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北区政府与社会组织协同关系的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9 14:02
进入21世纪以来,以市场经济为代表的现代经济加速发展,以复杂多变为特征的外部环境时刻变化,这些都深刻地影响着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变革与发展。协同治理(Collaborative Governance)就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它是一种治理——这种治理要求政府与社会建立共享共治的新格局。同时,大量实践证明协同治理要求建立一种新型关系,这种关系与社会关系网络理论要求的相互信任、互惠规范的关系存在内在一致性。因此,本文认为协同治理与社会关系网络理论存在内在的契合关系,这种契合关系能够促使协同治理效能的提高,进而推动“善治”的实现。本文界定了协同治理、社会关系网络等核心概念,借鉴了协同治理理论、协同优势理论、社会资本理论、资源依赖理论等相关理论,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通过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调查形式对重庆市江北区政府与社会组织协同关系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发现重庆市江北区存在各协同主体之间功能整合力度不够、资源聚合效应不强及行动联合程度不深等问题。根据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及国内外相关研究确定关键影响因素并提出假说,然后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及Mplus7.0软件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对关键影响因素及假说进行检验,并提出相应对策。本文的具体内容为: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与述评,详述研究思路与内容,指明研究方法与可能实现的创新。第二章,概念阐释与理论基础。对协同治理、社会关系网络等核心概念进行阐释,对协同治理理论、协同优势理论、社会资本理论及资源依赖理论进行梳理,为本文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第三章,重庆市江北区政府与社会组织协同治理关系网络构建的现状调查与分析。对现状进行分析并通过问卷与访谈的调查方式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判识与说明。第四章,重庆市江北区政府与社会组织协同关系影响因素的研究设计与实证分析。确定关键影响因素并提出研究假设,通过指标选取及量表的信效度分析,再根据SPSS19.0及Mpuls7.0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及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主体因素中的协同态度对政府及社会组织协同关系构建呈显著正相关影响。(2)关系因素中的信任与互惠对政府及社会组织协同关系构建呈显著正相关影响。(3)环境因素对政府及社会组织协同关系构建呈显著正相关影响。第五章,重庆市江北区政府与社会组织协同关系构建的对策建议。依据存在的问题及研究结果,从协同态度及协同能力、主体间关系、外部支持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第六章,研究结论与展望。主要对本文进行总结,并提出研究展望。协同关系的相关研究是一个崭新的研究课题,属于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本文基于协同治理与社会关系网络的相关理论,通过理论分析与实地调查,探究重庆市江北区政府与社会组织协同关系构建的影响因素,最终锁定主体因素、关系因素及环境因素三个层面进行研究,通过实证分析方法验证自己的研究假设,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在某种程度上拓宽了研究的范围,但研究的深度不足,构建的模型及政策建议的有效性都有待于实践的检验。
【学位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7
【中图分类】:D630;D632.9
【部分图文】:
图 3-1 重庆市江北区政府与社会组织协同治理问题分析(1)治理主体之间功能整合力度不够第一,各治理主体角色不明确受 大政府,小社会 的影响,江北区政府与社会组织协同发展仍以政府主导,社会组织协同的形式进行治理,各类社会组织与民众参与意识薄弱且仍以被动的形式参与其中,难以形成真正的联合之力。缺乏各主体明确的权力与责任规范,由此使协同关系分化,从而弱化协同治理的整体效力。第二,各主体的内部协同力有待提高联动组织的建立为各主体参与协同治理提供了有效的平台,但联动组织表现的协同能力却不令人满意。问卷调查中有超过 50%的调查对象认为难以形成共同目标且缺乏信任,有 62.3%的人认为缺乏信任是影响协同能力低的主要原因。由此治理主体相互间关系不紧密、缺少交流沟通、协同意识参差不齐等因素将会影响联动组织关系网络的构建,难以形成真正的协同合力。(2)治理主体之间资源聚合效应不强第一,利益诉求不一导致协同资源难以聚合
