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地级市政府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对策研究
本文关键词:广东省地级市政府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社会正面临政治、经济、社会的全面转型,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当代中国社会复杂化、多元化的趋势日益加强,其中一个重要表现就是群体性突发事件频繁发生,对抗日益激烈,后果日益严重,成为地方政府必须着力解决的重点问题。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广东地区地理位置特殊,开放化程度较高,群体性突发事件特征更为明显,引发的各类公共危机应对形势更为严峻。因此,本文以广东省地级市政府为例,研究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策略和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广东省地级市政府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对策研究为主题,在充分参考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从公共危机管理视角出发,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类型划分入手,结合广东地区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主要特点,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深入分析广东群体性突发事件现状及特征成因;基于公共管理4R理论和舆论引导的角度,分析了广东东莞裕元鞋厂“4·14”事件,河源“4·12”事件,韶关“6·26”事件等具体案例,提出了对策思考。根据地级市政府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现状,针对事件发展不同阶段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事件的具体对策建议。全文内容架构安排方面,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是绪论,阐述了选题的背景、相关理论、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以及国内外相关的研究现状及综述等;第二章介绍了群体性突发事件基本概念、主要类型划分、性质及主要特征等,运用危机管理4R原则对群体性事件的理论框架进行了系统阐述,以及政府对事件进行舆论引导的重要意义;第三章主要按照“事件现状—体制建设—提出问题—分析成因”的论文研究思路,介绍广东省地级市政府目前群体性突发事件应对处置工作的现状、以及机制体制建设情况,并阐述地级市政府在事件处置中的存在的问题,进行成因分析;第四章简述广东省地级市政府在群体性突发事件中的典型应对案例,通过分析广东东莞裕元鞋厂“4·14”事件,河源电厂“4·12”事件和韶关“6·26”事件的案例处置过程,对当地政府应对此类事件的策略进行分析及思考;第五章是完善广东省地级市政府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对策建议,从对事件的预防、控制和总结等方面提出应急管理的策略和建议,并总结全文。
【关键词】:地级市政府 危机管理 群体性突发事件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31.4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19
- 1.1 研究背景11-12
- 1.1.1 社会急剧转型11
- 1.1.2 新媒体背景下的舆论引导形势11-12
- 1.1.3 广东地区群体性突发事件特征12
- 1.2 研究意义12-13
- 1.2.1 理论意义12-13
- 1.2.2 实践意义13
- 1.3 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13-15
- 1.3.1 国外文献研究综述13-14
- 1.3.2 国内文献研究综述14-15
- 1.4 研究方案及工作基础15-16
- 1.4.1 研究目标和内容15-16
- 1.4.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6
- 1.5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16-18
- 1.5.1 研究方法16-17
- 1.5.2 技术路线17
- 1.5.3 工作基础17-18
- 1.6 本章小结18-19
- 第二章 群体性突发事件理论基础及舆论引导意义19-29
- 2.1 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定义及相关概念19-24
- 2.1.1 群体性突发事件基本概念及主要类型划分19-22
- 2.1.2 群体性突发事件性质及主要特征22-23
- 2.1.3 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演变过程23-24
- 2.2 危机管理 4R理论分析群体性突发事件预防控制中的不足24-26
- 2.3 地级市政府对群体性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的理论意义26-28
- 2.3.1 政府对群体性突发事件进行舆论引导的含义及主要途径26-28
- 2.3.2 政府对群体性突发事件进行舆论引导的重要意义28
- 2.4 本章小结28-29
- 第三章 广东省群体性突发事件现状及特征成因分析29-38
- 3.1 广东地区群体性突发事件发展现状29-30
- 3.1.1 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高发区域29
- 3.1.2 地区的群体性突发事件特征29-30
- 3.2 地级市政府应对群体性事件的危机管理体系建设情况30-33
- 3.3 广东省地级市政府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存在的问题33-36
- 3.3.1 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协调机制不足33-34
- 3.3.2 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事中控制的应急处置机制不完善34-35
- 3.3.3 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事后总结思考的分析机制不足35-36
- 3.4 地级市政府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问题的成因分析36-37
- 3.5 本章小结37-38
- 第四章 广东省地级市政府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案例研究38-58
- 4.1 劳资纠纷类型群体性突发事件案例分析38-43
- 4.1.1 广东东莞裕元鞋厂“4·14”事件案例背景38-39
- 4.1.2 案例发展走势39-41
- 4.1.3 关于东莞市地方政府应对该事件的对策分析及思考41-43
- 4.2 环境保护类型群体性突发事件案例分析43-50
- 4.2.1 广东河源电厂“4·12”事件案例背景43-44
- 4.2.2 案例发展走势44-47
- 4.2.3 关于河源市地方政府应对该事件的对策分析及思考47-50
- 4.3 民族宗教类型群体性突发事件案例分析50-55
- 4.3.1 广东韶关“6·26”事件案例背景50
- 4.3.2 地级市政府案例处置过程50-52
- 4.3.3 三个案例异同点比较52-55
- 4.4 上述三个案例的预防控制及舆论引导启示55-56
- 4.5 本章小结56-58
- 第五章 广东省地级市政府完善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对策建议58-66
- 5.1 健全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前的有效预防协同机制58-61
- 5.1.1 完善事前的前置防控,实现有效的预防协同机制58-59
- 5.1.2 强化事前舆论引导,建立沟通引导机制59-60
- 5.1.3 健全法律实施办法,依法进行舆论引导60
- 5.1.4 完善重点区域的风险评估和预案体系建设60-61
- 5.2 完善在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过程中的控制处置对策61-63
- 5.2.1 正确分析事件的性质,制定合理的处置预案61
- 5.2.2 选择适当合理方案,加强处置过程中的灵活性安排61-63
- 5.2.3 大力推进新闻发言人制度,建立良好的舆论引导机制63
- 5.3 强化群体性突发事件后总结思考机制,重建社会责任体系63-65
- 5.3.1 做好群体性突发事件后的评估、报告和总结64
- 5.3.2 危机事件后恢复形象,重建社会责任体系64-65
- 5.3.3 及时建立起舆论引导的社会责任评估体系65
- 5.4 本章小结65-66
- 结论66-67
- 主要参考文献67-6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69-70
- 致谢70-71
