩序、社会干预等法国学派组织理论关于社会行动的基本判断之中,不仅以此拓展和丰富该学派对于社会问题的分析工具和研究视角,也以此进一步整理该学派的逻辑脉络,加强对于集体行动的解释效力。第四,以田野调查获得的经验材料为分析对象,运用法国学派组织理论的基础原理和方法,通过描述和解释在特定社会安排下,围绕农民工融入城市问题所衍生的多个游戏格局和相关行动者的的互动策略,验证初始结构所预设的政策取向的实际效力,并由此揭示在新的结构安排下,行动的策略以及由此形成社会行动秩序以何种方式体现出来。此种向度的分析,为降低或消解在此问题研究中的诸种“结构性屏蔽”提供一种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超越 现代法国 组织社会学 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C936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4
- 第一篇 导论14-29
- 第一章 组织研究的传统路径及其转向14-29
- 1.1 组织现象14-17
- 1.2 组织现象的解读方式17-24
- 1.2.1 传统组织理论17-21
- 1.2.2 法国学派组织理论的基本观点21-24
- 1.3 本文的意图24-29
- 1.3.1 法国学派组织理论的基本特征及其现实意义24-27
- 1.3.2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策略27-29
- 第二篇 权力关系:超越"效率的逻辑"和"情感的逻辑"29-68
- 第二章 传统组织概念的解构29-41
- 2.1 传统组织研究的主要脉络29-32
- 2.1.1 理性系统的组织理论29-30
- 2.1.2 自然系统的组织理论30-31
- 2.1.3 开放系统的组织理论31-32
- 2.2 传统组织理论的方法论基础及其批判32-36
- 2.2.1 建构主义——实体组织观的方法论基础32-33
- 2.2.2 建构主义的批判及其回应33-36
- 2.3 行动者系统组织理论关于组织的基本判断36-41
- 2.3.1 形式结构的过程性36-38
- 2.3.2 秩序的或然性38-39
- 2.3.3 组织边界的开放性39-41
- 第三章 组织的起源41-54
- 3.1 关于组织起源的传统研究41-45
- 3.1.1 组织起源的一般观点41-42
- 3.1.2 理性系统组织理论关于组织起源的观点42-44
- 3.1.3 自然系统组织理论关于组织起源的观点44-45
- 3.2 传统组织起源解释的方法论基础及其批判45-48
- 3.2.1 传统解释的局限及其方法论基础45-46
- 3.2.2 行动中的结构和意向—研究视角的转变46-48
- 3.3 行动者系统组织理论关于组织起源的观点48-54
- 3.3.1 权力——协作关系的基本属性48-51
- 3.3.2 冲突与协作——权力较量的基本形式51-52
- 3.3.3 形式结构的实质52-54
- 第四章 组织的运作54-68
- 4.1 传统组织理论关于组织运作基本判断54-58
- 4.1.1 权威、需求54-56
- 4.1.2 环境56-58
- 4.2 传统组织理论关于组织运作理论的方法论基础及其批判58-64
- 4.2.1 传统研究的方法及其批判58-61
- 4.2.2 行动者系统组织理论关于组织运作动力的基础视角61-64
- 4.3 行动者系统组织理论关于组织运作的基本观点64-68
- 4.3.1 不确定性——组织运作动力及样式的基本来源64-66
- 4.3.2 规则的实际运作逻辑66-68
- 第三篇 行动者及其系统:社会行动的实际逻辑68-127
- 第五章 行动者系统组织理论的社会学意蕴68-82
- 5.1 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基本脉络68-72
- 5.1.1 方法论的整体主义68-70
- 5.1.2 方法论的个体主义70-72
- 5.2 二元社会学方法论的解构与重构72-77
- 5.2.1 行动者系统组织理论的方法论特性72-75
- 5.2.2 行动者系统组织理论的认识论基础:组织研究的生活世界转向75-77
- 5.3 行动者系统组织理论的方法论基础77-82
- 第六章 作为实体的结构:社会行动稳定性的来源82-95
- 6.1 功能:结构存在的必要条件82-85
- 6.1.1 功能的普遍性——结构存在的意义83-84
- 6.1.2 环境——结构功能的决定因素84-85
- 6.2 进化:结构变迁的路径85-89
- 6.2.1 竞争——结构演进的动力之一85-87
- 6.2.2 自然选择——结构演进的动力之二87-88
- 6.2.3 交换——结构演进的动力之三88-89
- 6.3 实体性:结构存在的基本形式89-95
- 6.3.1 关系组合:结构的样式之一89-91
- 6.3.2 资源的占有与支配:结构样式的另一种解释91-92
- 6.3.3 互动及其形式——结构的样式之三92-95
- 第七章 情感、心智和需求:行动偶发性的来源95-110
- 7.1 行动的非逻辑性——帕累托的观点95-98
- 7.2 作为行动与结构动力的心智和意识:互动论的传统98-103
- 7.3 行动的关联方式及其展现:交换理论的传统103-110
- 第八章 社会行动的逻辑110-127
- 8.1 有限理性:社会行动的基本特性110-115
- 8.1.1 介于结构与心智之间的社会事实110-112
- 8.1.2 行动者及其理性112-115
- 8.2 游戏:行动关联的基本形式115-121
- 8.2.1 统合结构与心智的游戏的构造115-119
- 8.2.2 权力较量——游戏的基本形式119-121
- 8.3 系统:行动的条件及结果121-127
- 8.3.1 行动系统的特性121-123
- 8.3.2 行动系统的形态及其考察的方法123-127
- 第四篇 案例127-146
- 第九章 社区运作的实际秩序:失衡与重构127-146
- 9.1 社区治理的初始结构127-133
- 9.1.1 作为基础语境的现代化127-128
- 9.1.2 乡村治理模式128-131
- 9.1.3 城市治理模式131-133
