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治理导向观的企业集团预算研究
葛雪 北京中电普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试图从公司治理的高度对企业集团预算管理进行研究,首先概述了治理导向观企业集团预算管理的研究情况,分析了企业集团预算管理中治理导向与战略导向、全面管理导向的区别,然后提出治理导向观下企业集团预算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治理导向 企业集团 预算实施
企业集团是以产业链或资金链为依托,以股权(资本)为纽带,通过投资及生产经营协作等方式,把多个企事业单位联结在一起,形成的具有多层次结构的、以母子公司为主体的多法人经济联合体,是现代企业发展的一种重要组织模式。企业集团预算管理有战略导向、全面管理导向和治理导向等不同流派,随着保护投资者利益运动的兴起,企业集团预算管理治理导向观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治理导向观企业集团预算管理概述
(一)治理导向观研究情况
国外关于治理导向观企业集团预算管理问题的研究可以归纳为三类,一是什么背景决定了必须强化集团层面的统一性预算,即“为什么”;二是与治理相结合的预算机制的现行态势、行为描述、影响因素、社会后果,即“是什么”;三是关于治理导向观企业集团预算管理的对策研究,即“怎么办”。对这三个问题的研究表明,对基于产业链控制的公司而言,治理导向预算管理表现最好;而对非产业链控制的公司,其实施治理导向预算管理效果最弱。对国外上市公司的统计数据分析则与企业发展阶段有关:随着企业成长阶段的推进,实施治理导向预算管理的公司运行质量持续上升,但在衰退或转型阶段急剧下滑;在所有成长阶段,同样基于治理导向预算管理的上市公司表现好于其他类型公司。但是对我国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调查则均没有显著性差异。
(二)与战略导向、全面管理导向的区别
治理导向预算管理是以企业治理层(投资者)利益为导向,通过预算管理制度的实施,对企业集团各经营活动进行协调、控制与考核等一系列活动,从而将业务流、信息流、人力资源流与资金流整合于一体的价值目标管理过程。
二、治理导向观下实施企业集团预算管理的建议
国内外实证研究表明,,基于治理导向观的企业集团预算管理对不同控制力企业作用不同,同时受资本市场影响。治理导向观要求企业集团在预算目标确定的基础上,将一切经营活动所消耗的财务资源全部纳入预算体系,总部具有对下属经营单位的预算控制权,下属经营单位没有投资决策权,仅仅是预算执行主体,遵守总部统一的作业程序与财务运作规则。因此,不难看出,基于治理导向观的企业集团预算管理既强调预算管理的价值目标导向,又强调预算的全程规划与全程控制、以及预算与价值创造的统一性。
(一)完善预算组织体系。要强化预算管理的治理导向,将风险可控前提下的企业集团股权价值最大化作为衡量资源配置效果的标准,从企业集团股权价值的角度,考核项目投资回报水平,完善预算组织机制、编制方法、编制基础、执行、监督与考核等预算管理关键环节,严格控制成本费用定额与责任管理,杜绝低效、无效甚至亏损的投资项目,加快资产周转,清理低效资产,并将预算执行主体的股权价值创造水平作为考核评价的主要内容。
(二)完善预算编制体系。建立基于治理导向观的企业集团预算编制和报告制度。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透明度,科学设计预算编制科目和口径,有效引导企业集团资源配置。同时,硬化企业集团内部预算约束,加强对预算的控制与监督;完善权利职责相匹配的预算管理体制,保障企业集团有效运行。
参考文献
[1]郑海航,戚聿东.企业集团的产权结构与法人治理结构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3(5)
[2]林峰国.公司治理中的预算管理:一种契约观[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4(14)
[3]谢小海.公司预算的实施控制研究[J].现代商业,2007(2)
本文编号:164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lzh/16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