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IBOR作为我国基准利率市场运行的可行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0 06:07
本文关键词:SHIBOR作为我国基准利率市场运行的可行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利率市场化步伐。目前我国在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取得一些进步,金融改革也取得重大的成就,金融市场的创新产品不断涌现,交易也越来越活跃,央行也逐步放松了对利率的管制。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利率市场化不断深化。真正实现利率市场化必须在由众多利率组成的利率体系中确定一个基准利率,以此基准利率为金融市场金融产品定价基准。基准利率是市场利率体系的核心,是其他市场利率的导向,是金融产品的定价基准,是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目前我国市场上存在众多的利率,包括央行票据发行利率、债券回购利率、短期国债利率、存贷款利率、同业拆借利率等,但是这些利率作为基准利率都存在缺陷,不能够完全胜任市场基准利率的重任。我国缺失真正意义的市场基准利率阻碍了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一步深化。 央行在2007年1月4日推出了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SHIBOR推出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推动利率市场化,培养中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提高金融机构自主定价的能力,更好的完善货币传导机制。”央行打造SHIBOR成为市场基准利率是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关键一步。针对SHIBOR运行以来对于我国金融市场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验证SHIBOR是否具备基准利率的条件,并从宏观经济层面和SHIBOR的形成机制等多方面提出建议,这对SHIBOR对于资金供求能够产生敏锐的反应,真正成为市场基准利率,加快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步伐,实现全面利率市场化,都有重要意义。因此研究SHIBOR运行以来的实际效果,是否能够担负起中国市场基准利率的重任,是一个迫切需要检验的问题。 本文以利率市场化为历史背景,以以前学者研究的结果为理论基础,以分析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的运行情况为主线。通过定性和实证分析,得出目前SHIBOR作为基准利率存在的限制因素和不足,SHIBOR成为我国市场基准利率还需很长的路要走,但同时为市场提供了一个统一的基准利率。目前SHIBOR还尚未成熟,这也与我国货币市场存在条块分割以及SHIBOR自身存在的制约因素有关,总体来说我国利率市场化还处于初级阶段,央行在力推SHIBOR作为市场基准利率上还需为其发展提供更为完善的市场环境和完善SHIBOR内部形成和报价机制。从未来的更远时间来看,SHIBOR有望成为我国金融市场的核心,成为真正的基准利率。最后针对文章中提到的限制性和不足提出的进一步完善SHIBOR的对策和建议。 本文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主要阐述了本文研究市场基准利率在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历史背景下,确定市场基准利率对于我国进一步深化利率市场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介绍国外对于利率研究的相关文献,国外对于利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利率自由化,国内对于基准利率的研究,根据SHIBOR推出时间,将研究历程分为两个阶段进行阐述了我国学者对于基准利率的研究的相关文献。对于基准利率的选择,目前我国还未得出统一的结论。 第二章主要介绍基准利率的不同界定,根据基准利率生成机制的不同分为央行基准利率和市场基准利率,通过央行基准利率和市场基准利率定义比较,确定本文界定的基准利率是市场基准利率,同时简要的介绍了基准利率应该具备的几个特征,以及借鉴国外市场基准利率的选择,主要发展状况以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为例,参照美国基准利率的选择总结了我国市场基准利率的选择必要条件。 第三章列举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基准利率的探索过程,指出其他利率作为基准利率存在的优缺点。目前同业拆借利率和银行间债券回购利率已经完全市场化,但是由于自身存在的严重的问题,不适合做基准利率,所以提出在目前我国经济改革和金融改革中,央行要打造中国式的“联邦基金利率”,推出上海银行问同业拆放利率作为我国市场基准利率。同时介绍了SHIBOR的形成机制、报价机制和作为市场基准利率的功能等。 第四章主要是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SHIBOR的运行情况,分别从SHIBOR和其他市场利率的相关性,和同业拆借利率、银行间债券回购利率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说明SHIBOR与其它市场利率走势一致。对SHIBOR、银行间债券回购利率和CHIBOR分别于货币供应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比较,得出SHIBOR与货币供应量之间的相关性强于后两者。从SHIBOR各期限利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得出各期限的SHIBOR利率之间具有很强的联动性。从SHIBOR与国民经济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得出SHIBOR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还未成熟,对于宏观经济的影响尚未充分发挥;通过对SHIBOR与股票指数、汇率之间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得出SHIBOR运行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是还会受到股票指数和汇率的影响,。基于定量分析得出由于目前我国经济形势和制度下,SHIBOR作为基准利率还存在着一些限制性因素,影响其基准作用的发挥。 第五章对第四章的定量分析进行总结,得出六点结论,然后结合前两章的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的结论以及SHIBOR自身和宏观层面存在的限制性因素,说明SHIBOR适合作为我国市场基准利率,但是目前的经济环境还未成熟,对于宏观经济的传导作用还未充分发挥。本文分别从宏观角度和SHIBOR自身机制提出进一步推进SHIBOR作为我国市场基准利率的建议。 