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商行政管理视角的企业信用监管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19 13:19
【摘要】:现代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在我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信用的重要性日益凸现。而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是市场价格关系、供求关系、竞争关系的主体,其行为对经济秩序起着直接影响。所以说,企业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基础和核心。但不容质疑的是,在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受经济利益驱使,企业的失信行为日益严重:毁约失信现象经常发生,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不良贷款仍居高位。企业失信问题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埋下了巨大的风险隐患。 本文应用信息经济学、交易费用等理论工具,结合实证检验,阐述当前我国企业信用缺失的现状和根源所在,并通过建立博弈模型论证在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善的我国,政府部门介入企业信用管理的必要性。然后结合笔者工作实践,立足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提出由工商部门实施企业信用监管所具备的职能优势、资源优势和机构优势基础上,对其当前正在开展的企业信用监管工作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进而提出完善工商经济户口建设,推行企业分类监管、严格企业退市机制,强化失信惩戒措施,探索信用修复机制,,加快企业信用信息整合开放等对策性建议,以期改进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企业信用监管工作,从而推动我国信用管理体系的建设。
【图文】:
一些企业通过不规范的破产、分立、多头开户方百计逃废债务,严重损害了债权人利益。据统计,截在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开户的62656户改制企业中,逃废银29%,逃废贷款本息共计1851亿元,占改制企业贷款本息的帐经济”严重加大了银行风险,扰乱了金融秩序。违约和欺诈。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但当前企业任意变更当普遍,据国家工商局统计,我国每年订立的合同有40,1990年以前的履约率为80一9%0,此后的十年履约率平均2%0。另根据国家工商总局统计数字,1999年至2002年同违法案件为22939件、30076件、36019件、33264件,224一万元、554998万元、870182万元、100048一万元〔注”,(见图3.1)。
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论文基于工商行政管理视角的企业信用监管研全国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案件达161396件,案件总值188583万元冒商品从一般生活用品发展到高档消费品和重要的生产资料,并呈蔓延。据《中国工商报》报道,2000年,在283家名优企业中,至少有34.被假冒产品侵权,650种产品被伪造。国家工商总局1999年至2003年案件统计分别为:16949件、22001件、225一3件、23539件、26455件3.2)。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F203.9
本文编号:2590276
【图文】:
一些企业通过不规范的破产、分立、多头开户方百计逃废债务,严重损害了债权人利益。据统计,截在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开户的62656户改制企业中,逃废银29%,逃废贷款本息共计1851亿元,占改制企业贷款本息的帐经济”严重加大了银行风险,扰乱了金融秩序。违约和欺诈。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但当前企业任意变更当普遍,据国家工商局统计,我国每年订立的合同有40,1990年以前的履约率为80一9%0,此后的十年履约率平均2%0。另根据国家工商总局统计数字,1999年至2002年同违法案件为22939件、30076件、36019件、33264件,224一万元、554998万元、870182万元、100048一万元〔注”,(见图3.1)。
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论文基于工商行政管理视角的企业信用监管研全国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案件达161396件,案件总值188583万元冒商品从一般生活用品发展到高档消费品和重要的生产资料,并呈蔓延。据《中国工商报》报道,2000年,在283家名优企业中,至少有34.被假冒产品侵权,650种产品被伪造。国家工商总局1999年至2003年案件统计分别为:16949件、22001件、225一3件、23539件、26455件3.2)。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F203.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徐建斌;信息不对称与诚信经济的实现[J];商业研究;2004年07期
2 张维迎;产权、政府与信誉[J];读书;2001年06期
3 韩新民;关于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几个问题[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3年05期
4 邬关荣,诸永东;影响我国市场主体有序退出的成因与制度创新[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4年04期
5 常晓宇;;完善分级分类管理制度 促进信用监管机制作用的发挥[J];工商行政管理;2006年04期
6 陈新年,曹文炼;美国信用服务体系发展状况及对我国当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启示[J];经济研究参考;2005年08期
7 李曙光,李晓辉;信用交易活动机理的博弈分析[J];经济师;2005年11期
8 苏存;;信用缺失研究[J];金融研究;2005年10期
本文编号:25902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2590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