- 9.2 社区秩序的失衡133-138
- 9.2.1 社区的基本安排133-136
- 9.2.2 社区秩序的低水平均衡136-138
- 9.3 社区运作秩序的重构138-146
- 9.3.1 初始结构的调整及秩序的改变138-143
- 9.3.2 需要持续讨论的问题143-146
- 参考文献146-151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论文151-152
- 致谢152-1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霞;;追求超越[J];科技与企业;2003年10期
2 罗芳萍;;从产品五个层次到品牌五个层次看广告定位[J];东南传播;2011年07期
3 陈岩;;细节服务样样落到实处 智新超越凭实力赢得各界认可[J];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2011年09期
4 ;致力于中国新超越[J];中国测绘;2010年06期
5 ;社交元素推动Yelp超越CitySearch和雅虎[J];硅谷;2011年12期
6 李雯雯;赵华朋;;马克思异化理论对以往异化思想的超越[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1年08期
7 曹琳;;中国增长理念的传承与超越[J];学理论;2011年16期
8 牛文文;;那些你无法用速度超越的[J];创业家;2011年08期
9 陈岩;;智新超越首创培训新风 个案点滴见证孩子成长变化[J];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2011年08期
10 郝心然;;致北京智新超越教育机构的一封感谢信[J];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邓玮;;公共领域的虚拟转型及其困境[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缪鸿;;生成——在超越中演绎精彩[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数学优秀论文集[C];2005年
3 陆炳新;蒋永华;;论“博客”对传统出版的超越[A];学报编辑论丛(第十五集)[C];2007年
4 朱永;黄永鹏;;超越自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区域自治发展趋向研究[A];湖南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董柏林;党宁;;恪守与超越:明清士绅教化的双重取向[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6 聂国艳;;民族文化的断裂与寻找——从叶维廉《寻找中国》组诗谈现代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A];叶维廉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姜方炳;;传承与超越:现代乡村人民调解制度的建构[A];秩序与进步:社会建设、社会政策与和谐社会研究——浙江省社会学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暨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诸月芳;;实践 反思 超越——对当前德育现状的思考与探索[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9 凤懋润;;架桥铺路,造福民生——中国公路桥梁技术自主创新之路[A];湖北省公路学会成立三十周年暨二○○八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如新 葛宝英/文;双轮人的超越[N];中国企业报;2000年
2 海荣;超越极限[N];江苏经济报;2001年
3 笨狸;超越老微软[N];大众科技报;2000年
4 郭春雨;不断实现新的超越[N];人民法院报;2001年
5 俞宣孟 李t ;超越之思[N];社会科学报;2002年
6 海边;超越电脑“三包”[N];计算机世界;2002年
7 微言;发展外贸须超越“绿色壁垒”[N];中国工商报;2000年
8 雁鸣;Linux正在超越临界点[N];计算机世界;2002年
9 本报记者 周蕾;渠道超越战[N];网络世界;2001年
10 诚夫/编译;芯片与网络经济 文化的超越[N];中国信息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银岳;超越传统:现代法国组织社会学研究[D];上海大学;2008年
2 李剑;生存的实现[D];复旦大学;2005年
3 刘丽;马克思宗教批判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4 杜文倩;文化汇流中的抉择与超越[D];山东大学;2006年
5 冯晓艳;跨越时空的文学唱和[D];山东大学;2007年
6 徐成立;科技时代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困境与超越[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7 李慧娟;超越启蒙[D];吉林大学;2006年
8 常春兰;科学哲学中的相对主义及其超越[D];复旦大学;2006年
9 杨跃华;知识女性的愿景[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10 邱静娟;继承与超越[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学s,
本文编号:10242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lzh/1024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