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管理理论论文 >

推进化工原辅料标准化采购管理

发布时间:2015-03-06 00:20

胡鉴荣 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茂名分公司物资供应中心

摘要:标准化作为企业管理提升的重要手段,越来越来受到企业的重视和应用,尤其是采购业务过程管理,如化工原辅料采购,通过推行标准化管理,不仅促进过程规范、运作高效,而且有利于防范和控制供应风险,增强业务操作透明度,保证企业效益最大化,因此,标准化管理对于提升企业采购管理水平,具有现实而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化工原辅料  标准化采购

引言

何为标准化管理?标准化作为制度化的最高形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工作方法,把标准化应用在管理方面,就是标准化管理,是指符合外部标准(法律、法规或其它相关规则)和内部标准(企业所倡导的文化理念)为基础的管理体系。本文所讲的标准化,是指企业通用制度或规程以外的业务管理标准化。

标准化采购是近年来大型企业,如中国石化,大力推进的主要工作之一。随着精细化管理的深化,效率低下的矛盾又显露出来,如何应用标准化手段,克服管理精细带来的效率低下问题,成为企业采购部门着力研究和推进的重点工作。本文以化工原辅料为对象,从标准化管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实施策略与成效分析等方面,对推进化工原辅料标准化采购管理进行系统论述。

一、实施标准化采购管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问题剖析

采购过程可控,关键是制度执行规范、细节执行到位,这是实现安全及时经济供应的前提。采购制度是共性的行为准则,不能涵盖采购过程的全部细节。在业务操作中,制度的某些缺陷,容易强化业务个人倾向,产生相应的管理风险。化工原辅料具有较强的市场特性和需求特性,需求数额大,质量要求高,采购过程控制尤为关键。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一些管理细节问题:

①部分关键业务过程缺乏规范,如化工复配剂采购中涉及的技术配方保密、复配加工商选择、复配单剂选厂等关键的业务不在专业制度内。

②商务文书格式、描述因人而异,内容不全、表述不清。

③计划员自主管理储备,采购员自我提报洽谈计划,业务管理不透明、不受控。

④成本分析管理分散无序,重形式轻内容,重数据轻分析。

这些似小非小的问题,其本质是业务过程管理没有标准化。

(二)必要性与可行性

首先,标准化既是精细化管理的内在要求,也是管理提升的有效手段。随着化工原辅料采购精细化管理的持续深化,客观上需要对原有的一些做法进行完善和提升,最终形成一个标准化管理流程或规范,这是推进化工原辅料标准化采购管理的必要条件。

其次,经过近年来的不断创新发展,炼化企业化工原辅料的采购已积累很多好的管理经验, 如灵活多变的竞价方式、以成本分析为基础的科学理性采购策略、良好的供应商关系管理等等,这为推进化工原辅料标准化采购管理创造了充分条件。

二、推进化工原辅料标准采购管理的策略

炼化三剂对石化企业生产“安稳长满优”运行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属关键品种,如复配剂,是生产合成树脂的添加剂,其质量好坏对效益的影响具有放大效应,因此,该类品种的管理不能局限于采购环节,业务管理需要前移,从源头对过程管理加以规范。下面是石化企业化工复配剂标准化管理的一个做法:

对复配加工供应商进行现场考察和评价,根据考察结果,按简单复合加工型和新产品技术研发型对复配剂进行标准化分类。

(二)统一搭建物资成本分析平台,实施台账式管理

化工原辅料较强的市场特性,决定采购成本分析的重要性。过去,对采购物资成本分析没有定式,存在成本项目不统一、重数据轻分析的情况,直接影响采购成本及价格的研判。基于不同的产品渠道产生不同的成本构成,按供应商属性对产品成本构成进行标准化更为科学合理,如生产商以原材料组成为成本分析重点,中间商主要分析产品物流和管理费用,同时,搭建统一物资成本分析平台,加大分析研判力度,建立部门成本分析台账,细化到每一具体品种,成本分析表格链接到管理台账,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变个人自主、分散、无序管理为部门集中、统一、标准化管理。

