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公共管理论文 >

省直管县离散性问题的理论基础

发布时间:2018-01-07 02:22

  本文关键词:省直管县离散性问题的理论基础 出处:《湖湘论坛》2014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省直管县 离散性问题 理论基础


【摘要】:省直管县的离散性具体表现省对县治理结构松散化、治理权力重心下移化、县级政府治理自主化以及上级宏观调控艰难化,可能导致省市县各级政府陷入各自为政分散主义的政治困境。我国省直管县离散性问题理论基础可简要概括为新公共管理理论、政府间分权理论和地方自主性理论三个相互联系又相互相对独立的层面。探索省直管县离散性问题理论基础,对于推进有中国特色的地方政府治理结构改革、构建离散性问题的有效监控机制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Abstract]:Provincial county of the province of discrete County governance structure loose, decentralization of governance, the county government governance autonomy and superior macroeconomic regulation difficult, may lead to political difficulties province and county levels of government in our country. The lack of coordination the decentralization, provincial tube county discrete problems can be briefly summarized a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new public management theory, government decentralization theory and local autonomy theory of three interrelated and mutually independent layers. To explore the county discrete problems the theoretical basis, to promote the reform of local government governance structure has China characteristics, effective monitoring mechanism in the construction of discrete problems has important reference value.

【作者单位】: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湖南师范大学;
【基金】:湖南省社科规划2012年基金项目《省直管县离散性问题:挑战与对策研究》[编号:12YBA043] 湖南省科技厅软科学课题《湖南省财政省管县监管风险防控机制研究》[编号:2012ZK3034]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D630
【正文快照】: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基础新公共管理理论以现代经济学和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重新对政府职能及其与社会的关系进行定位,主张放松严格的行政规制(即主要通过法规、制度控制),根据服务内容和性质的不同采取相应的供给方式(广泛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方法、手段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曦予;邵世志;;地方政府自主性的制度基础[J];甘肃理论学刊;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孙宏伟;谭融;;论英国地方自治体制的发展与变革[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熊万胜;;基层自主性何以可能——关于乡村集体企业兴衰现象的制度分析[J];社会学研究;2010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虹;;未成年人刑事诉讼权利保障之理论基础探析[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2 李瑞;;主要国家农业保险法制及其理论比较研究[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赵典山;;“排除合理怀疑”之理论基础管见[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4 周正;;论非强制行政行为[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5 上官丕亮;;生命权宪法保障的理论基础研究[J];环球法律评论;2007年06期

6 刘超;林亚真;;试论专门环境法律责任的理论基础与具体构建[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7 童春林;;我国财政转移支付法律制度完善的理论基础[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8 任瑞兴;;诉权的自然法阐释[J];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6期

9 尤君;;论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J];改革与开放;2009年04期

10 刘芬霞;;构建证人保护制度[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国欣;赵小兰;贾玉秋;邱胜宝;龚雯;杨艳;;热红外辐射涂层技术及产业化发展[A];薄膜技术高峰论坛暨广东省真空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陆玲;黄稼跃;;企业生态健康理论基础探讨[A];生态学的新纪元——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C];2000年

3 陈烈;慈福义;;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规划的理论基础[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4 赵西宁;冯浩;吴普特;王万忠;;黄土高原雨水集蓄利用研究进展[A];第四次全国雨水利用技术研究会暨学术年会专辑论文集[C];2004年

5 任一鑫;张策;;煤炭产业循环经济体系建设探讨[A];生态工业工程与循环经济——第一届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孙业礼;王茉霖;;刑法案例在高职高专教学中的应用研究[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8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7 陆文彬;;清洁发展机制探析[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04年

8 李丹;;循环经济立法的实施机制研究[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5年

9 林文雄;黄立洪;陈婷;;休闲旅游农业发展的理论基础与未来发展方向探索[A];循环农业与新农村建设——2006年中国农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陈志强;张再康;;“肾亦主神明”新学说的理论基础[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五届基础理论研究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宋新华 陈华;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的理论基础[N];中国审计报;2002年

2 王洪海;“三个代表”的思想是中国经济改革的理论基础[N];发展导报;2002年

3 记者  明慧;我国开始探寻发展循环经济的经济学理论基础[N];中国改革报;2006年

4 李一;“战略谋局”是台州发展的理论基础[N];台州日报;2007年

5 北京大学中国民营企业研究所 白雪秋博士;发展民营企业的理论基础、全新思路和能力支持[N];证券日报;2005年

6 崔国富 胡志坚 武镇北 舒萍;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究竟是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5年

7 徐贵湘;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N];解放军报;2006年

8 二院党委;夯实理论基础 形成发展共识[N];中国航天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李潇潇;科学认识中国道路的理论基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赵萍;零售银行产生的理论基础[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慧;刑法上的依赖原则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2 孟海华;产业技术路线图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3 王金增;北京林木种苗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2年

4 上官丕亮;生命权的宪法保障[D];苏州大学;2005年

5 周成海;客观主义—主观主义连续统观点下的教师教育范式:理论基础与结构特征[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观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探索[D];武汉大学;2004年

7 李昕;区域循环经济理论基础和发展实践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于海纯;保险人缔约说明义务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9 陈华栋;我国服务型乡镇政府建设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10 晋银峰;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学文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卓玲;我国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2 苏玲丽;高中生物案例教学的研究与应用[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刘春春;诚信政府构建论[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4 胡春燕;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学习环境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4年

5 胡国建;论犯罪被害人之国家补偿[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6 宗鸣;行政公益诉讼初探[D];苏州大学;2004年

7 王建飞;我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研究[D];安徽大学;2005年

8 刘志环;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的理论思考与实践初探[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9 王瑜;公司僵局及其法律应对[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石增业;初中历史新课程情感教育的理论与实施策略[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3905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13905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868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