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公共管理论文 >

论以承包责任制实现我国城市垃圾分类回收的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18-10-24 09:10
【摘要】: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垃圾的大量增加,而未经分类回收的垃圾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我国城市垃圾正以平均每年8%-9%的速度增长,且仍处于混装收集阶段,已经成为了影响城市环境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城市垃圾的分类回收涉及法律以及公共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浩大的系统工程,而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决定了很难在短时间内推行严格的垃圾回收和处理制度。基于这一社会现实,本文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城市垃圾分类回收的优劣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垃圾分类回收对策,即通过富有中国特色的"承包责任制"法将垃圾分类投放的责任约束固化到明确的责任主体,然后通过层层承包、层层负责的方法从源头上建立有效的垃圾分类回收系统,从而从下而上逐级推进我国垃圾分类回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Abstract]: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has brought a large increase of garbage, and unclassified garbage will cause seriou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waste of resources. Urban garbage is increasing at an average rate of 8-9% per year in China, and it is still in the stage of mixed collection, which has become a major problem affecting the urba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The classification and recovery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involves the establishment and perfection of law and public management system, which is a huge systematic project. However,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determines that it is very difficult to implement strict garbage collection and disposal system in a short time. Based on this social realit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classification and recovery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in China at present, and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classifying and recovering the garbage according to the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That is, through the "contract responsibility system" method, which is rich in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responsibility constraints of the classification and delivery of refuse are solidified into clear responsible subjects, and then, through layer upon layer contracting, layer by layer responsible method, an effective garbage classification and recovery system is established from the source. Thus, from the bottom to the top to promote the establishment and improvement of garbage classification and recovery system in China.
【作者单位】: 成都大学旅游文化产业学院;成都大学城乡建设学院;
【基金】:2012年度四川循环经济研究中心一般项目“基于经济学视角的成都市垃圾控制对策及处理流程研究”(项目编号:XHJJ-1225)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X705;F71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刘社;;用经济手段解决垃圾问题——OECD国家的实践[J];环境经济;2006年07期

2 徐晓霞;张岩松;李爱民;;城市生活垃圾系统化管理模式初探[J];环境卫生工程;2007年06期

3 刘梅;;发达国家垃圾分类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10期

4 张博;;浅议城市生活垃圾清运的困局和出路[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年08期

5 王建明;;城市垃圾管制的一体化环境经济政策体系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年02期

6 刘社;运用经济手段解决城市垃圾问题的控制点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其昂;孙旭友;张虎彪;;为何不能与何以可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难以实施的“结”与“解”[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2 王海霞;姚瑞珍;康西;叶繁;赵辉;;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形势与前景[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3 邵萱婷;;采用零售附加费法收缴生活垃圾处理费的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7年12期

4 王建明;李少林;;城市垃圾处理行业民营化改革实践研究[J];价格月刊;2011年07期

5 李正升;;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一体化环境经济政策体系研究[J];经济视角(下);2011年06期

6 陈奉明;;城市生活垃圾收费方式比较[J];经济师;2009年12期

7 张丽娜;;城市垃圾分类收集流程控制与影响因素浅析[J];科技信息;2013年16期

8 彭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法律治理[J];理论界;2014年04期

9 赵天梅;朱家明;张娟娟;苏思美;;基于分层抽样的垃圾减量分类效果研究[J];衡水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10 宋雨航;刘慧;刘香君;何天梦;刘巧银;;北京市昌平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状况调查报告[J];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4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延爱萍;完善我国城市垃圾管理的法律问题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许金红;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李婷婷;论经济手段在城市生活垃圾治理中的作用[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4 任智新;城市生活垃圾清运回收系统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5 邵萱婷;消费领域的环境费[D];复旦大学;2009年

6 徐婷婷;常熟市生活垃圾收费政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7 刘用心;福州城市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及资源化利用[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8 董雪;新农村建设中科技应用的现状分析[D];武汉科技大学;2012年

9 郝晓霞;回收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运营设计[D];青岛大学;2013年

10 张帅;广州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聂永丰,董保澍;中国固体废物管理与减量化[J];环境保护;1998年02期

2 潘岳;;谈谈环境经济新政策[J];环境经济;2007年10期

3 曲英;;大连市城市生活垃圾现状及管理对策[J];环境卫生工程;2006年06期

4 西伟力;;日本垃圾分类及处理现状[J];环境卫生工程;2007年02期

5 王香治;单华伦;谢瑞林;;垃圾焚烧发电的应用前景分析及应对措施[J];污染防治技术;2007年05期

6 田宇;孙建亭;赵欣;张文伟;;湖北省城市垃圾处理现状和对策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年13期

7 黄少安;关于制度变迁的三个假说及其验证[J];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冬;辽宁启动社区垃圾分类回收试点[J];再生资源研究;2003年06期

2 代岚,王皎,丛慧滋,韩英,邵成家,汪明禹,冯美玲,宗秋,代秀秀;校园垃圾分类回收及资源化利用的探讨[J];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04年06期

3 尹文;;节能减排进社区之垃圾分类回收篇(下)[J];环境教育;2009年07期

4 叶开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的思考[J];科技资讯;2011年29期

5 王默力;;细化垃圾分类回收[J];北京观察;2012年05期

6 宋伟峰;;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的目标性浅析[J];江苏科技信息;2013年01期

7 李雪芹;;高校大学生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参与意识研究[J];科技视界;2013年32期

8 崔文科;;校园垃圾分类回收处理与节约资源的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年09期

9 刘沐生;刘学英;吕爱清;金永蛟;;浅析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09年01期

10 郭菁;;节能减排进社区之垃圾分类回收篇(上)[J];环境教育;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王娜;邱琦;;我国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的推广与普及[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2 蔡岱莹;姚毛;;关于我国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的立法思考[A];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4)[C];2007年

3 贺俏毅;陈松;;加拿大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经验对我国的启示[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林静;;论我国发展循环经济下的垃圾分类回收立法[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丛丽娜;将垃圾分类回收[N];西藏日报;2004年

2 刘U,

本文编号:22909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22909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0b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