(三)规范业务常用的商务文件,推进业务管理标准化

在物资采购业务中,报价书、选厂原则、供应商发货计划及交货通知等都是常用的商务文件,由于属日常业务使用,带有一定的专业性,往往制度不做统一规范,造成各种对外商务文书版本众多,供应商误解以及内容疏漏的现象时有发生,供应风险也因此突现。化工原辅料采购及保供专业性强,日常管理使用的商务文件,应体现严谨、风险可控和操作性强等特征,否则,失去规范和标准化的意义。以下是某一石化企业案例:一是集合以往各式版本,找问题,查风险;二是按专业需要优化整合,提出统一的操作版本,包括《供应商交货通知》、《供应商发货计划表》、《选厂原则》以及《报价书》等;三是以商务文书的统一,推动业务管理标准化,如发货计划和洽谈计划集中会审,每月根据化工原辅料消耗情况和市场走势集中会审,全局兼顾做好优化,发挥集体的智慧,提高发货计划的合理性,保证到货适时适量,降低供应风险。

三、推进化工原辅料标准化采购管理成效研判

在化工原辅料采购管理中,实施并推进标准化,其主要成效表现在:

①规范了采购行为、促进了管理高效

以往非标商务文书,部门领导审批费时、业务流转效率低,影响审批质量和业务的及时性,商务文书标准化,由于内容齐全、规范,可操作性强,可减少个人偏向,便于流转审批,提高业务效率。对于过程管理业务来说,标准化同样使业务透明、高效,如复配剂采购过程管理,按一般物资操作,技术协议、采购合同都要按牌号一单一签,效率低,且容易出现先供货后采购等不规范的操作,由于化工复配剂使用的单剂相对固定,不同牌号有差异的核心剂种少,如果将复配剂采购进行系统性的标准化管理,比如对复配牌号按技术复杂性分成简单复配、技术研发复配,,并以此规范供应商准入,集成技术框架、采购框架,约定单剂选择及定价等,按需求执行协议项下订单操作,其规范与高效一举两得。

②增强业务管控能力,降低供应风险

对业务操作层的管理,制度或规程一般难以作具体的要求,主要靠业务员的责任心和岗位制衡来推动,其本质还是人盯人,显然,对涉及环节多、业务流程长的化工原辅料采购管理来说,这种模式存在局限性,表现在管理过程不透明,管控能力不强,如果业务员责任心缺失或团队意识薄弱,安全保供基础就可能动摇。如果将一些实践证明可行的管理方法运用到日常的业务管理中,形成一定范围内的操作准则,用标准化管控关键节点,业务管控能力将是事半功倍,如化工原辅料发货计划实施标准化管理,一是过程透明,集体决策,减少个人倾向;二是计划可行性依据更充分,保供、储备、市场风险降低。

科学理性采购,离不开对基础数据的研判,包括采购物资的成本构成、使用性能、投入产出等信息,这些数据的真实性及全面性,直接影响采购物资选厂和定价,尤其是技术含量高的炼化三剂,往往因技术垄断,采购方处于被动,这种情况下,成本构成便是合理定价的基础。而对部分市场竞争激烈的化工原辅料品种,有时供应商出于占领市场考虑,不顾产品成本,采取低价恶意竞争策略,打破正常的竞争秩序,给保供及产品质量埋下隐患,因此,成本分析是科学理性采购的基础。以往,对于采购物资的成本分析多流于形式,数据缺乏时效性,应用价值不高。推行物资成本分析标准化管理,是采购管理由量变到质变的的提升,通过标准化促常态化、制度化,增强业务员关注成本、跟踪市场的主动性,提升策略采购能力,尤其是市场敏感性高的大宗化工原辅料,推行成本分析标准化管理,无疑为科学理性采购夯实了基础。

提高采购策略的系统性、整体性,促进降本增效

四、结束语

尽管标准化管理不是一个全新的管理理念,但石化企业化工原辅料采购在经历简单管理、精细管理阶段之后,现在已进入全面深化精细化管理阶段,标准化管理与其说理念“新“,不如说理念与时俱进。推进化工原辅料的标准化采购管理,目的在于:1)以管理过程延伸促管理方式创新;2)以采购成本分析系统化、常态化管理,夯实化工原辅料科学理性采购基础;3)以商务文书标准化,促采购业务流程规范化。

随着管理理念的标新立异,标准化将有更多的内涵。化工原辅料的标准化采购管理,也将紧跟管理的要求,在持续推进中不断完善。通过将标准化的基础业务流程加以固化,解决其他节点标准化问题,最终实现采购链的标准化管理,促进化工原辅料采购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本文编号:165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lzh/165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4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