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协同创新网络与创新绩效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10 01:38
截止至2017年11月,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共有1.5万家,经过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6437家,中小微型企业比例高达80%以上。然而,高新技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如相关知识技术匮乏、创新人才紧缺、研发投入及能力有限等,仅依靠自身资源难以实现技术创新,亟需与其他创新主体联结合作,构建协同创新网络。基于对现有文献的梳理归纳,本研究提出高新技术企业网络对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效应以及“企业-政府”网络对其他网络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等7个假设。本文通过对126家高新技术企业样本进行实证分析,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和假设检验,另外文章选择高新技术行业标杆企业——鸿雁电器,通过案例研究进一步验证结论。实证结果如下:首先,“企业-企业”、“企业-科研组织”、“企业-中介”网络对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三类网络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程度不同,前者最强;其次,“企业-政府”网络对其他三种网络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企业-政府”网络虽然未能直接影响创新绩效,但通过对其他三种网络的“中介作用”对创新绩效产生了间接影响。案例研究的结论进一步验证了实证结论,从鸿雁电器的典型案例可以总结出...
【文章来源】: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内容框架
新相关理论论彼特最早提出 创新 这个概念,他把 创新 当作一种生产活动中把现有生产元素与条件重组[2]。Drucker(198出创新是企业的一种工具,通过使用这种工具能够赋予原Lynn(1996)则认为从识别技术的商业潜在价值到最终实是创新[4],类似的 Freeman(1981)和 Stoneman(1982)和完成交易的全部过程[5]。Malecki(1997)提出创新不仅存在于与其他主体协作的各个环节中。随着时代的进步,代创新理论,研究者热衷于从微观视角来揭示创新过程,(企业)的一体化模式逐渐发展为多主体(企业、研发机他机构)网络模式。Rothwell 对创新模式进行了概括总结模型,如图 2.1所示。
利用 CITESPACE5.0 软件,以协同创新网络相关文献数据为对象,能够将知识的演变动态清晰的展示在引文图谱上,并实现知识节点的自动标识。CITESPACE 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学科的研究进展与趋势、分析学科的热点和前沿,科学的把握研究领域的核心。(1)关键词图谱分析为了保证原始数据全面、准确并具有较高的解释度,基于 CITESPACE5.0 的文献可视化研究选用中国知网(以下简称 CNKI)作为数据来源,时间选定 2007—2016 年,以 协同创新网络 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共获得文献 457 篇(检索时间:2016 年 11 月 8 日)。运用 CITESPACE5.0 对原始文献进行 keyword 的聚类,以 1年作为时间片完成自然聚类的共现关键词时区图,如下图 2.2 所示。图谱绘制的Modularity Q 值(模块值)=0.6964,Q 值属于[0.1),且 Q>0.3,说明划分出来的社区结构是显著的;Mean Silhouette(平均轮廓值,S 值)=0.7043,通常 S 值大于 0.5,认为聚类是合理的,S=0.7 时是高效令人信服的。因此关键词聚类时区视图是可接受的,结构显著且聚类合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协同创新网络结构与机理研究[J]. 刘丹,闫长乐. 管理世界. 2013(12)
[2]协同创新网络嵌入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机制与路径研究——基于知识协同的中介效应[J]. 蔡坚,杜兰英. 工业技术经济. 2013(11)
[3]创新孵化网络与集群协同创新网络的耦合研究[J]. 王国红,贾楠,邢蕊.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3(08)
[4]企业协同创新网络特征与创新绩效:基于知识吸收能力的中介效应研究[J]. 解学梅,左蕾蕾. 南开管理评论. 2013(03)
[5]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网络的构建[J]. 唐丽艳,陈文博,王国红.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20)
[6]协同创新的驱动机理[J]. 陈劲,阳银娟. 技术经济. 2012(08)
[7]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与内涵[J]. 陈劲,阳银娟. 科学学研究. 2012(02)
[8]科技型中小企业与科技中介协同创新网络的构建[J]. 唐丽艳,王国红,张秋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20)
[9]创新集群跨区域协同创新网络研究述评[J]. 解学梅,曾赛星.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9(01)