图 4-5 主体因素模型如图 4-5 所示,zt1 代表协同能力,zt3 代表协同态度,b1、b5、b7、b9、b111 由于题目的雷同性高、表述存在歧义、题目对信度没有贡献及题目具有双重载问题被剔除,b2-b6 及 b8 是协同能力被剔除剩下的题项,b15 是被剔除的题项12-b14 是协同态度被剔除剩下的题项。表 4-8 主体因素各项指标的因子载荷系数变量 题项 因子载荷系数协同能力 b2 0.533b3 0.508b4 0.735b6 0.746b8 0.543协同态度 b12 0.369b13 0.722b14 0.433
图 4-6 关系因素模型如图 4-6 所示,gx1 代表信任,gx2 代表依赖,gx3 代表互惠,没有被剔除的题对题项的顺序进行了重新排列。表 4-9 关系因素各项指标的因子载荷系数变量 题项 因子载荷系数信任 c2 0.663c3 0.494c6 0.666c9 0.577依赖 c1 0.576c4 0.343c5 0.685c10 0.572互惠 c8 0.463c7 0.568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76535
【学位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7
【中图分类】:D630;D632.9
【部分图文】:
图 3-1 重庆市江北区政府与社会组织协同治理问题分析(1)治理主体之间功能整合力度不够第一,各治理主体角色不明确受 大政府,小社会 的影响,江北区政府与社会组织协同发展仍以政府主导,社会组织协同的形式进行治理,各类社会组织与民众参与意识薄弱且仍以被动的形式参与其中,难以形成真正的联合之力。缺乏各主体明确的权力与责任规范,由此使协同关系分化,从而弱化协同治理的整体效力。第二,各主体的内部协同力有待提高联动组织的建立为各主体参与协同治理提供了有效的平台,但联动组织表现的协同能力却不令人满意。问卷调查中有超过 50%的调查对象认为难以形成共同目标且缺乏信任,有 62.3%的人认为缺乏信任是影响协同能力低的主要原因。由此治理主体相互间关系不紧密、缺少交流沟通、协同意识参差不齐等因素将会影响联动组织关系网络的构建,难以形成真正的协同合力。(2)治理主体之间资源聚合效应不强第一,利益诉求不一导致协同资源难以聚合
图 4-5 主体因素模型如图 4-5 所示,zt1 代表协同能力,zt3 代表协同态度,b1、b5、b7、b9、b111 由于题目的雷同性高、表述存在歧义、题目对信度没有贡献及题目具有双重载问题被剔除,b2-b6 及 b8 是协同能力被剔除剩下的题项,b15 是被剔除的题项12-b14 是协同态度被剔除剩下的题项。表 4-8 主体因素各项指标的因子载荷系数变量 题项 因子载荷系数协同能力 b2 0.533b3 0.508b4 0.735b6 0.746b8 0.543协同态度 b12 0.369b13 0.722b14 0.433
图 4-6 关系因素模型如图 4-6 所示,gx1 代表信任,gx2 代表依赖,gx3 代表互惠,没有被剔除的题对题项的顺序进行了重新排列。表 4-9 关系因素各项指标的因子载荷系数变量 题项 因子载荷系数信任 c2 0.663c3 0.494c6 0.666c9 0.577依赖 c1 0.576c4 0.343c5 0.685c10 0.572互惠 c8 0.463c7 0.56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欣;;目标、权力与领导力:社区建设协同机制的三维向度[J];天津社会科学;2016年06期
2 韩沛锟;;政府与社会组织协同治理路径探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6年11期
3 胡琦;;公众参与与社会协同治理的实现——重庆市江北区实践的思考[J];重庆行政(公共论坛);2015年05期
4 黄思棉;张燕华;;国内协同治理理论文献综述[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年03期
5 刘志辉;;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从非对称性共生到对称性互惠共生[J];湖北社会科学;2015年09期
6 汪锦军;;合作治理的构建:政府与社会良性互动的生成机制[J];政治学研究;2015年04期
7 史传林;;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治理的绩效评价探讨[J];中国行政管理;2015年05期
8 刘敬严;陈国勋;;项目网络组织协同治理绩效影响因素分析[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9 解学梅;;企业协同创新影响因素与协同程度多维关系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2015年02期
10 蔡岚;;协同治理:复杂公共问题的解决之道[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田培杰;协同治理:理论研究框架与分析模型[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765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2876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