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公共管理论文 >

文化旅游创新体系的结构与性质研究

发布时间:2018-10-10 16:19
【摘要】:如何提升创新能力是中国旅游业实现产业转型和升级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因为旅游业产业结构的复杂性,所以产业内部创新行为的表现形式也会有很大差异。文化旅游创新主要不是技术创新,而是要以文化创新为基础,达到旅游的创新与发展。文化旅游创新体系在结构和运行机制上都体现为文化与旅游融合的二元复合体系,具有创新目标与成果的双重性、二元核心创新主体、双重价值导向,是双重核心模式。鉴于此,应注意文化创新和文化旅游产品创新的差异,建立协调市场机制和公共管理机制的创新管理体制,充分发挥旅游地居民与旅游企业的积极性。
[Abstract]:How to improve the innovation ability is a key problem to be solved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China's tourism industry. Because of the complexity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structure, there will be great differences in the forms of innovation behavior within the industry. Cultural tourism innovation is not mainly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but based on cultural innovation to achieve tourism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The innovation system of cultural tourism embodies the dual compound system of the fusion of culture and tourism in structure and operation mechanism, which has the duality of innovation goal and achievement, dual core innovation subject, dual value orientation and dual core mode. In view of this,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ultural innovation and cultural tourism product innovation, establish an innovative management system to coordinate market mechanism and public management mechanism,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enthusiasm of residents and tourism enterprises.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管理学院;杭州市文化局;章丘市绣惠镇政府;
【基金】: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08RKA041)资助~~
【分类号】:F5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良举;;中国省际旅游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J];商业研究;2007年02期

2 稂艳玲;;基于专项产品设计的旅游产品创新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年04期

3 梁艺桦,杨新军,马晓龙;区域旅游合作演化与动因的系统学分析——兼论“西安咸阳旅游合作”[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年03期

4 左冰;保继刚;;1992-2005年中国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及省际差异[J];地理学报;2008年04期

5 任冠文;;文化旅游相关概念辨析[J];旅游论坛;2009年02期

6 陈兴贵;;民族旅游的社会文化效益及其实现途径[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7 王文慧;;浅析体验经济时代的旅游产品创新[J];经济师;2007年02期

8 温秀;马震;梁学成;;旅游商品研发创新的动力系统初探——以西安为例[J];经济问题;2009年03期

9 雍兰利;叶微波;;简论技术创新以及非技术创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年11期

10 张朝枝;孙晓静;卢玉平;;“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误解与反思——武夷山案例研究[J];旅游科学;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霞;;安徽茶文化旅游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2期

2 刘小红;陶卓民;;论科技创新在旅游景区开发中的应用——以江苏天目湖旅游度假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4期

3 黄晓庆;;川中丘陵区面向现代化的文化旅游发展战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1期

4 曹端波;;民族村寨旅游产品的开发研究——以贵州黔东南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7期

5 任远;熊康宁;肖时珍;;中国世界自然遗产地资源保护与管理研究进展及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7期

6 洪映;陆林;;新时代背景下的浙江省旅游产品提升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7 田广增;;安阳文化旅游发展初探[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8 刘安全;;近二十年来民族地区旅游研究综述[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4期

9 孙丽坤;谈新经济对旅游饭店经营的影响[J];商业研究;2002年05期

10 张朝枝;;世界遗产地管理体制之争及其理论实质[J];商业研究;2006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宋章海;;强化社区参与在我国遗产旅游地中的有效作用[A];旅游学研究(第二辑)——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方相林;李俊民;;安阳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A];创新发展——河南省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9年

3 庞骏;张杰;;宜兴骆驼墩史前遗址保护与旅游开发[A];江苏省旅游发展30年学术论坛暨江苏省旅游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王洋;;国内遗产旅游研究22年——《旅游学刊》反映的学术动态[A];旅游学研究(第五辑)[C];2010年

5 孟华;;遗产资源价值的层次性及旅游开发的外部性[A];21世纪的人文地理学——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暨全国高校人文地理学研究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高鹏;杨海红;;新业态视角的旅行社承接服务外包路径探析[A];区域旅游:创新与转型——第十四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南国际旅游岛大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徐福英;刘涛;;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旅游业转型升级研究[A];区域旅游:创新与转型——第十四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南国际旅游岛大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李爽;黄福才;;转型时期旅游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政府角色定位与模式选择研究[A];2011《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9 王辉;杨兆萍;;跨国旅游合作驱动因素研究——以新疆为例[A];2011《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永祥;基于旅游者收益的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及其评价[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金环;产业层面循环林业模式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3 薛莹;旅游流的区域内聚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佟敏;基于社区参与的我国生态旅游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5 孟华;中国山岳型“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人地和谐论[D];河南大学;2006年

6 崔凤军;中国传统旅游目的地创新与发展[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2001年

7 张正国;区域旅游合作的系统学分析及应用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8 杨剑;旅游业多元化发展的理论与战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9 王晓鸿;海峡两岸风景区规划管理之比较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10 黄海珠;民族旅游村寨建设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欢;基于居民需求的旅游发展对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姜晨;崂山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郑绍芬;南昌历史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马琪;合肥市三国文化旅游发展对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5 叶小平;天台山和合文化旅游开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庞铭辉;广西少数民族档案的文化旅游价值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7 成英文;中国旅游经济增长及其决定因素研究[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0年

8 侯楠楠;基于旅游本质辨析的旅游异化现象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9 刘水琴;浙江省旅游度假区国际化发展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10 苏琦;新疆南疆地区区域旅游合作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翌,董小丹;试论对民族旅游地居民进行旅游教育的意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2 莫志宏;沈蕾;;全要素生产率单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3 刘超祥;民族旅游的文化社会学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4年09期

4 蒙吉军,崔凤军;北京市文化旅游开发研究[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5 赵燕菁;奥运会经济与北京空间结构调整[J];城市规划;2002年08期

6 杨晓光,樊杰,赵燕霞;20世纪90年代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要素分析[J];地理学报;2002年06期

7 吴必虎;区域旅游开发的RMP分析——以河南省洛阳市为例[J];地理研究;2001年01期

8 陆林;旅游地理文献分析[J];地理研究;1997年02期

9 宋金平,杜红亮;大长江三角洲旅游区域协作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年05期

10 贾祥春;旅游文化的特点及其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西川 ,韩玉启;区域知识流动与技术创新——OECD国家创新体系概念基本假设的实证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年03期

2 张玉臣;彭建平;;不同定义依据的创新体系的比较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4年08期

3 ;深入篇:创新型城市的系统理论[J];杭州科技;2010年03期

4 郭丕斌;王其文;;中英创新测度比较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年07期

5 岁s,

本文编号:22624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22624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2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