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公共管理论文 >

“政治参与志愿者”价值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08 06:06

  本文关键词:“政治参与志愿者”价值研究 出处:《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志愿者 政治参与志愿者 政治参与 政治价值


【摘要】:近年,志愿者在奥运会、世博和汶川地震等国内重大事件中,与政府部门积极协作,在活动开展和应急处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以其独立的参与者身份弥补了政府某些方面的不足;当代,随着我国行政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国际公共管理价值取向的反思思潮的此起彼伏,民主参与和公民权是政治发展和公共行政最关键的题中之意。而民主政治和公民参与又取决于公民话语权的大小和民间团体发展的程度,如果能有这样一批"政治参与志愿者":作为"代表性公民"与政府部门对话,作为民间团体参与政治,这将会对我国的行政改革、政策制定及执行、民主政治发展起到"催化剂"和"助推器"的作用。基于其自身潜在的巨大政治价值和社会价值,我们须予以关注和重视并积极促成其参与地位的确立。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in the Olympic Games, the World Expo and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and other major events, and actively collaborate with government department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activities and emergency treatment, and the independent identity of the participants to make up for the lack of certain aspects of the government; the contemporary, with the reflection of China's administrative reform deepening and the international public administration value orientation of democratic participation and citizenship as one falls, another rises, political development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is the key topic. And the democracy and citizen participation degree depends on the size of civil discourse and civil society development, if there is such a group of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of volunteers" as: "on behalf of citizens" dialogue with the government, the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involved in politics, it will be on China's administrative reform, formulating and implementing policies, the development of democratic politics plays a "catalyst" and "help The role of the push device. Based on its potential great political and social values, we must pay attention to and actively contribute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its participation.

【作者单位】: 中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分类号】:D035
【正文快照】: 联合国前秘书长科菲·安南在“2001国际志愿者年”启动仪式上的讲话中指出:“志愿精神的核心是服务、团结的理想和共同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信念。”[1]近年来,我国志愿者积极参与奥运、世博、汶川救灾等重大事件,有效弥补了政府部门某些方面的缺陷,促进了社会进步,维护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肖柯;段永清;;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与时代发展的内在逻辑[J];科学社会主义;2011年01期

2 刘玉芝;;政府在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中的地位与作用[J];政治学研究;2011年04期

3 汪锦军;;公共服务中的公民参与模式分析[J];政治学研究;2011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大刚,刘峰,刘卫儒;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辩证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2 张富良;论邓小平的独立自主外交思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3 郑文瑜;对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几点认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4 余松;试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阿坝师专教育改革和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5 王玉琼;《共产党宣言》的真实价值[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6 李海红;论新形势下腐败现象及其防治对策[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7 万绍红;民主的路径: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的视界[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8 李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征浅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9 于学强;;论邓小平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探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10 李尚志;王恒;;邓小平主权思想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姚中秋;;存在一个中国道路吗?——当代中国的现代国家构建现状之辩正[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王春玺;;坚持走独立自主的中国道路——以中国与拉美改革道路的选择为视角[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王锐;;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政协理论的发展与创新[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朱志敏;;新中国走向世界的历程和经验[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8 李曦辉;;科学发展观、微观经济理论与区域协调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9 周晓丽;;创新文化:理念、环境与制度建构[A];创新驱动与首都“十二五”发展——2011首都论坛文集[C];2011年

10 谢瑛;;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发展中谈民生[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颜晓闽;美国证券法律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仉巍;我国司法机关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黄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主权原则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6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9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10 钱玉英;制度建设与中国地方政府决策机制优化[D];苏州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玲;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周荣;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路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机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5 董红刚;社会转型期我国体育公共产品的整合与开发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6 孙德茹;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公民道德建设[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7 李晨光;江泽民反腐倡廉思想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许春艳;未就业大学毕业生群体思想政治工作探析[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李小海;大学生公民意识现状及其与大学生个体因素的联系[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10 郑璇;土地资源有效利用的法律规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汪波;;世界政治文明演进之模式与绩效分析[J];江苏社会科学;2009年04期

2 殷峰;;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价值及其实现路径[J];理论导刊;2010年10期

3 魏星河;;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涵义、特点及价值[J];政治学研究;2007年02期

4 马庆钰;公共服务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5年01期

5 俞可平;;中国公民社会研究的若干问题[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7年06期

6 孙柏瑛;;我国公民有序参与:语境、分歧与共识[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7 俞可平;;中国公民社会:概念、分类与制度环境[J];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志文;;论政治价值的理性证成[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李奎;余海;;政治价值研究综述[J];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10期

3 温广磊;石敦国;;政治价值体系的沿革:从传统到现代[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2期

4 田志文;;论政治价值的理性向度[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5 任中平;论政治的价值评价与政治的合法性问题[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6 杨晓东;政治:生活世界本真意义中的阐释[J];理论与现代化;2005年06期

7 吕嘉;;政治哲学的社会功能[J];学习与探索;2006年01期

8 杨晓东;;政治:生活世界本真意义中的阐释[J];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9 叶海涛;;政治权力社会化进程中的规律与价值[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11期

10 许和隆;;政治过程中的价值取向与制度选择[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姚大志;;何谓正义:自由主义、社群主义和其他[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2 汪伟全;;公共理性刍议[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副院长 教授 刘春;走民主程序会影响办事效率吗[N];解放日报;2009年

2 桑玉成;政治价值观与政治生活的改善[N];解放日报;2005年

3 杨雪冬;寻找大众的“政治面孔”[N];社会科学报;2008年

4 石瑛;谈经济发展中的政治文化因素[N];吉林日报;2005年

5 阮青;政治价值观的核心[N];学习时报;2001年

6 秦德君;人类公共生活的文化法则2[N];天津日报;2008年

7 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暨哲学社会学院 姚大志;当代西方正义理论透视[N];社会科学报;2008年

8 王立;“思想中的现实”:政治哲学的兴起[N];学习时报;2009年

9 杨海蛟 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教授;杨海蛟:充分展示政治学的重大成就[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程宇;虚拟技术与政治[D];吉林大学;2008年

2 刘吉发;政治实践论[D];西安理工大学;2010年

3 施向峰;现代政治道德的内在理路[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4 王立;平等的范式[D];吉林大学;2006年

5 方旭光;政治认同的基础理论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6 郭玉芳;新自由主义:自由与平等的关系[D];吉林大学;2009年

7 李丹;作为政治建构的公共理性[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8 臧豪杰;共同体思想视域下的中国现代政治价值选择[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志刚;新自由主义政治哲学评析[D];东南大学;2006年

2 董存胜;浪漫主义的追问:政治价值的由来和性质[D];吉林大学;2007年

3 杨少星;对强势决定的救治[D];吉林大学;2007年

4 申燕凯;政治实践的结构功能分析[D];长安大学;2009年

5 范煦;当代中国公共政策视域中传统政治价值的现代转换[D];山东大学;2012年

6 王露璐;政治社会化进程中政治传播与大众媒介[D];吉林大学;2007年

7 朱建华;网络的政治社会化功能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谢敏芳;论西塞罗的政治哲学[D];安徽大学;2007年

9 庞庆明;走向一种现实性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D];兰州大学;2007年

10 荆文凤;罗尔斯公共理性的解读[D];黑龙江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3959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13959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9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