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企业借款理由的角度,分析担保风险控制
杨井贺 浙江金桥担保有限公司
摘要:自从2011年下半年至今,各新闻媒体、网站不时报道出某某企业倒闭、企业老板跑路等消息,现已屡见不鲜。社会各界利益相关者深受其害,其中受害比较大的就包括银行和担保人。作为专业的融资性担保机构,这时就需要擦亮双眼,不能为企业的一面之词或者银行的一味推荐而盲目担保,需要我们深入了解判断企业提出借款的理由,进而了解需要担保的理由,以准确分析判断担保风险并采取可靠的风险控制措施。
关键词:企业 借款 担保风险
通常情况下,企业借款理由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相应的担保风险分析也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1. 销售增长导致的借款
企业销售增长有两种类型:短期或季节性销售增长(一年以内)和长期性销售增长(一年以上)。这两种类型的销售增长都会导致借款需求。
第一种,对于短期或季节性销售增长引起的借款需求,银行发放的贷款一般是为应收账款和存货增加提供临时性资金。贷款也应该是短期的,并且随着销售的下降而得到偿还。担保机构在提供担保时,要抽查至少一年的企业月销售额的情况,,确定是否存在季节性增长。同时,企业在产生短期或季节性借款需求时,还会由于营业投资的增加而提出借款申请,借款既是为弥补应收账款和存货的增加而提供的融资。通过分析企业的营业投资额也可以判断出大概的资金需求量,即约等于净应收账款加存货减去应付账款减去应计费用。
第二种,对于销售增长是长期的,那么企业的借款需求也会持续增长。相对于未分配利润,企业的营业投资会以一个更快的速度持续增长,如果利润率没有大的变化,并且没有外界的资本输入,企业必然产生对长期贷款的需求。担保机构在提供担保时,要检查最近几年企业的销售增长情况,一般情况下,销售增长率超过10%意味着企业可能需要资金。
只要通过分析判断企业销售增长导致的资金需求理由成立,并且在扣除适当的融资成本后,企业还可以产生额外的利润。那么,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带来的影响外,我们可以认为为此类企业融资提供担保风险较低,只要确定合理的担保期限和金额,反担保措施可以适当放宽。
2. 营业周期减慢引起的借款
营业周期(也称经营周期)是指公司用现金购得产品或服务,然后出售给顾客获得现金所经历的时间。一般公司运营除了受到季节因素影响外,也会表现出营业周期变动。企业营业周期减慢,主要表现为应收账款回收减慢和存货周转减慢,另外,还要看企业应付账款的减少。这三项均影响企业对资金的需求。
担保机构提供担保时,要大体计算企业资金需求量,可参考下列公式:
应收账款引起的资金变化量=(期末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一期初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期末销售收入/360;
存货引起的资金变化量=(期末存货周转天数一期初存货周转天数)×期末销售成本/360;
应付账款引起的资金变化量=(期末应付账款周转天数一期初应付账款周转天数)×期末主营业务成本/360。
通过分析存货周转减慢、应收账款回收减慢、应付账款减少背后真正原因,检查上下游客户群体变化及合作要求,同时检查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存货结构,判断企业资金需求是长期问题还是短期问题,以及需求金额,进而判断是否合理。为出现此类情况企业提供担保,风险大小不一,视存在的具体问题而定,反担保措施也要灵活有效,如存货质押、应收账款质押等方式。
3. 固定资产购买引起的借款
固定资产购买引起的借款有两种形式:一是更新固定资产的需要而产生的借款需求;二是固定资产扩张引起的借款需求。任何企业都有扩大固定资产的需要,因此担保机构要先证明是否存在合理的固定资产扩张需求。这两类借款通常是长期的,具体要根据固定资产的生利能力、产生现金的时间和使用期限,确定担保期限、金额及还款计划。为此类企业担保要考虑企业自有资金实力和产生现金能力,因此风险大小不一,反担保措施可以考虑固定资产抵押形式。
4.对外投资引起的借款
企业对外投资就是企业在其本身经营的主要业务以外,以现金、实物、无形资产方式,或者以购买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方式向境内外的其他单位进行投资。担保机构对企业提出的对外投资借款需求调查时,应与公司的管理层不断沟通及通过其他渠道收集信息,以明确企业是否有对外投资计划和战略安排,并分析是否存在较确定的投资收益及风险大小。为此类企业融资需求提供担保,一般风险较大,特别是当前形势下异地投资房地产、矿产等领域,资金需求较大及受政策影响较大的行业。鉴于此,要特别注意,深入企业进行分析,关注企业以往资金流向,现有现金流量支撑等,以决定担保与否,反担保措施也相应的要加强,可以考虑优质股权、债券质押,优质资产抵押等形式。
5.债务重构
债务重构通常指企业用一种债务代替另一种债务。就银行借款而言,企业债务重构的原因可能是对现在的银行不满意;优化贷款期限结构;降低现有贷款的利率;想同多家银行合作以拓宽融资渠道;原有银行因新的政策或风险控制要求退出等等。
担保机构在对这类借款需求进行分析时,要结合企业实际经营情况与管理层不断沟通,了解企业债务重构的真实原因,进而做出正确的担保决策。对于原有银行主动退出或要求企业新增担保措施的,在担保调查时要特别留意其中真实缘由,往往可能是企业已经出现某些异常情况影响企业信用能力。因此,为此类企业担保,风险相对较大,需详细考察情况,反担保措施要求更高些。
6.其他变化引起的借款需求
企业其他变化引起的借款需求有很多种情况,这里主要说明两种,一是利润率下降引起的借款需求;二是非预期性支出引起的借款需求。
第一种,对于利润率下降引起的借款需求,企业由于受行业景气和经营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利润率持续保持较低水平的情况。为了支付正常运营的各种支出,企业会产生借款需求。担保机构可利用企业利润表中列示的销售成本、经营费用和销售收入等的变动情况对经营成本上升对现金流的影响进行分析。结合行业风险、企业运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等因素,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及其发展趋势进行综合判断。为此类企业担保,风险视引起利润率下降的原因而定,若属于周期波动范围内的,可以认为是短期内的,风险一般可控,反担保措施适度;若属于产品更替,新产品代替老产品,企业无法在技术上改进,那么风险较大,不宜提供担保或者要求反担保措施较强。
第二种,对于非预期性支出引起的借款需求,企业可能遇到诸如保险之外的损失、公司重组、代偿和法律诉讼费等非预期性支出,从而形成借款需求。担保机构在对这类借款需求进行分析时,应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和整体情况,判断公司的现金短缺规模及偿还能力,做出正确的担保决策。特别是当前企业间互保链较多、金额较大的企业,一旦其中一家企业出现倒闭偿还不了银行借款等情况,其他互保链的企业就要为之代偿,对于自身经营将产生严重影响,因此,为此类企业担保,风险较大,不宜提供担保。
以上是比较常见的几种引起企业借款需求的理由,一家企业出现资金短缺往往会有好几种情况并存,有些是致命的,有些可以缓和一下就有好转。因此,还是那句话,在当前经济形势较复杂的情况下,担保机构要擦亮双眼,不能为企业的一面之词或者银行的一味推荐而盲目担保,需要深入企业调查分析,找出企业借款的真正原因,以做出合理的担保决策。
本文编号:165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lzh/16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