[10]基于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协同创新机制研究[J]. 范太胜. 中国科技论坛. 2008(07)
博士论文
[1]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经济后果研究[D]. 许玲玲.武汉大学 2016
[2]基于经济学视角的协同创新网络研究[D]. 周志太.吉林大学 2013
[3]网络能力、创新网络及创新绩效关系研究[D]. 陈学光.浙江大学 2007
[4]知识型企业的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绩效研究[D]. 张方华.浙江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网络与创新绩效研究[D]. 张琼瑜.江南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274919
【文章来源】: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内容框架
新相关理论论彼特最早提出 创新 这个概念,他把 创新 当作一种生产活动中把现有生产元素与条件重组[2]。Drucker(198出创新是企业的一种工具,通过使用这种工具能够赋予原Lynn(1996)则认为从识别技术的商业潜在价值到最终实是创新[4],类似的 Freeman(1981)和 Stoneman(1982)和完成交易的全部过程[5]。Malecki(1997)提出创新不仅存在于与其他主体协作的各个环节中。随着时代的进步,代创新理论,研究者热衷于从微观视角来揭示创新过程,(企业)的一体化模式逐渐发展为多主体(企业、研发机他机构)网络模式。Rothwell 对创新模式进行了概括总结模型,如图 2.1所示。
利用 CITESPACE5.0 软件,以协同创新网络相关文献数据为对象,能够将知识的演变动态清晰的展示在引文图谱上,并实现知识节点的自动标识。CITESPACE 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学科的研究进展与趋势、分析学科的热点和前沿,科学的把握研究领域的核心。(1)关键词图谱分析为了保证原始数据全面、准确并具有较高的解释度,基于 CITESPACE5.0 的文献可视化研究选用中国知网(以下简称 CNKI)作为数据来源,时间选定 2007—2016 年,以 协同创新网络 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共获得文献 457 篇(检索时间:2016 年 11 月 8 日)。运用 CITESPACE5.0 对原始文献进行 keyword 的聚类,以 1年作为时间片完成自然聚类的共现关键词时区图,如下图 2.2 所示。图谱绘制的Modularity Q 值(模块值)=0.6964,Q 值属于[0.1),且 Q>0.3,说明划分出来的社区结构是显著的;Mean Silhouette(平均轮廓值,S 值)=0.7043,通常 S 值大于 0.5,认为聚类是合理的,S=0.7 时是高效令人信服的。因此关键词聚类时区视图是可接受的,结构显著且聚类合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协同创新网络结构与机理研究[J]. 刘丹,闫长乐. 管理世界. 2013(12)
[2]协同创新网络嵌入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机制与路径研究——基于知识协同的中介效应[J]. 蔡坚,杜兰英. 工业技术经济. 2013(11)
[3]创新孵化网络与集群协同创新网络的耦合研究[J]. 王国红,贾楠,邢蕊.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3(08)
[4]企业协同创新网络特征与创新绩效:基于知识吸收能力的中介效应研究[J]. 解学梅,左蕾蕾. 南开管理评论. 2013(03)
[5]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网络的构建[J]. 唐丽艳,陈文博,王国红.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20)
[6]协同创新的驱动机理[J]. 陈劲,阳银娟. 技术经济. 2012(08)
[7]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与内涵[J]. 陈劲,阳银娟. 科学学研究. 2012(02)
[8]科技型中小企业与科技中介协同创新网络的构建[J]. 唐丽艳,王国红,张秋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20)
[9]创新集群跨区域协同创新网络研究述评[J]. 解学梅,曾赛星.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9(01)
[10]基于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协同创新机制研究[J]. 范太胜. 中国科技论坛. 2008(07)
博士论文
[1]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经济后果研究[D]. 许玲玲.武汉大学 2016
[2]基于经济学视角的协同创新网络研究[D]. 周志太.吉林大学 2013
[3]网络能力、创新网络及创新绩效关系研究[D]. 陈学光.浙江大学 2007
[4]知识型企业的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绩效研究[D]. 张方华.浙江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网络与创新绩效研究[D]. 张琼瑜.江南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2749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jixiaoguanli/3274919.html