- 附件7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强;“地方领导如何正确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笔谈 要正确认识群体性突发事件[J];理论学刊;2001年03期
2 张耀龙;地方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中存在的问题[J];理论学刊;2001年03期
3 刘军;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要与反腐败斗争结合起来[J];理论学刊;2001年03期
4 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课题组,陈文光,魏宏,韩凯明,曹世维,向辉礼,何健,杜坤飞,李新;正确分析和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1年02期
5 王健,刘东民;社会转型时期“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因及对策[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1年05期
6 陈丽华;群体性突发事件产生的根源、特征及防范[J];党政干部学刊;2002年07期
7 黄培义,蔡军田;浅议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防范[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8 王郅强;转型期我国城市中的群体性突发事件研究[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4年02期
9 武勤;论防范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J];理论学刊;2004年08期
10 张馨艺;群体性突发事件产生的原因及对策[J];新疆社科论坛;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太福;;浅谈新形势下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诱因及处置措施[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宪法与人权委员会、行政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暨“律师参与化解社会矛盾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张麟峰;;行政行为视角下群体性突发事件对策分析[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提高政府执行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9·理论专刊)[C];2009年
3 王培根;;试论国有企业职工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成因、预防及处置[A];湖北省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优秀科研成果汇编(1999-2000)[C];2001年
4 李靖;戢广南;;引发社会骚乱的群体性突发事件预防和处置[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刘国普;;话语权保障:转型期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基层政府治理新思维探析[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6 张云;;群体性突发事件县级政府应对模式与问题初探[A];江西省宜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征文活动论文集[C];2011年
7 王再文;王玉萍;;应对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 提高基层政权执政能力[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8 朱磊;张利先;;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机理探究[A];2009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刘德海;王维国;;如何控制群体性突发事件? 一个可变结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王珊;;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机制及其预警的对策建议[A];第九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济管理与人文科学分册)[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艺;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亟须建立预警机制[N];中国改革报;2008年
2 资源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韦文周;浅谈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处置[N];法治快报;2008年
3 记者 程霞 扶建邦;我市开展处置大规模群体性突发事件演练[N];北海日报;2009年
4 桂阳县委常委、纪委书记 彭新云;预防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对策思考[N];郴州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鞠贵芹;切实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能力[N];台州日报;2010年
6 王忠国 市委党校副教授;政府服务与群体性突发事件应对策略[N];铁岭日报;2010年
7 霍良臣 中国石化山西吕梁石油分公司政工办主任;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探索[N];科学导报;2011年
8 卫辉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副市长李安文;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注意的问题[N];新乡日报;2006年
9 河北大学2006级MPA研究生 牛雪;浅析工业型城区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置[N];消费日报;2009年
10 长子县委书记 张圣;浅谈如何有效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N];长治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自军;资源型城市群体性突发事件治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2 周磊;群体性突发事件中群体行为演化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飞;我国群体性突发事件防治中非政府组织参与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2 王明珠;群体性突发事件中政府信息公开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3 马海明;新时期中国群体性突发事件治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4 丁龙;我国转型期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治理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5 陈筱斐;我国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现状及对策研究[D];贵州大学;2009年
6 王培祥;资源型城市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7 郭艳芝;群体性突发事件与信息传播[D];湘潭大学;2010年
8 李树强;齐纸公司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案例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9 邓灿;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法律问题研究[D];宁波大学;2011年
10 高原;和谐社会构建中的群体性突发事件治理机制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广东省地级市政府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26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252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