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僚制、新公共管理与中国行政模式选择
发布时间:2020-06-18 09:15
【摘要】:20世纪的最后20余年,伴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西方各国进入了公共部门管理尤其是政府管理改革的时代。尽管西方各国政府改革的起因、内容、议程、方式和规模、力度有所不同,但都有一个相同或相似的基本取向,那就是采用工商管理的理论、方法及技术,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强调顾客导向和提高服务质量。这场改革标志着西方发达国家进入了从传统公共管理向“新公共管理”发展的历史时期,使支配了20世纪大部分时光的官僚制行政模式向“新公共管理”模式转变。 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根本原因是产生于工业时代的官僚制行政模式无法有效满足后工业时代的要求。因此,新公共管理运动对官僚制进行了彻底的批判,与政府有关的官僚制理论被各种经济理论和市场规则所取代,新公共管理主张政府功能的全面退缩和市场价值的回归,并进行了多种行政模式的创新,使这场改革成为一次选择公共管理模式的大规模的实验,体现了公共管理方式的根本性、方向性的调整。新公共管理运动中兴起的新的行政模式的确在一些国家已取得成效,并且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仿效,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新公共管理”逐渐成为一种国际化的政府改革潮流而倍受推崇。一段时间来,“摒弃官僚制”、“突破官僚制”和“政府再造”等成了时髦的话题。那么如何认识新公共管理运动对我国行政改革的影响呢? 本文通过对西方行政改革的背景特别是对传统行政模式的制度核心——官僚制的分析、对新公共管理运动中出现的新的行政模式的描述,力求把握西方行政改革的实践取向及其规律,并对中国行政改革提供某些启示。 全文共分为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关于官僚制的分析,概括了官僚制产生的条件、特征、历史合理性及其所面临的困境。第二个问题介绍了影响广泛的新公共管理运动产生的原因和理论基础,重点阐述了四种行政模式创新的主要特征。第三个问题从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改革背景相比较,指出我国的“市场化改革”与发达国家的“市场化改革”的含义本质上不同,官僚制在我国有着广泛的适用性;同时,由于信息时代的背景和全球一体化的趋势,我们和西方国家都面临着相似的问题,因此,在行政改革中应该借鉴“新公共管理运动”的经验来发展官僚制。只有这样,才能选择一种适合我国现实情况的行政改革模式,即“坚持官僚制,完善官僚制,发展官僚制”的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D630
本文编号:2719029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D630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葛建文;新公共管理在中国行政改革中的适用性反思[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190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2719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