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平台“吃播”现象探析
发布时间:2021-11-25 10:07
近年来,短视频平台迅速普及,为席卷网络的"吃播"提供新的传播媒介,"吃播"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同时也衍生出很多新的问题。本文将运用传播学相关理论,分析短视频平台"吃播"盛行的原因,反思其背后存在的问题,并从公共管理视角下为"吃播"现象及短视频平台规范治理提出建议。
【文章来源】:大众文艺. 2020,(09)
【文章页数】:2 页
【文章目录】:
一、走进“吃播”
二、“吃播”现象盛行的原因
(一)从传播主体(主播)角度分析
(二)从传播信息(内容)角度分析
1.声音特质
2.画面特质
3.语言特质
4.反常规特质
(三)从传播渠道(媒介)角度分析
(四)从传播客体(受众)角度分析
1.窥私欲与猎奇心理
2.镜像神经元与行为代理
3.孤独与陪伴
4.文化认同与群体交往
三、“吃播”现象存在的问题
(一)内容造假
(二)泛娱乐化降低受众品味
(三)虚拟交往加剧现实人际交往异化
(四)造成错误的价值观
四、治理建议
(一)政府层面
1.公安机关进行专项整治
2.文化部门设置信用惩戒机制
3.监管部门形成联动监管机制
4.法律部门加强网络空间的法律治理
5.教育部门将媒介素养纳入教育体制
6.经济部门进行调控与审查
(二)平台和主播层面
(三)用户层面
五、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传播心理学视域下的“吃播”现象分析[J]. 王爽,胡晓娟. 新闻研究导刊. 2019(09)
硕士论文
[1]短视频平台中的“吃播”现象研究[D]. 康艾.南京师范大学 2018
[2]镜像神经元及其社会认知意义[D]. 罗晓婷.浙江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517919
【文章来源】:大众文艺. 2020,(09)
【文章页数】:2 页
【文章目录】:
一、走进“吃播”
二、“吃播”现象盛行的原因
(一)从传播主体(主播)角度分析
(二)从传播信息(内容)角度分析
1.声音特质
2.画面特质
3.语言特质
4.反常规特质
(三)从传播渠道(媒介)角度分析
(四)从传播客体(受众)角度分析
1.窥私欲与猎奇心理
2.镜像神经元与行为代理
3.孤独与陪伴
4.文化认同与群体交往
三、“吃播”现象存在的问题
(一)内容造假
(二)泛娱乐化降低受众品味
(三)虚拟交往加剧现实人际交往异化
(四)造成错误的价值观
四、治理建议
(一)政府层面
1.公安机关进行专项整治
2.文化部门设置信用惩戒机制
3.监管部门形成联动监管机制
4.法律部门加强网络空间的法律治理
5.教育部门将媒介素养纳入教育体制
6.经济部门进行调控与审查
(二)平台和主播层面
(三)用户层面
五、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传播心理学视域下的“吃播”现象分析[J]. 王爽,胡晓娟. 新闻研究导刊. 2019(09)
硕士论文
[1]短视频平台中的“吃播”现象研究[D]. 康艾.南京师范大学 2018
[2]镜像神经元及其社会认知意义[D]. 罗晓婷.浙江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5179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3517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