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公共管理论文 >

省管县改革的动因、困境与体制创新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17 16:18
  “郡县治、天下安”,这是我国的一句古训,也是对中国数千年历史的经验总结。县作为我国历史上各朝各代一个不可或缺的地方政府层级,在维护国家政治统治、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据统计,2007年我国县级行政区划单位有2859个(含市辖区),县域面积896万平方公里,超过国土面积的93%,县域内人口总数为9.15亿,占全国总人口的70.41%,①另据2006年12月发布的第六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报告显示,全国县域经济的地区生产总值为8.81万亿元,仅占全国GDP的48.1%。可见,当前我国县域面积和人口与其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极不相称,县域发展的严重滞后,对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是极为不利的。导致目前县域在国民经济中比例偏低的原因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工业的发展和城市的兴起,城市经济逐步取代县域而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二是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市管县体制”的束缚,这一体制将县域的各种生产要素更多地向市域积聚,使县域失去发展的动力和能力。工业化和城市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县域经济要获得长足的发展,必须从改革现行的市管县体制入手。市...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8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的缘起及其研究的意义
    二、相关概念的阐释
    三、本选题的研究成果与研究动态
    四、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
第一章 我国地方行政体制的历史沿革
    一、国家的形成与地方政府的产生
    二、县制与省制
        (一) 县制
        (二) 省制
    三、我国地方行政体制的历史分期
        (一) 郡县制时期
        (二) 州郡县制时期
        (三) 道(路)州县制时期
        (四) 省府县制时期
        (五) 省县制时期
    四、影响地方行政体制变迁的因素
        (一) 国土面积
        (二) 政治因素
        (三) 经济因素
        (四) 民族因素
        (五) 历史社会因素
第二章 市领导县体制的兴起及其演变
    一、市制的产生及其发展
        (一) 市制的产生
        (二) 新中国市制的发展
    二、市领导县体制的兴起和发展
    三、市领导县向"市管县"的演变
    四、市领导县体制产生的积极作用
第三章 省管县改革的动因分析
    一、省管县改革的根本动因
    二、省管县改革的直接动因
    三、省管县改革的理论依据
        (一) 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相协调的理论
        (二) 效率与公平关系的理论
        (三) 依法治国的理论
        (四) 科学发展的理论(科学发展观)
    四、省管县改革的现实基础
        (一) 政治环境
        (二) 经济环境
        (三) 文化环境
        (四) 实践探索
    五、省管县改革的直接推手
    六、省管县改革的国际借鉴
        (一)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兴起
        (二) 新公共管理视阈下西方国家地方政府的改革
        (三) 西方国家地方政府改革给与我们的启示
        (四)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适用性
第四章 省管县改革的实践进程及其面临的困境与障碍
    一、省管县改革的实践进程与存在的问题
        (一) 省管县改革的实践进程与取得的成就
        (二) 省管县改革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二、省管县体制实施面临的困境与障碍
        (一) 心理层面
        (二) 操作层面
        (三) 体制层面
        (四) 政治文化层面
        (五) 法律制度层面
第五章 我国地方政府体制的创新
    一、宏观体制架构:"省管县"为主,"市领县"为辅,两种体制协调并举
        (一) 两种体制协调并举的必要性和意义
        (二) 构建新型体制架构的基本思路
    二、构建"省管县"与"市领县"协调并举体制架构的具体路径
        (一) 建立以省管县为主导的三级地方政府体制
        (二) 构建以"市领县"为辅助形式的体制结构
        (三) 推行扩权强县改革
        (四) 加强县际及县市之间的区域联合
        (五) 县级政区划分等第
        (六) 乡(镇)政府实行乡(镇)治与县派相结合的体制
第六章 县域自治——我国地方政府体制改革的出路和方向
    一、我国政府层级体制的历史演进和发展规律
    二、治理理论与县域自治
    三、县域自治——省管县改革取得实质成效的理性的制度选择
    四、县域自治是落实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根本途径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行政区经济”概念再探讨[J]. 刘小康.  中国行政管理. 2010(03)
[2]“省管县”与“市管县”协调并举——破解体制迷局之方略[J]. 周仁标,汪磊.  理论与改革. 2009(06)
[3]省管县体制改革的背景与原则[J]. 戴军.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09(05)
[4]吉林省“扩权强县”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 范毅,许锋.  中国发展观察. 2009(08)
[5]“县域经济”到底是什么?[J]. 宋亚平.  江汉论坛. 2009(05)
[6]减少省以下行政层次问题探索[J]. 王磊.  学术论坛. 2009(05)
[7]治理理论与我国政府管理改革研究[J]. 蒋海龙,张娟,孙宗国.  现代商贸工业. 2009(08)
[8]市管县体制演变与利弊分析[J]. 梁小青.  现代商业. 2008(36)
[9]市管县体制改革取向探析[J]. 王吉平.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4)
[10]中国政治发展三十年[J]. 俞可平.  河北学刊. 2008(05)

博士论文
[1]中国市管县体制变迁与制度创新研究[D]. 李晓玉.华中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2885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32885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0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