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公共管理论文 >

绵阳市中等职业教育管理中政府职能转变的案例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20 22:15

  本文选题:绵阳市 + 中等职业教育 ; 参考:《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摘要】: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就业再就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已经把发展职业教育提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提出了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地处中国西部的绵阳,是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建设的中国唯一科技城、成渝经济区西北部的中心城市。在绵阳科技城建设进程中,现代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需要大量的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进一步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已成为绵阳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推进科技城建设的迫切任务。职业教育作为准公共产品,起主导作用的是政府,现阶段绵阳各级政府非常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也开展了很多有益的探索。然而,目前绵阳的中等职业教育的结构、质量、规模、效益等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办学条件、体制机制等等关键环节存在着诸多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本文用新公共管理和准公共产品理论为指导,以绵阳市中职教育管理中的政府职能转变为案例,从政府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结构调整、监督管理和保障服务三个方面着手,对中等职业教育管理中政府的职能定位、职能实现进行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中等职业教育管理中政府职能转变的意见和建议:一是从宏观层面加大统筹协调力度,通过保障制度供给、理顺管理体制、创新办学机制等途径,来对中等职业教育的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二是从内部层面加强监管和督导,通过建立监管制度和标准、构建监督评价体系、规范管制措施等途径,来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活动进行规范;三是从外部层面加快投入和引导,通过财政经费投入、配套服务措施、构建信息服务平台等途径,来保障服务中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Abstract]:Vocation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n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and an important way to promote the employment and re-employment and to promote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ransformation. At present, our country has raised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the height of national strategy, and put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world level. Mianyang, located in the west of China, is the onl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ity approved by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and the State Council, the central city in the northwest of Chengdu-Chongqing Economic Zone. In the cours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Miany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ity, modern high-tech industries, advanced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modern service industries, and modern agriculture need a large number of high-quality workers and highly skilled personnel to further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Mianyang has become an urgent task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workers and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ity. As a quasi-public product, vocational education plays a leading role in the government. At the present stage, Mianyang governments at all levels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but also carried out a lot of useful exploration. However, at present, the structure, quality, scale and benefit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Mianyang can not fully meet the need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re are many outstanding problems that need to be solved in the key links such as the conditions of running a school, the institutional mechanism and so 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new public management and quasi-public product theory, this paper tak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government functions in the management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Mianyang City as a case study, from the structural adjustment of the government to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and research on the function orientation and function realization of the government in the management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supervision, management and security service,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speeding up the transformation of government functions in the management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First, it is necessary to increase the overall coordination at the macro level, and to improve the management system by means of ensuring the supply of the system, and to innovate the mechanism of running a school. To optimize and adjust the structure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second, to strengthen supervision and supervision at the internal level, to establish regulatory systems and standards, to establish supervisory and evaluation systems, and to standardize control measures, and so on. To standardize the school-running activities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third, to speed up investment and guidance from the external level, through financial investment, supporting service measures, and building information service platforms, etc. To ensur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71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金土;;我对有关中等职业教育几个问题的看法[J];职业技术教育;2000年27期

2 沈洁宁;;从人才的需求看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前景[J];职业技术教育;2000年34期

3 李志伟;;中等职业教育:摆脱困境闯新路[J];教育与职业;2000年08期

4 赵维东;刘彩云;赵雪梅;;应当重视稳定中等职业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0年11期

5 游清泉;;我国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困境与希望[J];教育与职业;2000年04期

6 金召卫;加快四个转变 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0年01期

7 翟海魂;对当前中等职业教育形势的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0年05期

8 陈嘉授;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任重道远[J];机械职业教育;2000年08期

9 孟广平;中等职业教育向何处去[J];职教论坛;2000年01期

10 刘友仁;中等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容怀疑[J];北方经济;2000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红霞;樊慧英;;改革开放三十年女性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分析报告[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2 方彩力;;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探索[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重庆卷)[C];2010年

3 罗蜀丰;;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新思路[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重庆卷)[C];2010年

4 张万朋;;对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经费现状的分析及相关思考[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于书今;;中等职业教育投入问题研究[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6 杨锐英;刘福军;;云南省中等职业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A];农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7 白丽;马成林;巩顺龙;;关于进一步加强西部农机中等职业教育的几点思考[A];农业机械化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成立40周年庆典暨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杨福湖;王荣明;;树立科学发展观开创中等职业教育新局面[A];银龄睿智——为“十一五”规划建言献策论文选编[C];2006年

9 钱文卿;;发展民族职教 振兴民族经济——云南省楚雄民族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和体会[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温丹丹;;陕西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对策研究[A];建国60年陕西教育30年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获奖论文[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张玉文邋刘琴 柯昌万;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余祖光 教育部职业教育中心研究所副所长;期待第三次跨越[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7年

3 郭丽;贵州中等职业教育现状与发展初探[N];贵州民族报;2006年

4 陈雪梅 吕学功;中等职业教育如何走出困境[N];联合日报;2007年

5 杨丽娟;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技能大赛大连摘8金[N];辽宁日报;2007年

6 魏晓光;国家政策应倾斜于城市中等职业教育[N];人民政协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强国峰;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 促进延安经济快速发展[N];延安日报;2008年

8 教育部部长 周济;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8年

9 东北师范大学 于伟邋张力跃;让中等职业教育惠及更多农民子女[N];光明日报;2008年

10 记者 韦荣财;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 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N];广西政协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田应仟;中等职业教育与民族社区共生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翟海魂;英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3 赵崇铁;农户子女中等职业教育决策行为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4 衡振华;新疆地区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5 傅建东;中职校长领导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英龙;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8年

2 张非非;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3 时坦;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改革若干问题探讨[D];天津大学;2007年

4 王正雍;我国城市化进程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5 董学兴;地方中等职业教育现存问题及管理对策[D];苏州大学;2008年

6 蒋慧鸯;杭州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政府作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7 赵庆东;山东省经济发达县与经济贫困县中等职业教育的比较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8 高红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身份危机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9 刘美英;河北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吉玉;中等职业教育市场化模型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0458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20458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14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