研究贡献和不足 研究贡献: 第一,借鉴国外的基准利率选择经验,以美国联邦基金利率的发展情况为例,对我国市场基准利率选择的借鉴作用。 第二,运用定性分析方法分析在我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发展历程不同准基准利率的优势和不足,央行在2007年1月4日推出SHIBOR作为我国市场基准利率。 第三,介绍了SHIBOR的形成机制、报价机制,并对其功能以及对于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推动作用进行分析。 第四,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对SHIBOR运行效应进行分析,运用四个假设命题即SHIBOR和其他市场利率的相关性、SHIBOR与货币供应量之间的相关性、SHIBOR各个档期的利率相关性、与国民经济指标的相关性以及SHIBOR自身的稳定性,通过定量分析得出由于目前我国经济形势和制度下,SHIBOR作为基准利率适合作为我国市场基准利率,但是还存在着一些限制性因素,影响其基准作用的发挥。 第五,通过定量分析SHIBOR运行效应得出的结果,为进一步推进SHIBOR作为我国市场基准利率提供改进的方向,同时又分别介绍了SHIBOR自身和宏观经济层面存在的限制性因素,也为改善SHIBOR的运行环境提供了建议。 研究不足: 在论文的写作中,由于样本数据是进行简单的算术平均使得实证分析存在缺陷,其次,由于SHIBOR的相关资料的欠缺,对于其分析欠缺深度。在对SHIBOR基准性进行实证分析时,由于笔者的知识水平,未能找到更好的定量分析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同时在解释分析的结果地方阐述的不是很充分,对于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目前SHIBOR作为市场基准利率还未成熟及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还未完全发挥等进行原因分析不深入。本文对我国市场基准利率的研究和论证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而且本文对于SHIBOR在金融创新产品中的运用有效性没有进行实证研究,希望在以后的研究中深化这部分的研究。 由于笔者的知识水平的限制和资料不全,本文的分析遗漏和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希望老师和专家提出批评和改正的建议,以便在以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改进。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 基准利率 SHIBOR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822.0;F224
【目录】:
- 摘要4-8
- Abstract8-13
- 1 前言13-18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3-14
- 1.2 文献综述14-17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17-18
- 2 基准利率界定及其选择准则的一般性分析18-26
- 2.1 基准利率界定18-21
- 2.1.1 基准利率的界定18-19
- 2.1.2 基准利率的特征19-21
- 2.2 我国基准利率选择的一般准则21-26
- 2.2.1 国外基准利率选择:以美国基准利率的选择为例21-22
- 2.2.2 国外基准利率选择对我国的借鉴意义22-26
- 3 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内容及其功能分析26-36
- 3.1 我国基准利率选择探索过程26-29
- 3.1.1 一年期存款利率26-27
- 3.1.2 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27-28
- 3.1.3 债券市场回购利率的分析28-29
- 3.2 SHIBOR的产生和内容29-30
- 3.2.1 SHIBOR的产生29-30
- 3.2.2 SHIBOR的内容30
- 3.3 SHIBOR的功能分析30-36
- 3.3.1 SHIBOR的宏观调控中介功能30-32
- 3.3.2 SHIBOR在金融产品定价中的作用32-34
- 3.3.3 SHIBOR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作用34-36
- 4 SHIBOR作为市场基准利率运行的评估36-55
- 4.1 本文使用的分析方法36-39
- 4.1.1 相关性分析36-37
- 4.1.2 ADF检验37
- 4.1.3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37-38
- 4.1.4 样本数据的选择和说明38-39
- 4.2 SHIBOR与其他市场利率的相关性检验39-47
- 4.2.1 银行间债券回购利率与SHIBOR的比较40-43
- 4.2.2 SHIBOR和CHIBOR之间的相关性检验43-45
- 4.2.3 比较结果的解释与分析45-47
- 4.3 SHIBOR与货币供应量之间的相关性检验47-49
- 4.4 SHIBOR的各个期限利率的相关性检验49-50
- 4.5 与国民经济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50-51
- 4.6 SHIBOR的稳定性分析51-55
- 4.6.1 本节使用的分析方法—脉冲响应函数(impulse response functionIRF)52-53
- 4.6.2 检验结果及其分析53-55
- 5 结论及建议55-65
- 5.1 结论55-56
- 5.2 SHIBOR成为基准利率的内部制约因素56-57
- 5.2.1 SHIBOR的报价行数量尚需扩充56-57
- 5.2.2 报价行存在信用级别差异,SHIBOR的信用差异溢价尚存在57
- 5.2.3 报价行的定价机制不健全57
- 5.3 外部制约因素57-58
- 5.4 完善SHIBOR作为市场基准利率的建议58-65
- 5.4.1 外部宏观经济层面的完善措施58-62
- 5.4.2 SHIBOR的形成机制的完善62-65
- 参考文献65-69
- 后记69-70
- 致谢70-71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71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熊名焕;基于利率期限结构的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技术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2 刘会敬;SHIBOR作为我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有效性研究[D];兰州商学院;2012年
本文关键词:SHIBOR作为我国基准利率市场运行的可行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41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354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